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数转换器的控制电路、方法以及电子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3082475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2:18
本公开涉及一种模数转换器的控制电路、方法以及电子设备,涉及电路技术领域,该控制电路包括模数转换器、第一调节模块、第二调节模块以及电压控制模块,其中,第一调节模块和第二调节模块分别用于按照预设比例复制模数转换器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的输入电阻,以调节差分信号的信号范围。电压控制模块则用于控制电压控制模块输出的电压等于共模参考电压,其中,共模参考电压与差分信号的信号范围相匹配,从而实现模数转换器的差分信号满量程编程。同时,电压控制模块则用于控制电压控制模块输出的电压等于共模参考电压,其中,共模参考电压与差分信号的信号范围相匹配,使得模数转换器能够实现跨电压域的可编程满量程调节。节。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数转换器的控制电路、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0001]本公开涉及电路
,具体地,涉及一种模数转换器的控制电路、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连续时间Sigma

Delta模数转换器是一个反馈环路,在输入信号幅度超过模数转换器的满量程输入范围时,容易发生过载。当过载情况消失时,需要等待几个时钟周期,反馈环路才能恢复,而且也存在无法恢复的情况。在这期间,模数转换器的输出数据有损毁,而且信噪比严重降低。
[0003]为了控制功耗,通常连续时间Sigma

Delta模数转换器的电源电压比较低,相关技术中模数转换器最大也只能在较低的电源电压范围内调节满量程。为了获取较高的信号动态范围,模数转换器的前级电路可能采用较高电源电压,此时又会导致模数转换器可调节的满量程范围受限。因此,亟需对模数转换器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数转换器的控制电路、方法以及电子设备,以全部或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5]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数转换器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数转换器、第一调节模块、第二调节模块以及电压控制模块;所述第一调节模块的第一端用于接收差分信号的第一成分,所述第一调节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模数转换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模块的第一端用于接收所述差分信号的第二成分,所述第二调节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模数转换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连接用于输出电源电压的电源端和用于输出共模参考电压的参考电压端,所述电压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调节模块与所述模数转换器的第一输入端之间,所述电压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调节模块与所述模数转换器的第二输入端之间;所述第一调节模块和所述第二调节模块分别用于按照预设比例复制所述模数转换器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的输入电阻,以调节输入所述模数转换器的差分信号的信号范围;所述电压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电压控制模块输出的电压等于所述共模参考电压,其中,所述共模参考电压与输入所述模数转换器的差分信号的信号范围相匹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数转换器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控制模块包括开关单元、电压检测单元以及运放单元,其中: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端,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调节模块与所述模数转换器的第一输入端之间,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调节模块与所述模数转换器的第二输入端之间;所述电压检测单元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开关单元的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压检测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运放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运放单元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参考电压端,所述运放单元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电压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出电压;所述运放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电压检测单元检测到的输出电压以及所述共模参考电压,控制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出电压等于所述共模参考电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数转换器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单元包括:第一场效应管,其栅极与所述运放单元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电源端,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于所述第一调节模块与所述模数转换器的第一输入端之间;第二场效应管,其栅极与所述运放单元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电源端,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于所述第二调节模块与所述模数转换器的第二输入端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数转换器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单元还包括:第一电容,其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源端;第一电阻,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运放单元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模数转换器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检测单元包括:
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二电容以及第三电容;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且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运放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本川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思凌科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