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升整仓模式下机械充氮防虫效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827305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气调防虫技术领域。一种提升整仓模式下机械充氮防虫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循环脱氧充氮系统中的密闭仓间内部新构建完成一套“气体预置系统”及“气体预置暨机械调释系统”,通过往气体预置系统中注入空气、氮气、二氧化碳或者是硫酰氟气体致使“气体预置系统”中的气体储存装置处于气体充盈状态,随着气体储存装置的气体充盈而产生的体积膨大或配置个数的增加,使得循环脱氧充氮系统中的脱氧富氮设备的运行负荷被消减,形成一种“空间置替与负荷消减”效应,在此基础上,将气体储存装置内部的氮气、二氧化碳或者是硫酰氟气体气体释放在密闭仓间内并与既有的氮气分子相互混合叠加,有利于充氮防虫浓度的维持和防虫效率的提升。效率的提升。效率的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升整仓模式下机械充氮防虫效率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气调防虫
,具体涉及一种提升整仓模式下机械充氮防虫效率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机械充氮、低氧气调防虫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脱氧富氮设备以空气为原料,将其中的氮气与氧气分离出来并将高纯度的氮气通过输气管道充入密闭仓间,充入密闭仓间的氮气置换出密闭仓间及密闭舱室(简称“密闭仓间”,以下同)中的氧气,渐渐形成仓间中的低氧环境来防治害虫。
[0003]脱氧富氮设备包括有变压吸附制氮机、膜分离制氮机、脱氧机等等,制氮机一般属于特种压力设备,设备的氮气产气量一般在100~300m3/h左右,增加设备产气量则需要同步增加设备的功率与系统的安全配置,大功率的氮气发生设备安全运行压力明显增加。
[0004]基于上述原因,在容积小、内部贮存物密实、内部容纳的空气量相对较少的密闭仓间应用场景下,制氮设备运行相对从容、正常;遇到可供利用的防虫时间短、体量大的密闭仓间的情况,现有的制氮设备及操作模式运用起来举步维艰,没有充分的安全和质量保障。
[0005]另外,船体的密闭舱室、飞机机舱、各种车厢内部及公共活动空间内部也会有各种有害媒介生物滋扰危害环境卫生,受制于密闭舱室、车厢、地下室及其它公关活动空间内部设备、设施零部件较多的缘故,可供使用的化学防治手段不多,应用传统的机械充氮气调防治有害生物也存在设备运行时间太长的问题,没有充裕的时间允许上述防治手段的落地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现有的密闭仓间模式下的机械充氮气调防虫及密闭舱室内部机械充氮防治有害媒介生物用时过长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提供一种提升整仓模式下机械充氮防虫效率的方法,该方法在密闭仓间内部具备冗余空间的条件下,均能够快速完成机械充氮、提高防虫效率。
[0007]该方法首先是在循环脱氧充氮系统(A)中的密闭仓间(a1)内部完成“气体预置系统”的构建,气体预置系统包括“气体储存装置”(所述“气体储存装置”包括储气囊、储气袋或者是塑料幕布制作的密封帐幕的任何一种或其组合,其体积可变化,以保证能够处于中空、不饱满的状态供气体注入的实现)、气体导入管(b2)、气体导出管(b4)及气体发生设备(b3),“气体储存装置”安装、布置在密闭仓间(a1)内的地坪、内部设施及储存物的表面,气体导入管(b2)、气体导出管(b4)的一端分别穿过进入密闭仓间(a1)后与“气体储存装置”相接通,气体导入管(b2)或气体导出管(b4)的另一端与气体发生设备(b3)相接通;通过往“气体储存装置”中注入空气、氮气或者是二氧化碳气体致使气体储存装置处于气体充盈状态,随着气体储存装置的气体充盈而产生的体积膨大或配置个数的增加,密闭仓间(a1)内部的空间容积即会被气体储存装置膨大而增加出来的体积置换替代,“气体预置系统”在整仓充
氮防虫模式下即形成一种“空间置替与负荷消减”效应,这使得循环脱氧充氮系统(A)中的脱氧富氮设备的脱氧富氮运行负荷被消减,防虫效率快速提升;
[0008]在实现上述“空间置替与负荷消减”效应的基础上,通过将“气体储存装置”中蓄积的氮气或者是二氧化碳通过第一导流气管(b6)或第二导流气管(b7)释放在密闭仓间(a1)内的过程,就将“气体预置系统”调整成为了“气体预置暨机械调释系统”,该系统释放在密闭仓间内部的氮气或二氧化碳气体与密闭仓间(a1)中既有的氮气分子相互混合叠加,新叠加的氮气分子增加了密闭仓间中的氮气分子的浓度、叠加的二氧化碳依靠自身对害虫呼吸的刺激作用发挥出对氮气气调防虫的增效作用,上述过程也为往“气体储存装置”中再次注入气体并使其体积膨大创造条件。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提升整仓模式下机械充氮防虫效率的方法,对具备整体密闭条件的密闭仓间(a1)进行严格的气密性处理,以确保上述密闭仓间具备严格的气密性而不漏气,在上述密闭仓间上面设置有输入气管道(a2)、气体排出管道(a4),输入气管道(a2)的进气口与脱氧富氮设备(a3)的氮气输出口对接,气体排出管道(a4)的输出气体出口端与脱氧富氮设备(a3)的原料气进气口对接,上述密闭仓间(a1)、输入气管道(a2)、脱氧富氮设备(a3)与气体排出管道(a4)相互对接连通形成一个闭合的循环脱氧充氮系统(A),开启脱氧富氮设备(a3)并通过气体排出管道(a4)从密闭仓间(a1)中抽提空气,抽提的空气在脱氧富氮设备(a3)内部经过氮气与氧气的分离处理,分离出来的氮气通过输入气管道(a2)回输注入密闭仓间(a1)内部,分离出来的氧气通过脱氧富设备(a3)的尾气排放管道(a5)排放到环境大气中,如此循环往复直至密闭仓间(a1)内部空间中的氧气体积含量下降到5%以下、甚至更低,以达到抑制虫害发生或繁殖的作用(见图1);
[0010]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循环脱氧充氮系统(A)中的密闭仓间(a1)内部新构建完成一套“气体预置系统”,“气体预置系统”包括有气体储存装置(b1)、气体储存装置(b1)上面接出有气体导入管(b2)和气体导出管(b4),气体发生设备(b3)作为气源通过气体导入管(b2)或气体导出管(b4)与气体储存装置(b1)相接通(如:将鼓风机的鼓风口与气体导入管相接通);上述气体储存装置(或称:储气装置b1)是具有收缩和膨大功能的储气囊、储气袋或者是塑料幕布制作的密封帐幕中的一种或其组合,将气体储存装置(b1)置放在密闭仓间(a1)内部的地坪或者是仓内设施、堆存物料的上面,在循环脱氧充氮系统(A)开机运行前或运行过程中,按下述方式之一实现提升整仓模式下机械充氮防虫效率之目的:
[0011]按上述技术方案,使用鼓风机作为气体发生设备(b3),将鼓风机的鼓风口通过气体导入管(b2)或气体导出管(b4)与气体储存装置(b1)相接通,在循环脱氧充氮系统(A)开机运行前或者运行过程中,使用鼓风机(b3)往气体储存装置(b1)中鼓入空气至气体储存装置处于气体充盈状态,充盈状态下的“气体储存装置”会占据密闭仓间(a1)内部相应的空间体积、进而消减循环脱氧充氮系统(A)中的脱氧富氮设备的脱氧富氮运行负荷,缩短达到防虫标准的系统运行时间,这样就形成了整仓充氮防虫模式下的“空间置替与负荷消减”效应(图2);
[0012]按上述技术方案,在气体储存装置(b1)的内部空间未完全充盈空气而致使其立体结构得以显现的情况下(立体结构得以显现,即为“气体储存装置”部分中空,以下相同),使用脱氧富氮设备作为气体发生设备(b3),在气体储存装置(b1)上面的气体导入管(b2)上安
装控制阀门(b22)、气体导出管(b4)上安装控制阀门(b44),将脱氧富氮设备(b3)的氮气输出口与气体导入管(b2)相接通、脱氧富氮设备(b3)的原料气进口与气体导出管(b4)相接通,开启控制阀门(b22)、控制阀门(b44)和脱氧富氮设备(b3),脱氧富氮设备(b3)通过气体导出管(b4)从气体储存装置(b1)中抽提空气并对抽提气体进行氮气与氧气的分离处理,分离出来的氮气通过气体导入管(b2)回输到气体储存装置(b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升整仓模式下机械充氮防虫效率的方法,在密闭仓间(a1)上面设置有输入气管道(a2)、气体排出管道(a4),输入气管道(a2)的进气口与脱氧富氮设备(a3)的氮气输出口对接,气体排出管道(a4)的输出气体出口端与脱氧富氮设备(a3)的原料气进气口对接,上述密闭仓间(a1)、输入气管道(a2)、脱氧富氮设备(a3)与气体排出管道(a4)相互对接连通形成一个闭合的循环脱氧充氮系统(A);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循环脱氧充氮系统(A)中的密闭仓间(a1)内部新构建完成一套“气体预置系统”,“气体预置系统”包括有气体储存装置(b1)、气体储存装置(b1)上面接出的气体导入管(b2)和气体导出管(b4),气体发生设备(b3)作为气体源通过气体导入管(b2)或气体导出管(b4)与气体储存装置(b1)相接通;上述气体储存装置(b1)是具有收缩和膨大功能的储气囊、储气袋或者是塑料幕布制作的密封帐幕中的一种或其组合,将气体储存装置(b1)置放在密闭仓间(a1)内部的地坪或者是堆存物料的上面,在循环脱氧充氮系统(A)开机运行前或运行过程中,按下述方式之一来实现提升整仓模式下机械充氮防虫的效率:1)、使用鼓风机作为气体发生设备(b3),将鼓风机的鼓风口通过气体导入管(b2)或气体导出管(b4)与气体储存装置(b1)相接通,在循环脱氧充氮系统(A)开机运行前或者运行过程中,使用鼓风机(b3)往气体储存装置(b1)中鼓入空气至气体储存装置处于气体充盈状态,充盈状态下的“气体储存装置”会占据密闭仓间(a1)内部相应的空间体积、进而消减循环脱氧充氮系统(A)中的脱氧富氮设备的脱氧富氮运行负荷,缩短达到防虫标准的系统运行时间,这样就形成了整仓充氮防虫模式下的“空间置替与负荷消减”效应;2)、在气体储存装置(b1)的内部空间未完全充盈空气而致使其立体结构得以显现的情况下,使用脱氧富氮设备作为气体发生设备(b3),在气体储存装置(b1)上面的气体导入管(b2)上安装控制阀门(b22)、气体导出管(b4)上安装控制阀门(b44),将脱氧富氮设备(b3)的氮气输出口与气体导入管(b2)相接通、脱氧富氮设备(b3)的原料气进口与气体导出管(b4)相接通,开启控制阀门(b22)、控制阀门(b44)和脱氧富氮设备(b3),脱氧富氮设备(b3)通过气体导出管(b4)从气体储存装置(b1)中抽提空气并对抽提气体进行氮气与氧气的分离处理,分离出来的氮气通过气体导入管(b2)回输到气体储存装置(b1)的内部,脱氧富氮设备(b3)产生的氧气从设备尾气排放口(b5)排空,如此循环往复,气体储存装置(b1)即会充满氮气并占据密闭仓间(a1)内部空间中的部分容积,进而会消减循环脱氧充氮系统(A)的脱氧富氮运行负荷,缩短达到防虫标准的系统运行时间,形成整仓充氮防虫模式下的“空间置替与负荷消减”效应;如若气体储存装置(b1)内部空间没有充盈空气而处于空瘪的状态,此时打开气体导入管(b2)上面的控制阀门(b22)、关闭气体导出管(b4)上面的控制阀门(b44),开启脱氧富氮设备(b3)并将设备生成的浓度≥95%的氮气通过气体导入管(b2)输入到气体储存装置(b1)内部,气体储存装置(b1)逐步充盈氮气并占据密闭仓间(a1)内部相应的空间体积,循环脱氧充氮系统(A)中的脱氧富氮设备的脱氧富氮运行负荷即会被消减;3)、在循环脱氧充氮系统(A)开机运行之前或者是开机运行过程中,使用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将其投放、布置在充当气体储存装置(b1)的储气囊、储气袋或者是塑料幕布制作的密封帐幕中,固态二氧化碳干冰投放的数量基于每公斤产生0.51m3的二氧化碳量并参考气体储存装置(b1)充盈二氧化碳之后的最大空间容积来计算,然后密封气体储存装置(b1)的干冰投放口(b8),气体储存装置(b1)逐步会充盈二氧化碳气体并占据密闭仓间(a1)内部空间
中的容积;如若使用所述气体发生设备(b3)为装有二氧化碳的钢瓶,将二氧化碳钢瓶的排气口通过气体导入管(b2)与气体储存装置(b1)对接,开启钢瓶上的阀门及气体导入管上面的控制阀门(b22);上述过程,气体储存装置(b1)即会渐渐充盈二氧化碳气体并占据密闭仓间(a1)内部相应的空间体积并消减循环脱氧充氮系统(A)中的脱氧富氮设备的脱氧富氮运行负荷、缩短达到防虫标准的系统运行时间、形成整仓充氮防虫模式下的“空间置替与负荷消减”效应;4)、在循环脱氧充氮系统(A)的密闭仓间(a1)的内部,按照上述方式2)、3)完成“气体预置系统”的构建并形成“空间置替与负荷消减”效应的基础上,将“气体预置系统”调整升级成为“气体预置暨机械调释系统”:在“气体储存装置”上接入一个第一导流气管(b6),或者是在控制阀门(b22)、控制阀门(b44)与气体储存装置(b1)之间的管道上面接入一个第二导流气管(b7),第一导流气管(b6)上面设有控制阀门(b66),第二导流气管(b7)上面设有控制阀门(b77),控制阀门(b66)接入在密闭仓间内部的第一导流气管(b6)上时要选择电动阀门,第一导流气管(b6)或者第二导流气管(b7)的排气出口端均位于密闭仓间(a1)的内部;如若将“气体预置系统”调整升级成为“气体预置暨机械调释系统”,则关闭气体储存装置(b1)的气体导入管上面的控制阀(b22)或气体导出管上面的控制阀(b44),打开第一导流气管上面的控制阀门(b66)或第二导流气管上的控制阀(b77),“气体储存装置”内部的氮气或者是二氧化碳气体依靠自身的流动性及扩散作用即会通过第一导流气管(b6)或者是第二导流气管(b7)释放在密闭仓间(a1)内,释放在密闭仓间(a1)中的氮气或二氧化碳与既有的氮气分子相互混合叠加有利于氮气防虫浓度的保持,二氧化碳气体对害虫呼吸的刺激作用也有利于机械充氮防虫效率的提高,上述过程也为往气体储存装置中再次注入气体并使其体积膨大创造条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整仓模式下机械充氮防虫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密闭仓间(a1)内部设置构建的“气体预置系统”调整升级成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来振利李翊玮
申请(专利权)人:双工方程武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