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启栋专利>正文

一种髋关节后外侧结构修复缝合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3625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4: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髋关节后外侧结构修复缝合针。该缝合针包括针体、固定部和握持部;针体包括圆锥形前端和圆柱形后端,圆柱形后端在靠近圆锥形前端的区域上设置有勾槽;圆锥形前端底面直径与圆柱形后端直径相同,且圆锥形前端与圆柱形后端的长度比为(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髋关节后外侧结构修复缝合针


[0001]本技术涉及医学外科手术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髋关节后外侧结构修复缝合针。

技术介绍

[0002]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中晚期髋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长期效果满意,是当今骨科最成功的手术之一。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提高、关节假体设计改进、围手术期管理的完善及快速康复应用,该手术数量在国内外迅速增加。手术入路方面,后外侧入路由于显露充分、能更好地保护外展肌、术后异位骨化发生率低等诸多优点,在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和翻修术中得以广泛应用。关节囊切开显露关节,是手术的必须步骤,也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髋关节周围的关节囊和韧带是维持关节稳定的重要因素。如果术中不修复后外侧关节囊,会严重削弱后外侧软组织的张力,丧失关节囊对股骨头的机械阻挡作用,增加脱位风险。因此,髋关节置换术中行后关节囊及外旋肌修复是预防术后脱位的关键措施。此外,通过后外侧的软组织修补还可以缩小手术残腔,关节腔内的高压力可以减少截断面出血,减少因血肿引起的组织肿胀疼痛、感染等并发症。
[0003]但是关节囊切开无论是“T”型、“U”型或是其它类型切开,无一例外都将关节囊在股骨近端的附着部紧贴骨面切开,使后外侧关节囊的远端丧失止点,修复时无法原位缝合。目前修复髋关节后外侧结构的方法,是在用克氏针在股骨大转子后缘骨性结构上钻2

3个直径2.5mm 的孔,用PDSII缝线将后关节囊及外旋肌缝合于股骨大转子后缘,缝合形成一“袖套”状结构,修复髋关节后外侧的解剖结构并维持适宜的张力,促进术后髋关节稳定性的恢复。但是缝合于打孔的大转子可提供较强的旋转扭矩,然而有肌肉撕裂和大转子止点撕脱骨折的风险。克氏针打孔操作不方便,而且,钻孔后再次穿刺引线时存在松质骨孔道难以穿出的问题。因此,操作耗时长,组织损伤大,值得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可以用于术中修复髋关节后外侧结构的穿刺引线缝合针,不仅可以轻易穿刺股骨大转子后缘骨质,保护周围骨质及软组织,避免损伤,而且方便钻孔穿线,避免缝线被骨质割断。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一种髋关节后外侧结构修复缝合针,包括针体1、固定部2和握持部3;
[0008]所述针体1包括圆锥形前端11和圆柱形后端12,所述圆柱形后端 12在靠近所述圆锥形前端的区域上设置有勾槽13;所述圆锥形前端11 底面直径与所述圆柱形后端12直径相同,且所述圆锥形前端11与所述圆柱形后端12的长度比为(1

2)∶12;
[0009]所述固定部2的前端可拆卸地固接所述圆柱形后端12,后端可拆卸地固接所述握持部3。
[0010]优选地,所述圆锥形前端11的长度为10

20mm。
[0011]优选地,所述圆柱形后端12的直径为3

7mm。
[0012]优选地,所述固定部2为变直径的圆柱体结构,且从前端到后端具有如下的变化规律:直径先减小后增大。
[0013]优选地,所述固定部2的前端直径为13

16mm,后端直径为 17

20mm。
[0014]优选地,所述固定部2的长度为3

5cm。
[0015]优选地,所述固定部2的前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实现与所述圆柱形后端12可拆卸地固接;所述固定部2的后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实现与所述握持部3可拆卸地固接;
[0016]所述固定部2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螺孔,位于前端的螺孔的深度为4

6mm,位于后端的螺孔的深度为8

10mm。
[0017]优选地,所述握持部3为手柄为前窄后宽的六棱台结构,前端设置有与所述固定部2的后端的螺孔螺纹连接的螺杆部;
[0018]所述握持部3的边缘设计为圆角结构。
[0019]优选地,所述握持部3的长度为12

18cm。
[0020]优选地,所述针体1的材质为合金钢;和/或
[0021]所述缝合针的长度为35

50cm。
[0022]有益效果
[0023]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24]本技术提供的髋关节后外侧结构修复缝合针的前端为圆锥体结构,呈现圆锥形,尖锐的前端可以轻易穿刺股骨大转子后缘骨质,保护周围骨质及软组织,避免损伤,而且方便钻孔穿线,避免缝线被骨质割断。本技术提供的髋关节后外侧结构修复缝合针的针体中的圆锥形前端与圆柱形后端的长度比为(1

2)∶12,在使用过程中手部不会影响缝合视野,适用于髋关节后外侧结构修复。
[0025]本技术提供的髋关节后外侧结构修复缝合针中的针体、固定部和握持部可拆卸地连接。当一个或2个部件损坏时,可对损坏部件单独进行更换,而无需整体丢弃,从而降低成本。
[0026]本技术提供的髋关节后外侧结构修复缝合针的握持部为手柄为前窄后宽的六棱台结构,便于使用人员握持,提升缝合效率。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髋关节后外侧结构修复缝合针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髋关节后外侧结构修复缝合针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1:针体;11:圆锥形前端;12:圆柱形后端;13:勾槽;固定部;3:握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参考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的这种髋关节后外侧结构修复缝合针,包括针体1、固定部2和握持部3。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缝合针的长度为35

50cm,例如,35cm,40cm,45cm,50cm,可充分穿透髋关节大转子骨质到达关节囊缝合处。
[0032]针体1
[0033]所述针体1包括圆锥形前端11和圆柱形后端12,两者优选为一体成型,所述圆柱形后端12在靠近所述圆锥形前端的区域上设置有勾槽 13,用于牵勾缝线。所述针体1的材质优选为合金钢。需要说明的是,合金钢为现有材料,可通过市售途径获得。
[0034]所述圆锥形前端11底面直径与所述圆柱形后端12直径相同,且所述圆锥形前端11与所述圆柱形后端12的长度比为(1

2)∶12,例如,可以为1∶12,1.5∶12、1∶6。
[0035]所述固定部2的前端可拆卸地固接所述圆柱形后端12,后端可拆卸地固接所述握持部3。这样的设计便于更换损坏的部件,降低成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髋关节后外侧结构修复缝合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体(1)、固定部(2)和握持部(3);所述针体(1)包括圆锥形前端(11)和圆柱形后端(12),所述圆柱形后端(12)在靠近所述圆锥形前端的区域上设置有勾槽(13);所述圆锥形前端(11)底面直径与所述圆柱形后端(12)直径相同,且所述圆锥形前端(11)与所述圆柱形后端(12)的长度比为(1

2)∶12;所述固定部(2)的前端可拆卸地固接所述圆柱形后端(12),后端可拆卸地固接所述握持部(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锥形前端(11)的长度为10

20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合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后端(12)的直径为3

7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2)为变直径的圆柱体结构,且从前端到后端具有如下的变化规律:直径先减小后增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缝合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2)的前端直径为13

16mm,后端直径为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启栋王卫国丁冉张逸凌
申请(专利权)人:张启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