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大学专利>正文

用于开绕组五相永磁同步电机逆变器故障重构后的容错控制方法及其实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82352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开绕组五相永磁同步电机逆变器故障重构后的容错控制方法及其实现装置。包括在开绕组五相逆变器发生故障后将绕组连接至逆变器直流母线电容的中性点;根据重构后故障逆变器的空间电压矢量分布合成抑制谐波电流的电压矢量;将故障逆变器与预期参考电压矢量运算获得开绕组逆变器另一侧的参考电压矢量;开绕组逆变器所产生的电压矢量通过脉冲宽度调制作用在开关管上实现开绕组五相永磁同步电机的容错控制方法。装置包括方法步骤所以对应的程序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升了线性调制范围,通过抑制谐波电压的产生从而降低电机的损耗;其次,所提的容错控制方法能够降低逆变器的开关次数从而降低逆变器的开关损耗。逆变器的开关次数从而降低逆变器的开关损耗。逆变器的开关次数从而降低逆变器的开关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开绕组五相永磁同步电机逆变器故障重构后的容错控制方法及其实现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多相电机开绕组拓扑系统应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开绕组五相永磁同步电机的逆变器故障重构后的容错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五相永磁同步电机具有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宽调速范围、低转矩脉动和强容错能力等优点,在航空航天、电动汽车、舰船推进系统等领域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同时,开绕组电机拓扑系统具有输出功率高、供电模式和电压矢量调制方式多样、控制灵活、冗余性和容错性等优良特性。但是开绕组五相电机驱动系统的故障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通过容错控制算法提升驱动系统的可靠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0003]国内外学者对开绕组拓扑下的五相永磁同步电机的容错控制方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中国专利技术专利
[0004]国内外学者对开绕组拓扑下的五相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开绕组五相永磁同步电机A相短路容错控制SVPWM生成方法》(专利号:CN201911036338.1)公开了一种针对开绕组五相永磁同步电机A相绕组断路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将开绕组五相电机简化为四相电机的控制。但该方法的缺点相对于正常模式下电机的调制范围发生较大的降额,同时电机的数学模型发生了改变,增加了系统控制的复杂度。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一种电动车双电源五相开绕组系统故障容错控制逆变器电路》(专利号:CN201510168763.1)公开了一种电动车辆用双电源开绕组五相系统故障容错逆变器电路。该方法在A相绕组故障后将相邻的电机绕组进行连接,实现了电机的容错控制算法,但是该方法会改变五相电机的绕组结构,从而对电机驱动系统的控制增加了难度。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一种用于五相永磁容错电机的SVPWM容错控制方法及装置》(专利号:CN201911017391.7)公开了一种用于开绕组五相永磁容错电机的SVPWM的容错控制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可以实现在不改变传统SVPWM调制策略的基础上实现容错控制,但该方法限制了母线电压利用率,缩小了调制范围。因此如何实现开绕组五相永磁同步电机故障容错算法简化的同时不改变五相电机的数学模型以降低系统的控制难度,并且能够降低逆变器的开关损耗是本专利技术主要考虑的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专利技术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开绕组五相永磁同步电机逆变器故障后的容错控制策略方法及其实现装置。通过将故障逆变器的绕组连接至逆变器母线电容中点,实现逆变器的故障重构。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逆变器的空间电压矢量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开绕组五相永磁同步电机的模型预测分解控制方法及装置,将开绕组拓扑系统的两个逆变器看作两个独立的单元,以逆变器1所能提供的电压矢量为起点,针对开绕组系统不同工况下的需求选择不同的逆变器开关序
列,在保证电机运行性能的前提下,能够有效降低开绕组五相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开关次数,降低逆变器的开关损耗。
[0007]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开绕组五相永磁同步电机逆变器故障重构后的容错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步骤1)开绕组五相电机逆变器故障后将故障相的电机绕组使用继电器连接在该逆变器的直流母线中点处,并通过采集电机转速和相电流获取参考电压矢量;
[0009]步骤2)根据故障重构后的空间电压矢量分布,构建不产生三次谐波空间电压的电压矢量,并选择合适的电压矢量作为输出;
[0010]步骤3)根据当前时刻的参考电压矢量与故障重构后的逆变器求出另外一侧的电压矢量;
[0011]步骤4)将开绕组五相永磁同步电机两个空间电压矢量产生的开关信号作用在功率开关器件上,实现电机的闭环控制。
[0012]进一步,步骤1)的具体步骤包括:
[0013]步骤1.1)将逆变器故障相的电机绕组使用固态继电器链接至该逆变器直流母线电容的中点,假如开绕组逆变器1的A相桥臂上管发生故障,则将A相的绕组链接至开绕组逆变器1的电容中性点出;
[0014]步骤1.2)控制器实时计算给定转速ω
*
与电机的实际转速ω之间的转速误差通过转速环PI调节器获得电机基波子空间旋转坐标系下的参考值i
q*
,由于电机采用的是id=0控制方式,即直轴的参考值i
d*
为0,并使用电流环PI控制器和坐标变换获得电机当前时刻的参考电压矢量u
ref

[0015]进一步,步骤2)的具体步骤包括:
[0016]步骤2.1)构建故障逆变器1的空间电压矢量分布,由于A相逆变器已经被连接在逆变器1的中性点,所以A相的占空比可以等效为0.5,因此该故障逆变器在静止坐标系下所产生的电压矢量可表示为:
[0017][0018]式中,U
dc
是直流母线电压;是静止坐标系下的基波空间电压向量值;静止坐标系下的基波空间电压向量值;是其余各个桥臂的开关函数;当上桥臂导通下桥臂导通
[0019]标幺化后的逆变器1故障重构后的电压矢量分布表如下表1所示;
[0020]表1逆变器1故障重构后的开关电压矢量表
[0021][0022]表中,V

i
表示故障逆变器重构后产生的电压矢量,是电压矢量在α轴的分量。是电压矢量在β轴的分量。是电压矢量的模长;
[0023]步骤2.2)根据步骤2.1)中的电压矢量构建故障逆变器中的5个电压矢量。这5个电压矢量能够产生基波子平面的电压但不会产生谐波平面的电压,能够减少系统的损耗;
[0024][0025][0026][0027][0028][0029]式中,表示根据表1中的电压矢量构建出的四个故障逆变器1下的基波电压矢量;
[0030]步骤2.3)根据步骤2.2)中构建的4个电压矢量,将整个基波电压平面平分为四个扇区,当根据步骤1.2)计算出来的电机参考电压矢量u
ref
落在四个扇区中的某一个时,故障逆变器输出与扇区编号对应的电压矢量,故障逆变器1在不同扇区的占空比输出如表2所示:
[0031]表2故障逆变器1在不同扇区输出的PWM占空比
[0032] 扇区I扇区II扇区III扇区IVB相占空比0.39110.6910C相占空比00.80910.191D相占空比00.19110.809E相占空比0.39100.6911
[0033]进一步,步骤3)的具体步骤包括:
[0034]步骤3.1)构建正常逆变器1的空间电压矢量分布,逆变器2在静止坐标系下所产生的电压矢量可表示为:
[0035][0036]式中,U
dc
是直流母线电压;是静止坐标系下的基波空间电压向量值;静止坐标系下的基波空间电压向量值;是其余各个桥臂的开关函数;当上桥臂导通下桥臂导通
[0037]逆变器2的参考电压矢量可以表示为:
[0038][0039]其中为逆变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开绕组五相永磁同步电机逆变器故障重构后的容错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开绕组五相电机逆变器故障后将故障相的电机绕组使用继电器连接在该逆变器的直流母线中点处,并通过采集电机转速和相电流获取参考电压矢量;步骤2)根据故障重构后的空间电压矢量分布,构建不产生三次谐波空间电压的电压矢量,并选择合适的电压矢量作为输出;步骤3)根据当前时刻的参考电压矢量与故障重构后的逆变器求出另外一侧的电压矢量;步骤4)将开绕组五相永磁同步电机两个空间电压矢量产生的开关信号作用在功率开关器件上,实现电机的闭环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开绕组五相永磁同步电机故障重构后的容错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的具体步骤包括:步骤1.1)将逆变器故障相的电机绕组使用固态继电器链接至该逆变器直流母线电容的中点,假如开绕组逆变器1的A相桥臂上管发生故障,则将A相的绕组链接至开绕组逆变器1的电容中性点出;步骤1.2)控制器实时计算给定转速ω
*
与电机的实际转速ω之间的转速误差通过转速环PI调节器获得电机基波子空间旋转坐标系下的参考值i
q*
,由于电机采用的是id=0控制方式,即直轴的参考值i
d*
为0,并使用电流环PI控制器和坐标变换获得电机当前时刻的参考电压矢量u
ref
。3.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开绕组五相永磁同步电机故障重构后的容错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的具体步骤包括:步骤2.1)构建故障逆变器1的空间电压矢量分布,由于A相逆变器已经被连接在逆变器1的中性点,所以A相的占空比可以等效为0.5,因此该故障逆变器在静止坐标系下所产生的电压矢量可表示为:式中,U
dc
是直流母线电压;是静止坐标系下的基波空间电压向量值;静止坐标系下的基波空间电压向量值;是其余各个桥臂的开关函数;当上桥臂导通下桥臂导通标幺化后的逆变器1故障重构后的电压矢量分布表如下表1所示;表1 逆变器1故障重构后的开关电压矢量表
表中,V
i

表示故障逆变器重构后产生的电压矢量,是电压矢量在α轴的分量;是电压矢量在β轴的分量;是电压矢量的模长;步骤2.2)根据步骤2.1)中的电压矢量构建故障逆变器中的5个电压矢量,这5个电压矢量能够产生基波子平面的电压但不会产生谐波平面的电压,能够减少系统的损耗;能够减少系统的损耗;能够减少系统的损耗;能够减少系统的损耗;能够减少系统的损耗;式中,表示根据表1中的电压矢量构建出的四个故障逆变器1下的基波电压矢量;步骤2.3)根据步骤2.2)中构建的4个电压矢量,将整个基波电压平面平分为四个扇区,当根据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敬华杜育轩赵文祥黄林森陶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