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烯导电发热油墨及其应用以及石墨烯抗菌发热纤维芯片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833464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导电发热油墨,包含石墨烯、分散剂、水性树脂、助剂和水。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导电发热油墨应用在石墨烯抗菌发热纤维芯片中,石墨烯抗菌发热纤维芯片包含由下至上依次层叠的抗菌层、绝缘层、石墨烯发热层、电极层和覆盖层;最下层为抗菌层,将抗菌剂浸渍在涤纶或尼龙中,达到有效杀菌清洁的作用;在抗菌层上涂覆有绝缘层;石墨烯发热层和电极层作为重要结构,在通电后可以激发石墨烯释放远红外线起到理疗保健效用;覆盖层作为芯片的最上层,提供支撑保护芯片完整。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层层叠加的方式,将导电发热油墨应用在纤维芯片中和其他结构相结合,为轻型理疗带来新的方向。理疗带来新的方向。理疗带来新的方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墨烯导电发热油墨及其应用以及石墨烯抗菌发热纤维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石墨烯导电发热油墨及其应用以及石墨烯抗菌发热纤维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全民健康”、“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成为健康发展新要求,医疗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成为目前健康医疗发展的新趋势,新型便捷可穿戴式医疗器械成为医疗行业新缺口,更是成为便民健康保健理疗新需求。石墨烯材料在通电时能够释放6

15微米的远红外线,与人体发出的远红外射线波长相近,对人体健康有显著的好处;而随着人们健康卫生意识在逐步加强,抗菌抑菌材料在医疗器械、家居家纺、日常家电中成为首选材料,产品的抗菌抑菌性能成为重要指标。所以石墨烯和抑菌材料的结合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石墨烯导电发热油墨及其应用以及石墨烯抗菌发热纤维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0004]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烯导电发热油墨,其特征在于,包含下列质量份的组分:石墨烯3~10份、分散剂0.5~2.5份、水性树脂15~30份、助剂0.05~0.5份、水40~70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发热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的粒径为10~50nm;所述分散剂为聚醚改性有机硅、染料嵌段双官能团、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丙烯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水性树脂为环氧改性有机硅树脂、水性丙烯酸树脂和水性聚氨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助剂为BYK028、TCB

1、迪高245和BYK378中的一种或几种。3.权利要求1或2所述导电发热油墨在石墨烯抗菌发热纤维芯片中的应用。4.一种石墨烯抗菌发热纤维芯片,其特征在于,包含由下至上依次层叠的抗菌层、绝缘层、石墨烯发热层、电极层和覆盖层。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纤维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层包含基材和抗菌剂,所述基材为涤纶或尼龙,所述基材的面密度为90~140g/m2;所述抗菌剂为纳米银、二氧化钛、氧化锌、有机硅季铵盐和D50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抗菌剂的质量为抗菌层的0.2~1.5%;所述抗菌层的厚度为25~75μm。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纤维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的树脂为水性聚氨酯、丙烯酸树脂、乙烯

醋酸乙烯共聚物和聚碳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10~25μm;所述石墨烯发热层由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电发热油墨制备得到;所述石墨烯发热层的厚度为15~25μm。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纤维芯片,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果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清研皓隆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