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升机构及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3103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顶升机构及机器人,顶升机构包括顶升组件和承载件,顶升组件与承载件连接,顶升组件可移动地设置,以带动承载件移动,顶升机构还包括:第一扫码器,第一扫码器的扫码端朝向承载件设置;第一扫码器与顶升组件连接,以使第一扫码器与顶升组件同步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顶升机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顶升机构的扫码器扫码容易出现异常的问题。的扫码器扫码容易出现异常的问题。的扫码器扫码容易出现异常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顶升机构及机器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物流仓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顶升机构及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顶升机器人包括车体、顶升机构以及上、下扫码器,顶升机构设置于车体的底盘上,顶升机构包括顶部承载板和滚珠丝杠,顶升机构采用滚珠丝杠顶升顶部承载板;上、下扫码器固定在车体的底盘上且位于滚珠丝杠的空心丝杠的中间,下扫码器需扫描地面二维码,起到导航作用;上扫码器扫描顶部承载板承载的货架上的二维码,读取货物信息。
[0003]然而,现有技术中的上、下扫码器的固定方式均为刚性连接,无法随着顶升高度移动,但货架随着承载板被顶升,货架上的二维码距离扫码器距离不断拉大,扫码信息越来越模糊,导致扫码距离过长无法识辨二维码,顶升机器人报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顶升机构及机器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顶升机构的扫码器扫码容易出现异常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顶升机构,包括顶升组件和承载件,顶升组件与承载件连接,顶升组件可移动地设置,以带动承载件移动,顶升机构还包括:第一扫码器,第一扫码器的扫码端朝向承载件设置;第一扫码器与顶升组件连接,以使第一扫码器与顶升组件同步移动。
[0006]进一步地,顶升机构还包括: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与第一连接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顶升组件连接,第二连接部与第一扫码器连接;顶升组件可转动地设置,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对可转动地设置;顶升机构还包括导向杆和导向部,导向部具有沿顶升组件的移动方向延伸的导向孔,导向杆插设在导向孔内;导向杆与第二连接部连接;或者,导向部与第二连接部连接。
[0007]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为回转外圈,第二连接部为回转内圈,回转外圈环绕回转内圈设置。
[0008]进一步地,连接件为无齿回转轴承,第一连接部为无齿回转轴承的外圈,第二连接部为无齿回转轴承的内圈。
[0009]进一步地,顶升组件包括第一齿轮;顶升机构还包括: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第二齿轮可转动地设置,以带动第一齿轮转动。
[0010]进一步地,顶升机构还包括:支撑板;滚珠丝杠,包括传动螺杆和传动螺母,传动螺杆穿设在支撑板上且相对支撑板可转动地设置;传动螺母套设在传动螺杆上,以在传动螺杆转动时,传动螺母沿传动螺杆的延伸方向移动;传动螺母与第一齿轮连接。
[0011]进一步地,第一齿轮环绕传动螺杆设置,传动螺杆具有连通孔,连通孔沿传动螺杆的延伸方向延伸,连接件和第一扫码器均设置在连通孔内。
[0012]进一步地,顶升组件还包括过渡连接部和环形连接板,过渡连接部为桶状结构,传动螺杆环绕过渡连接部设置,连接件和第一扫码器均设置在过渡连接部内,第一连接部与过渡连接部连接;过渡连接部通过环形连接板与第一齿轮连接。
[0013]进一步地,顶升机构还包括:第一驱动组件,设置于支撑板,第一驱动组件与传动螺杆连接,以带动传动螺杆转动。
[0014]进一步地,顶升机构还包括:第二驱动组件,与第二齿轮连接,以带动第二齿轮转动。
[0015]进一步地,顶升机构还包括:安装座;第二扫码器,设置于安装座,第二扫码器位于第一扫码器远离承载件的一侧,第二扫码器的扫码端朝向远离承载件的方向设置;其中,在导向杆与第二连接部连接时,导向部设置于安装座;在导向部与第二连接部连接时,导向杆设置于安装座。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机器人,包括顶升机构和车体,顶升机构设置于车体的底盘,其中,顶升机构为上述的顶升机构。
[0017]本专利技术的顶升机构包括顶升组件和承载件,承载件用于承载货架;顶升组件与承载件连接,顶升组件可移动地设置,以带动承载件移动;顶升机构还包括第一扫码器,第一扫码器的扫码端朝向承载件设置,以对承载件上的货架的二维码进行扫描;该顶升机构的第一扫码器与顶升组件连接,以使第一扫码器与顶升组件同步移动,使得第一扫码器的扫码端与承载件之间的距离处于恒定状态,进而与承载件承载的货架之间的距离处于恒定状态,使得第一扫码器很好的识辨二维码信息,避免第一扫码器扫描异常,顶升机构报警。
附图说明
[0018]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9]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机器人的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0020]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顶升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0021]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顶升机构的轴测图;
[0022]图4示出了图2中的顶升机构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0023]图5示出了图2中的顶升机构的部分结构的轴测图。
[0024]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5]10、顶升组件;11、第一齿轮;12、过渡连接部;13、环形连接板;20、承载件;30、第一扫码器;40、连接件;41、第一连接部;42、第二连接部;50、导向杆;60、导向部;70、第二齿轮;80、支撑板;90、滚珠丝杠;91、传动螺杆;911、连通孔;92、传动螺母;100、第一驱动组件;110、第二驱动组件;120、安装座;130、第二扫码器;140、车体;150、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27]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
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8]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2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顶升机构,请参考图1至图5,包括顶升组件10和承载件20,顶升组件10与承载件20连接,顶升组件10可移动地设置,以带动承载件20移动,顶升机构还包括:第一扫码器30,第一扫码器30的扫码端朝向承载件20设置;第一扫码器30与顶升组件10连接,以使第一扫码器30与顶升组件10同步移动。
[0030]本专利技术的顶升机构包括顶升组件10和承载件20,承载件20用于承载货架;顶升组件10与承载件20连接,顶升组件10可移动地设置,以带动承载件20移动;顶升机构还包括第一扫码器30,第一扫码器30的扫码端朝向承载件20设置,以对承载件20上的货架的二维码进行扫描;该顶升机构的第一扫码器30与顶升组件10连接,以使第一扫码器30与顶升组件10同步移动,使得第一扫码器30的扫码端与承载件20之间的距离处于恒定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升机构,包括顶升组件(10)和承载件(20),所述顶升组件(10)与所述承载件(20)连接,所述顶升组件(10)可移动地设置,以带动所述承载件(20)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机构还包括:第一扫码器(30),所述第一扫码器(30)的扫码端朝向所述承载件(20)设置;所述第一扫码器(30)与所述顶升组件(10)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扫码器(30)与所述顶升组件(10)同步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机构还包括:连接件(40),包括第一连接部(41)和与所述第一连接部(41)连接的第二连接部(42),所述第一连接部(41)与所述顶升组件(10)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42)与所述第一扫码器(30)连接;所述顶升组件(10)可转动地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4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42)相对可转动地设置;所述顶升机构还包括导向杆(50)和导向部(60),所述导向部(60)具有沿所述顶升组件(10)的移动方向延伸的导向孔,所述导向杆(50)插设在所述导向孔内;所述导向杆(50)与所述第二连接部(42)连接;或者所述导向部(60)与所述第二连接部(42)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41)为回转外圈,所述第二连接部(42)为回转内圈,所述回转外圈环绕所述回转内圈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40)为无齿回转轴承,所述第一连接部(41)为所述无齿回转轴承的外圈,所述第二连接部(42)为所述无齿回转轴承的内圈。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顶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组件(10)包括第一齿轮(11);所述顶升机构还包括:第二齿轮(70),与所述第一齿轮(11)啮合,所述第二齿轮(70)可转动地设置,以带动所述第一齿轮(11)转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机构还包括:支撑板(80);滚珠丝杠(90),包括传动螺杆(91)和传动螺母(92),所述传动螺杆(91)穿设在所述支撑板(80)上且相对所述支撑板(80)可转动地设置;所述传动螺母(92)套设在所述传动螺杆(91)上,以在所述传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碧涛张喜斌史弦立李德权马勇军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