一种用于室内装修的粉尘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84159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用于室内装修的粉尘处理系统,包括底座、外壳和负压气缸;所述底座底部开设的凹槽内竖直装配有外壳,所述外壳横截面成田径跑道状,所述外壳中心开设有置芯槽,所述置芯槽内置两侧弧形端面内插装有两组集尘管,两组集尘管之间保留的矩形空间内插装有水箱,所述水箱和集尘管顶部装配有封装顶盖,所述封装顶盖顶部竖直安装的负压气缸的输出端口与集尘管连通,所述负压气缸之间竖直安装的水管沿封装顶盖伸入置水箱顶部的输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竖直插入装配的结构,将水箱与集尘管合并并通过管道完成水流互通的方式来解决粉尘在收集的过程中出现架桥和堆积的现象,解决了设备系统使用周期短暂的技术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室内装修的粉尘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到一种室内装修辅助设备,特别时一种用于室内装修的粉尘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室内装修也变得越来越多,而在室内装修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的灰尘,因此装修人员在装修工作过程中会长期处于一个多尘的环境中,对装修工人的身心健康会产生影响。
[0003]现有的,施工人员一般会在施工的过程中进行戴口罩或者会在加工的地面上进行洒水处理,这个过程中首先只是通过戴口罩进行隔尘处理并不能对室内的尘进行除去,很容易对装修人员的眼睛进行伤害;其次通过洒水处理,也只能对地面上的灰尘进行抑制,而在对墙壁或家具的施工过程中并不能避免灰尘飘在空气中。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免除室内震动下料、可通过气液双通道配合,避免除尘和粉尘堆积架桥,同时可水循环利用的用于室内装修的粉尘处理系统。
[0005]为实现上述结构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室内装修的粉尘处理系统,包括底座、外壳和负压气缸;所述底座底部开设的凹槽内竖直装配有外壳,所述外壳横截面成田径跑道状,所述外壳中心开设有置芯槽,所述置芯槽内置两侧弧形端面内插装有两组集尘管,两组集尘管之间保留的矩形空间内插装有水箱,所述水箱和集尘管顶部装配有封装顶盖,所述封装顶盖顶部竖直安装的负压气缸的输出端口与集尘管连通,所述负压气缸之间竖直安装的水管沿封装顶盖伸入置水箱顶部的输水口。
[0006]进一步,所述水箱左右两侧开设的装配槽内均匀分布有若干组输液支流管和排液支流管,所述输液支流管与排液支流管两两相邻,所述输液支流管与排液支流管分别与集尘管内侧端面的对接端头输液对接。
[0007]更进一步,所述集尘管包括多孔碳层和孔道,所述多孔碳层内纵向开设有一组孔道,所述孔道与对接端头的输出孔和输入孔连通。
[0008]更进一步,所述多孔碳层内圈固定安装有若干组支撑环。
[0009]更进一步,所述外壳外壁开设有四组集尘口,所述集尘口与多孔碳层的孔洞连通。
[0010]更进一步,所述外壳与多孔碳层之间安装有网栅。
[0011]更进一步,所述外壳底部固定安装有滞水底座,所述滞水底座插装在竖直插座上端端部,所述竖直插座竖直安装在底座顶部凹槽内。
[0012]采用上述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采用了竖直插入装配的结构,将水箱与集尘管合并并通过管道完成水流互通的方式来解决粉尘在收集的过程中出现架桥和堆积的现象,解决了设备系统使用周期短暂的技术问题;内部可与外置的滤水机构构成顺循环系统,配合设备长时间完成有效的除尘工序。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一种用于室内装修的粉尘处理系统的结构拆解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一种用于室内装修的粉尘处理系统水箱的左视图。
[0015]图3为本技术一种用于室内装修的粉尘处理系统集尘管的横截面面图。
[0016]附图标记列表:1为底座、2为凹槽、3为竖直插座、4为集尘口、5为外壳、6为网栅、7为置芯槽、8为滞水底座、9为集尘管、10为多孔炭层、11为输水口、12为负压气缸、13为封装顶盖、14为水管、15为水箱、16为述液支流管、17为排液支流管;
[0017]9‑
1为支撑环、9

2为孔道、9

3为对接端头、15

1为装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19]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室内装修的粉尘处理系统,包括底座、外壳和负压气缸;所述底座1底部开设的凹槽2内竖直装配有外壳5,所述外壳5横截面成田径跑道状,所述外壳5中心开设有置芯槽7,所述置芯槽7内置两侧弧形端面内插装有两组集尘管9,两组集尘管9之间保留的矩形空间内插装有水箱15,所述水箱15和集尘管9顶部装配有封装顶盖13,所述封装顶盖13顶部竖直安装的负压气缸12的输出端口与集尘管9连通,所述负压气缸12之间竖直安装的水管14沿封装顶盖13伸入置水箱15顶部的输水口11。其中,本技术是一种拆装便捷的防尘设备,工作人员将系统设备分部安装;预先将外壳5竖直插装在底座1的凹槽2内,同时配合外壳5将集尘管9和水箱15插入其中,最后将封装盖13安装在外壳5的顶部,形成封闭集尘空间。启动电源开关,负压气缸12驱动,并沿着集尘管9由下至上完成气流汇集的工序,顺带将粉尘一并带入集尘管9内;集尘工序进行的过程中,可将通过水管14将清洗液输入至水箱15内;液体经由水箱15内内置的管道均匀分布至集尘管9内,液体接触到粉尘便可顺势将其带入沿集尘管9由上至下带入至滞水底座8内。整个过程中,排除了通过设备震动解决粉尘堆积、架桥的技术工序,解决了因设备震动而损坏设备结构的技术问题。由于集尘管9内部属于负压状态,在负压状态下输液可避免液体外流。
[0020]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水箱15左右两侧开设的装配槽15

1内均匀分布有若干组输液支流管16和排液支流管17,所述输液支流管16与排液支流管17两两相邻,所述输液支流管16与排液支流管17分别与集尘管9内侧端面的对接端头9

3输液对接。其中,水箱15可通过输液支流管16和排液支流管17将液体沿着管道将液体输入至集尘管9内,在由集尘管9管道内溢出的液体沿着排液支流管17排出至水箱15内。由于液体在使用过程中处于液体流通状态,可避免输液支流管16和排液支流管17堵塞的状况发生。
[0021]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集尘管9包括多孔碳层10和孔道9

2,所述多孔碳层10内纵向开设有一组孔道9

2,所述孔道9

2与对接端头9

3的输出孔和输入孔连通。其中,多孔碳层10可吸收大量的粉尘,同时还可避免粉尘因保留在集尘管9内外流而造成二次粉尘污染的情况发生。孔道9

2作为多孔碳层10内置的首位流通管道,可配合输液对接的对接端头9

3完成防堆积架桥的集尘工序。
[0022]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多孔碳层10内圈固定安装有若干组支撑环9

1。其中,支撑环9

1可保持多孔碳层10的内部结构,避免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多孔碳层10因液体的流通或者气流负压的影响下导致局部结构崩裂的状况发生。
[0023]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外壳5外壁开设有四组集尘口4,所述集尘口4与多孔碳层10的孔洞连通。其中,纵向开设的集尘口4,可配合竖直放置的集尘管9完成均匀收集粉尘的集尘工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室内装修的粉尘处理系统,包括底座、外壳和负压气缸;其特征是:所述底座(1)底部开设的凹槽(2)内竖直装配有外壳(5),所述外壳(5)横截面成田径跑道状,所述外壳(5)中心开设有置芯槽(7),所述置芯槽(7)内置两侧弧形端面内插装有两组集尘管(9),两组集尘管(9)之间保留的矩形空间内插装有水箱(15),所述水箱(15)和集尘管(9)顶部装配有封装顶盖(13),所述封装顶盖(13)顶部竖直安装的负压气缸(12)的输出端口与集尘管(9)连通,所述负压气缸(12)之间竖直安装的水管(14)沿封装顶盖(13)伸入置水箱(15)顶部的输水口(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室内装修的粉尘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水箱(15)左右两侧开设的装配槽(15

1)内均匀分布有若干组输液支流管(16)和排液支流管(17),所述输液支流管(16)与排液支流管(17)两两相邻,所述输液支流管(16)与排液支流管(17)分别与集尘管(9)内侧端面的对接端头(9

3)输液对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时义红张小兵杨菁施海亚刘素珍张权刘宏兵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联安装饰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