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模拟PIDTEC恒温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2426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2: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模拟PID TEC恒温电路,包括采样模块、输入模块、控制模块、驱动模块、TEC、反馈模块、供电模块,TEC的一端与反馈模块电连接,TEC的另一端与驱动模块电连接,驱动模块和反馈模块均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控制模块与输入模块电连接,输入模块与采样模块电连接,供电模块分别与输入模块、控制模块、驱动模块的电源接口端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由NPN型三极管、PNP型三极管构成的驱动模块,能够便于对TEC的预定工作端进行制冷/发热的控制,通过控制模块中的PID调节单元和反馈模块的反馈电压,能够较好的消除系统中产生的误差,使系统性能更加稳定。性能更加稳定。性能更加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模拟PID TEC恒温电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温度调节
,尤其涉及一种全模拟PID TEC恒温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现代光纤通信及光纤传感系统中,激光器及光电转换器需要工作在恒温环境下,这类恒温系统通常采用半导体制冷器(TEC)作为热源/冷源,用脉宽调制技术控制流过TEC的平均电流,这种技术用于激光器、PIN管等时,具有技术成熟,易于调试的优点,但对于雪崩光电二极管(APD)这类高灵敏度的光电转换期间,流过TEC的脉冲电流产生的噪声严重影响性能,甚至无法工作,另外,恒温控制系统需要PID算法,而PID算法至少需要单片机做支撑,使得不具有单片机专业知识的科技人员难以使用该技术,为此提出了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全模拟PID TEC恒温电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全模拟PID TEC恒温电路,包括采样模块、输入模块、控制模块、驱动模块、TEC、反馈模块、供电模块,所述驱动模块包括NPN型三极管QH、PNP型三极管QC,所述NPN型三极管QH的基极和PNP型三极管QC的基极均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NPN型三极管QH的发射极和PNP型三极管QC的发射极均与TEC的一端电连接,所述TEC的另一端与反馈模块电连接,所述反馈模块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与输入模块电连接,所述输入模块与采样模块电连接,所述供电模块分别与输入模块、控制模块、驱动模块的电源接口端电连接。
[0005]优选的,所述输入模块包括参考电压源U1、接线端子U2、第一差分放大单元、电压跟随器IC2,其中,所述第一差分放大单元包括运算放大器IC1、可调电阻RV,所述可调电阻RV的接线柱与运算放大器IC1同相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可调电阻RV的一端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IC1的反向输入端电连接有一端公共连接的电阻RS1、电阻RS20、电阻RS21,其中,所述电阻RS1的另一端与接线端子U2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S2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S20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IC1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参考电压源U1的输出端分别与可调电阻RV的另一端、电压跟随器IC2的同相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采样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ST,所述温度传感器ST与接线端子U2电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相互耦接的第二差分放大单元、PID调节单元、输出单元。
[0007]优选的,所述第二差分放大单元包括运算放大器IC3、可调电阻RST、电阻RST1、电阻RST2、电阻RST0,所述运算放大器IC3的同相输入端与可调电阻RST的接线柱电连接,所述可调电阻RST的一端接地,所述可调电阻RST的另一端与电阻RST1电连接并设置有第一公共节点,所述第一公共节点与电压跟随器IC2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ST2的一端接地且另一端与电阻RST1电连接,所述电阻RST2与电阻RST1之间设置有第二公共节点,所述第二公共节点分别与运算放大器IC3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ST0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ST0的另一
端与运算放大器IC3的输出端电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PID调节单元包括运算放大器IC4、电容C11、电容C9、电容C10、以及电阻R5、电阻R7、电阻R6、电阻R92;
[0009]所述电容C11、电阻R7串联后形成PID调节单元微分电路;PID调节单元微分电路与所述电阻R5并联连接成,其中,电阻R5的一端与运算放大器IC4的反相输入端电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IC1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R6、C9、C10、R92组成PID调节单元积分电路,所述C9与电阻R6串联,所述电容C10与电阻R6、电容C9形成的串联电路进行并联,所述R92与所述C9并联;且所述PID调节单元积分电路的一端与运算放大器IC4的反相输入端电连接,所述PID调节单元积分电路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IC4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4同相输入端与运算放大器IC3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PID调节单元微分电路与PID调节单元积分电路串联。
[0010]优选的,所述输出单元包括运算放大器IC5和电阻RPIDX、电阻RPIDD,所述电阻RPIDX的一端与运算放大器IC4的输出端电连接,电阻RPIDX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IC5的同相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PIDD的一端接地,电阻RPIDD的另一端与IC5的同相输入端电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NPN型三极管QH的基极和与PNP型三极管QC的基极均与运算放大器IC5的输出端电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反馈模块包括电阻RSMP,所述电阻RSMP的一端接地,电阻RSMP的另一端分别与运算放大器IC5的反相输入端、TEC的另一端电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供电模块具体为标准电压为
±
5V的双电源。
[0014]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全模拟PID TEC恒温电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1、通过设有的驱动模块,能够根据电压的情况自动调节TEC两端的电压,不需要人为参与;
[0016]2、输入模块设置有第一差分放大单元,控制模块设置有第二差分放大单元,通过设有的第一差分放大单元和第二差分放大单元,可以较好的消除伴随输入信号进入整个系统的干扰信号,使得TEC的工作状态更加的稳定,同时能够提高器件的使用寿命;
[0017]3、通过设有的PID调节单元,能够进一步的消除系统中的误差;
[0018]4、反馈模块中的电阻RSMP作为取样电阻可以取样TEC一端的电压值,电阻RSMP能够较好的监测TEC的工作电压状态,并将工作电压值反馈给运算放大器IC5,通过运算放大器IC5来消除整个工作系统的干扰信号。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全模拟PID TEC恒温电路的模拟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全模拟PID TEC恒温电路,通过温度传感器ST检测外部温度,并通过输入模块、控制模块和驱动模块对TEC的预定工作端进行制冷/发热的控制。
[0021]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施例中全模拟PID TEC恒温电路的技术方案如下:全模拟PID TEC恒温电路包括采样模块、输入模块、控制模块、驱动模块、TEC、反馈模块、供电模
块;
[0022]采样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ST,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ST具体为一个热敏电阻件,温度传感器ST的使用需要与接线端子U2相互配合,接线端子U2为一个封装元件,接线端子U2的内部设置有可接入负载温度传感器ST的工作电路,工作电路的电能由供电模块的标准电压为5V的电源提供,接线端子U2的输出端输出温度传感器ST两端的电压至运算放大器IC1,运算放大器IC1与可调电阻RV、电阻RS1、电阻RS21、电阻RS20共同构成第一差分放大单元,运算放大器IC1的同相输入端与可调电阻RV的接线柱电连接,可调电阻RV的一端与参考电压源U1电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模拟PIDTEC恒温电路,包括采样模块、输入模块、控制模块、驱动模块、TEC、反馈模块、供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包括NPN型三极管QH、PNP型三极管QC,所述NPN型三极管QH的基极和PNP型三极管QC的基极均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NPN型三极管QH的发射极和PNP型三极管QC的发射极均与TEC的一端电连接,所述TEC的另一端与反馈模块电连接,所述反馈模块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与输入模块电连接,所述输入模块与采样模块电连接,所述供电模块分别与输入模块、控制模块、驱动模块的电源接口端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模拟PIDTEC恒温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模块包括参考电压源U1、接线端子U2、第一差分放大单元、电压跟随器IC2,其中,所述第一差分放大单元包括运算放大器IC1、可调电阻RV,所述可调电阻RV的接线柱与运算放大器IC1同相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可调电阻RV的一端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IC1的反向输入端电连接有一端公共连接的电阻RS1、电阻RS20、电阻RS21,其中,所述电阻RS1的另一端与接线端子U2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S2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S20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IC1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参考电压源U1的输出端分别与可调电阻RV的另一端、电压跟随器IC2的同相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采样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ST,所述温度传感器ST与接线端子U2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模拟PIDTEC恒温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相互耦接的第二差分放大单元、PID调节单元、输出单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模拟PIDTEC恒温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差分放大单元包括运算放大器IC3、可调电阻RST、电阻RST1、电阻RST2、电阻RST0,所述运算放大器IC3的同相输入端与可调电阻RST的接线柱电连接,所述可调电阻RST的一端接地,所述可调电阻RST的另一端与电阻RST1电连接并设置有第一公共节点,所述第一公共节点与电压跟随器IC2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ST2的一端接地且另一端与电阻RST1电连接,所述电阻RST2与电阻RST1之间设置有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月宇张伟李德成蒋鸿鹏张悦王磊周捷崔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临沂蓝天热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