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于多层叠放的开敞式卫星构型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航天
,尤其涉及一种适于多层叠放的开敞式卫星构型。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全球低轨通信星座领域发展有持续加速的态势。以一网(OneWeb)、 星链(StarLink)为代表的低轨星座项目建设不断推进,引领着一场信息基础 设施的巨大变革,给传统卫星设计、生产以及发射方式提出新的要求。
[0003]自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尼克”1号(Sputnik
‑
1)上天以来, 全球研究和发射的卫星项目大多以单星为主,即使最大规模的星座系统,如“铱 星”(Iridium)、“全球星”(Globalstar)也不超过数十颗量级。根据项目规模大 小,卫星发射通常采用一箭一星或传统一箭多星的方式。据统计,2006年至 2015年的近10年间,国外实现一箭多星发射的次数共有156次(成功149次, 失败7次),占运载火箭总发射次数的25.91%,平均每次发射3.95颗卫星。 对于一箭一星发射方式,卫星与运载对接后,卫星主承力结构设计要求具备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于多层叠放的开敞式卫星构型,其特征在于包括:平板(1)、侧板A(2)、侧板B(3)、侧板C(4)、侧板D(5)、侧板E(6)、侧板F(7)、对接筒A(8)、对接筒B(9)、对接筒C(10)、对接筒D(11)和对接筒E(12);其中,所述平板(1)为六边形;所述侧板A(2)、所述侧板B(3)、所述侧板C(4)、所述侧板D(5)、所述侧板E(6)和所述侧板F(7)分别与所述平板(1)的相对应的侧面相连接;所述侧板A(2)的一端与所述侧板B(3)的一端相连接,所述侧板B(3)的另一端与所述侧板C(4)的一端相连接,所述侧板C(4)的另一端与所述侧板D(5)的一端相连接,所述侧板D(5)的另一端与所述侧板E(6)的一端相连接,所述侧板E(6)的另一端与所述侧板F(7)的一端相连接,所述侧板F(7)的另一端与所述侧板A(2)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对接筒A(8)分别与所述侧板F(7)的另一端和所述侧板A(2)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对接筒B(9)分别与所述侧板A(2)的一端与所述侧板B(3)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对接筒C(10)分别与所述侧板B(3)的另一端与所述侧板C(4)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对接筒D(11)分别与所述侧板E(6)的另一端与所述侧板F(7)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对接筒E(12)设置于所述平板(1)上;所述对接筒A(8)、对接筒B(9)、对接筒C(10)和对接筒D(11)构成一个矩形,所述对接筒E(12)位于对接筒C(10)和对接筒D(11)连接线的中部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多层叠放的开敞式卫星构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1)的上表面设置有加强筋组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于多层叠放的开敞式卫星构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组合包括第一平板加强筋(131)、第二平板加强筋(132)、第三平板加强筋(133)、第四平板加强筋(134)、第五平板加强筋(135)、第六平板加强筋(136)和第七平板加强筋(137);其中,所述第一平板加强筋(131)的一端与所述侧板F(7)相连接,所述第一平板加强筋(131)的另一端与所述侧板A(2)的中部相连接;所述第二平板加强筋(132)的一端与所述侧板A(2)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平板加强筋(132)的另一端与所述对接筒E(12)相连接;所述第一平板加强筋(131)与所述第二平板加强筋(132)交叉连接;所述第三平板加强筋(133)的一端与所述对接筒E(12)相连接,所述第三平板加强筋(133)的另一端与所述侧板A(2)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第四平板加强筋(134)的一端与所述侧板A(2)的中部相连接,所述第四平板加强筋(134)的另一端与所述侧板B(3)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三平板加强筋(133)与所述第四平板加强筋(134)交叉连接;所述第五平板加强筋(135)的一端与所述侧板F(7)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五平板加强筋(135)的另一端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胜伟,李峰,陈东,黄华,李修峰,刘绍然,刘敏,范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