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尚珠专利>正文

可减小形变幅度的全密封模具超高真空压铸注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82188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2: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真空压铸注塑设备技术领域的可减小形变幅度的全密封模具超高真空压铸注塑装置,包括下密封箱、上密封箱、上模体、下模体、所述下密封箱顶部外壁安装有导向柱,且导向柱顶端贯穿上密封箱,所述下密封箱左侧外壁与抽真空管连通,所述上密封箱与下密封箱、上模体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且密封圈内腔设置有支撑装置,装置中通过移动板向安装槽的内腔中移动,会将安装槽内部的空气挤入到开槽的内腔中,将两组支撑板向外侧推动,使密封圈在受到挤压时上下两侧与接触区域贴合更加紧密,避免因外界气压挤压而导致密封圈形变与接触区域之间产生间隙,保证上密封箱与下密封箱组成的密封环境,确保模具的使用环境。确保模具的使用环境。确保模具的使用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减小形变幅度的全密封模具超高真空压铸注塑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真空压铸注塑设备
,具体为可减小形变幅度的全密封模具超高真空压铸注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注塑的过程中,为增加原料液体在模具型腔中流动性,会提高模具内部的真空性,一般是将模具安放到密封箱中,通过将密封箱与模具内部的空气抽出,为模具提供真空的环境,这个过程中会使用到密封圈进行密封,放置外界空气进入,申请号为CN201210046789.5的全密封模具超高真空压铸注塑装置及操作方法的公开文件中公开了这种工作方式,然而在将密封箱和模具内部的空气抽出时,由于外界压强作用,会使外界空气会对密封圈造成挤压,并且密封圈是橡胶材质的,具有移动的弹性,能够收缩、弯曲,且随着密封箱与模具内部的空气逐渐减小,外界空气的挤压也会逐渐增强,容易造成密封圈形变,使密封圈与接触区域产生间隙,导致密封箱与模具所处的密封环境被破坏,对注塑工作造成影响,也影响产品加工的质量,为此,我们提出可减小形变幅度的全密封模具超高真空压铸注塑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可减小形变幅度的全密封模具超高真空压铸注塑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可减小形变幅度的全密封模具超高真空压铸注塑装置,包括下密封箱、上密封箱、上模体、下模体、安装座与密封圈,所述下模体底部外壁与安装座顶部外壁连接,所述安装座安装在下密封箱的内腔中,所述上模体安装在上密封箱的内腔中,所述下密封箱顶部外壁安装有导向柱,且导向柱顶端贯穿上密封箱,所述下密封箱左侧外壁与抽真空管连通,所述上密封箱与下密封箱、上模体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且密封圈内腔设置有支撑装置。
[0005]优选的,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外壁开设有开槽,且开槽内腔上下两侧均滑动插接有支撑板,两组所述支撑板之间固定安装有支撑弹簧,两组所述支撑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外壁分别与密封圈上下两侧内壁固定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安装板左右两侧外壁均固定安装有侧板,所述侧板远离安装板的一侧外壁开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内腔滑动插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与安装槽内腔之间固定安装有连接弹簧,所述移动板远离连接弹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板,两组所述连接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外壁分别与密封圈左右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圈左右两侧壁内腔开设有凹槽。
[0007]优选的,所述安装板左右两侧中央外壁均开设有开口,且开口与安装槽内腔连通,两组所述支撑板之间填充有空气,且安装槽内腔填充有空气。
[0008]优选的,所述密封圈顶部内壁开设有开孔,所述开孔内腔顶部固定安装有弹性挡
块。
[0009]优选的,所述安装槽内腔滑动安装有推杆,所述推杆位于移动板的内侧,所述推杆远离移动板的一端延伸至开槽的内腔中,所述安装板与推杆的连接部位开设有安装口,且安装口上下两侧内壁均开设有滑槽,上下两侧所述滑槽相对的一侧内壁均固定安装有导向轮,所述推杆上下两侧外壁均固定安装有拉绳,所述支撑板左右两侧外壁均固定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插在滑槽的内腔中,所述拉绳远离推杆的一端穿过导向轮并与滑块外壁连接。
[0010]优选的,上下两侧所述滑块相互远离的一侧外壁均固定安装有安装套管,所述安装套管内腔固定安装有伸缩弹簧,所述拉绳远离推杆的一端延伸至安装套管的内腔中并与伸缩弹簧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开槽左右两侧内壁均固定安装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外壁滑动套接有限位框,左右两侧所述导向杆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限位块,且限位块位于限位框的内侧,且两组限位框位于两组推杆的内侧。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装置中通过移动板向安装槽的内腔中移动,会将安装槽内部的空气挤入到开槽的内腔中,将两组支撑板向外侧推动,使密封圈在受到挤压时上下两侧与接触区域贴合更加紧密,避免因外界气压挤压而导致密封圈形变与接触区域之间产生间隙,保证上密封箱与下密封箱组成的密封环境,确保模具的使用环境;
[0014]2.移动板在向内侧移动的过程中,移动板会与推杆接触,并将推杆向内侧推动,拉着拉绳向开槽的内腔中移动,使滑块带着支撑板向外侧移动,增加移动支撑板的途径,保证支撑板可以将密封圈的上下两侧向外推动,保证密封圈的密封效果,并且也避免单一途径损坏而导致支撑装置无法使用,增加支撑装置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支撑装置与密封圈连接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移动板与推杆连接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9]图5为本专利技术限位框与导向杆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下密封箱;2、上密封箱;3、上模体;4、下模体;5、安装座;6、支撑装置;61、安装板;62、支撑板;63、支撑弹簧;64、侧板;65、移动板;66、连接板;67、凹槽;68、开孔;69、推杆;610、滑槽;611、拉绳;612、滑块;613、伸缩弹簧;614、安装套管;615、导向轮;616、限位框;617、限位块;618、导向杆;619、弹性挡块;7、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实施例1: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可减小形变幅度的全密封模具超高真空压铸注塑装置,请参阅图1,包括下密封箱1、上密封箱2、上模体3、下模体4、安装座5与密封圈7;
[0024]请参阅图1,下模体4底部外壁与安装座5顶部外壁连接,安装座5安装在下密封箱1的内腔中,上模体3安装在上密封箱2的内腔中,下密封箱1顶部外壁安装有导向柱,且导向柱顶端贯穿上密封箱2,下密封箱1左侧外壁与抽真空管连通,抽真空管与外界抽气设备连接,用于将上密封箱2与下密封箱1之间的空气抽出,使上模体3与下模体4处于一个真空环境,申请号为CN201210046789.5的全密封模具超高真空压铸注塑装置及操作方法的公开文件中公开具体的工作方式,上密封箱2与下密封箱1、上模体3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7,且密封圈7内腔设置有支撑装置6,装置中所涉及的用电设备均通过导线和外部电源开关电性连接;
[0025]请参阅图2,支撑装置6包括安装板61,安装板61外壁开设有开槽,且开槽内腔上下两侧均滑动插接有支撑板62,两组支撑板62之间固定安装有支撑弹簧63,两组支撑板62相互远离的一侧外壁分别与密封圈7上下两侧内壁固定连接,对密封圈7上下两侧进行支撑,使密封圈7密封的效果更好;
[0026]请参阅图2,安装板61左右两侧外壁均固定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可减小形变幅度的全密封模具超高真空压铸注塑装置,包括下密封箱(1)、上密封箱(2)、上模体(3)、下模体(4)、安装座(5)与密封圈(7),其特征在于:下模体(4)底部外壁与安装座(5)顶部外壁连接,安装座(5)安装在下密封箱(1)的内腔中,上模体(3)安装在上密封箱(2)的内腔中,下密封箱(1)顶部外壁安装有导向柱,且导向柱顶端贯穿上密封箱(2),下密封箱(1)左侧外壁与抽真空管连通,上密封箱(2)与下密封箱(1)、上模体(3)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7),且密封圈(7)内腔设置有支撑装置(6)。2.根据权利要求1的可减小形变幅度的全密封模具超高真空压铸注塑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装置(6)包括安装板(61),安装板(61)外壁开设有开槽,且开槽内腔上下两侧均滑动插接有支撑板(62),两组支撑板(62)之间固定安装有支撑弹簧(63),两组支撑板(62)相互远离的一侧外壁分别与密封圈(7)上下两侧内壁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的可减小形变幅度的全密封模具超高真空压铸注塑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板(61)左右两侧外壁均固定安装有侧板(64),侧板(64)远离安装板(61)的一侧外壁开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内腔滑动插接有移动板(65),移动板(65)与安装槽内腔之间固定安装有连接弹簧,移动板(65)远离连接弹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板(66),两组连接板(66)相互远离的一侧外壁分别与密封圈(7)左右两侧内壁固定连接,密封圈(7)左右两侧壁内腔开设有凹槽(67)。4.根据权利要求3的可减小形变幅度的全密封模具超高真空压铸注塑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板(61)左右两侧中央外壁均开设有开口,且开口与安装槽内腔连通,两组支撑板(62)之间填充有空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尚珠
申请(专利权)人:张尚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