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合手提的棉花捆扎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3916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4: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棉花捆扎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合手提的棉花捆扎带,包括带体,带体沿自身长度方向的两端之间为可连接设置,带体上沿带体长度方向有间隔地套设有若干拉手,拉手包括基板,基板上开设有连通其两个板面的穿孔,拉手通过其上的穿孔可沿带体长度方向往复滑移地套设于带体上,穿孔的孔腔内设置有填充部,填充部与其所在穿孔的孔沿之间存在固定连接,带体穿设于穿孔中时被该穿孔内的填充部压紧在孔沿上,基板上远离穿孔的位置连接有抓握部。握部。握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合手提的棉花捆扎带


[0001]本技术属于棉花捆扎带
,特别涉及一种适合手提的棉花捆扎带。

技术介绍

[0002]棉花在包装运输时,一般先将棉花压实,再用编织布对棉花进行包裹,然后再用捆扎带捆紧,这样就可以对一捆捆的棉花进行搬运了。虽然在搬运挪动过程中,很多时候可以利用铲车将棉花捆运送到位,但是这依然避免不了有时候需要人工对棉花捆包进行提拉,而由于捆扎时捆扎带张得比较紧,捆扎带整体紧密依附在捆包的表面,导致人工提拉时捆扎带上没有合适的抓起支撑点,为人工提拉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合手提的棉花捆扎带,包括带体,带体沿自身长度方向的两端之间为可连接设置,带体上沿带体长度方向有间隔地套设有若干拉手,拉手包括基板,基板上开设有连通其两个板面的穿孔,拉手通过其上的穿孔可沿带体长度方向往复滑移地套设于带体上,基板上远离穿孔的位置连接有抓握部,
[0004]穿孔的孔腔内设置有填充部,填充部与其所在穿孔的孔沿之间存在固定连接,带体穿设于穿孔中时被该穿孔内的填充部压紧在孔沿上,
[0005]作为优选:填充部为形状上与其所在的穿孔的孔腔相配合的板状结构,填充部通过其上的部分段板沿固定连接在其所在的穿孔孔沿上,带体未穿设于穿孔中时,该穿孔内的填充部与其所属的基板位于同一平面内,
[0006]作为优选:每根带体上配合设置有两个拉手,
[0007]抓握部包括基板左右两端分别向上延伸出的连接部,两个连接部的上端之间通过一根连接轴固定连接,连接轴的轴身供手部抓握,
[0008]连接轴为圆柱状结构设计,连接轴轴向的两端分别对应固接于左右两个连接部的顶部,连接轴的外圆柱面上设有压纹,
[0009]拉手(包括基板、填充部、连接部、连接轴)可以为一体成型,在材质上与带体相同或类似,均为弹性聚酯型材,
[0010]作为优选:在左右方向上,穿孔位于基板上居中的位置处,在上下方向上,穿孔则位于基板上靠下的位置处,基板的下沿与左沿之间、下沿与右沿之间,分别呈圆弧过渡。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适合手提的棉花捆扎带中,(未有带体从其中穿过时)拉手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附图1的A

A剖视图(右视),
[0013]图3为本技术的带体在套设有拉手的情况下,对棉花堆进行捆扎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棉花堆上沿带体长度方向的某一段的剖切图),
[0014]图4为本技术的带体在套设有拉手的情况下,对棉花堆进行捆扎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捆扎带的画法为剖视),图4中的箭头方向代表了搬运人员通过该捆扎带提起棉花堆时,对拉手的拉拽提升方向,
[0015]图5为单人通过本技术的捆扎带提起棉花堆时的示意图,
[0016]图6为单人通过本技术的捆扎带提起棉花堆时的示意图,
[0017]其中,1

带体,2

基板,21

穿孔,22

填充部,3

连接部,4

连接轴,5

棉花堆,6

编织布。
具体实施方式
[0018]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上”、“下”、“左”、“右”、“顶”、“底”、“水平”、“竖直”、“正设置”指的是附图1中的方向,“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这些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9]如附图所示,本技术的适合手提的棉花捆扎带包括条状的带体1,带体1沿自身长度方向的两端之间为可连接设置(捆扎使用时,这两端之间可热熔连接在一起),带体1上沿自身长度方向有间隔地套设有两个拉手,
[0020]拉手包括板面为类似于矩形且为正设置的基板2,基板2上开设有连通其前后两个板面的、正设置的矩形的穿孔21,在左右方向上,穿孔21位于基板2上居中的位置处;在上下方向上,穿孔21则位于基板2上靠下的位置处,基板2的下沿与左沿之间、下沿与右沿之间,分别呈圆弧过渡,
[0021]穿孔21的孔腔内设置有填充部22,填充部22为形状上与其所在的穿孔21的孔腔相配合的板状结构(填充部22可恰好填充满穿孔21孔腔),即填充部22为矩形板,填充部22仅通过其上沿固定连接于其所在穿孔21的顶部孔沿(填充部22其余板沿与孔沿无连接),基板2、填充部22为可形变的柔性材质一体成型得到。带体1未穿设于穿孔21中时,该穿孔21内的填充部22与其所属的基板2位于同一平面内(即恰好填充满穿孔21孔腔);而带体1穿设于穿孔21中时,会不可避免地将该穿孔21内的填充部22撑开,从而也就被该穿孔21内的填充部22弹性压紧在孔沿上(如附图3、4),各拉手均通过其上的穿孔21可沿带体1长度方向往复滑移地套设于带体1上,穿孔21的大小为穿设在其中的带体1的横截面面积的1.5倍(在左右向宽度上,穿孔21略大于带体1),
[0022]基板2上向上远离穿孔21的位置连接有抓握部,抓握部包括基板2顶沿上左右两端分别竖直向上延伸出的连接部3,两个连接部3互为左右对称设置,两个连接部3之间通过连接轴4固定连接,连接轴4为轴向为左右向水平的圆柱状结构,连接轴4轴向的两端分别对应固接于左右两个连接部3的上部,连接轴4的轴身外圆柱面上设有压纹,以供手部抓握并且不易打滑。
[0023]被压缩并用编织布6包裹后的棉花堆5(外形为类长方体)上被若干捆扎带捆扎住,相邻的各圈捆扎带之间为间隔设置,其中至少一圈捆扎带是使用的本技术的捆扎带(而其余的捆扎带上则不含有类似于拉手的结构),这样在搬运的时候,可以通过拉住拉手,便于将棉花堆5提起,设该捆扎带的带体1上配合套设有两个拉手:
[0024]当棉花堆5的体积不太大时,带体1上的两个把手之间的间距不需要很大(两个把手位于该棉花堆的同一个面上,下同),一个搬运工人双手分别抓住这两个拉手,即可方便地将棉花堆5提起,如附图5;
[0025]当棉花堆5的体积比较大时,将带体1上的两个把手之间的间距也相应拉大,此时,可由两个搬运工人分别抓住这两个拉手,可方便地将该大体积的棉花堆5提起,如附图6,
[0026]这也就是“拉手可沿带体1长度方向往复滑移”的设计目的所在,这样使两个拉手之间的间距便于调节。而将基板2的下沿与左沿之间、下沿与右沿之间都采用圆弧过渡,则是考虑到:在拉动拉手进行两拉手之间的间距调节时,尖角过渡的结构会容易划破包紧棉花堆5的编织布,
[0027]另一方面,考虑到拉手是滑动套装在带体1上的,带体1未投入捆扎使用时(即带体1长度方向的两端未连接封端时),拉手容易从带体1上滑落下来,不利于捆扎带的存放或运输。对此,本设计中在拉手的穿孔21孔腔中一体成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合手提的棉花捆扎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捆扎带包括条状的带体(1),所述带体(1)沿自身长度方向的两端之间为可连接设置,所述带体(1)上沿自身长度方向有间隔地套设有若干拉手,所述的拉手包括基板(2),所述基板(2)上开设有连通其两个板面的穿孔(21),所述拉手通过其上的所述穿孔(21)可沿所述带体(1)长度方向往复滑移地套设于所述带体(1)上,所述基板(2)上远离所述穿孔(21)的位置连接有抓握部,所述穿孔(21)的孔腔内设置有填充部(22),所述填充部(22)与其所在所述穿孔(21)的孔沿之间存在固定连接,所述带体(1)穿设于所述穿孔(21)中时被该所述穿孔(21)内的所述填充部(22)压紧在孔沿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合手提的棉花捆扎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充部(22)为形状上与其所在的所述穿孔(21)的孔腔相配合的板状结构,所述填充部(22)通过其上的部分段板沿固定连接在其所在的所述穿孔(21)孔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志峰李将王公振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远东塑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