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球形石墨负极材料混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81854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8: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球形石墨负极材料混捏装置,涉及石墨负极材料加工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装置无法将原料反复挤压的技术问题,包括混料罐,所述混料罐呈锥形结构,所述混料罐上下壁之间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固接有绞龙,所述转轴上固接有若干长度不等的延伸杆,若干所述延伸杆长度与所述混料罐侧壁倾斜度相匹配,所述延伸杆另一端均固接有断开螺带,所述混料罐上方安装有转轴驱动装置,所述混料罐上壁面且位于所述转轴驱动装置一侧固接有进料口,本装置通过绞龙将原料提升,同时通过外部的断开螺带将两侧下降的原料进行反复挤压捏合,使原料粒度更接近球形,振实密度逐渐提高,比表面积减少,提高了混捏效率。提高了混捏效率。提高了混捏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球形石墨负极材料混捏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石墨负极材料加工
,具体为一种球形石墨负极材料混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池目前主要用石墨微粉作为其导电负极的负极材料,其粒度通常介于3μm~30μm。石墨负极材料在混捏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将一些有机物和无机物添加剂加入到石墨微粉中,使添加剂与石墨微粉均匀混合。如公告号为CN206215091U的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石墨负极材料混捏装置,包括混捏室和设置于混捏室上方的液化槽;液化槽下端设置有用于与混捏室连通的进液管,进液管上设置有进液控制阀;混捏室四周外围设置有夹套,夹套内设置有加热器,混捏室内设置有高速转子和搅拌机构,混捏室上端设置有进料口,混捏室底端设置有出料口,该技术解决就现有的石墨负极材料在混捏过程中存在的混捏不均匀、混捏时间长、混捏效率低的问题,然而,该装置的搅拌方式无法将原料反复挤压,混捏效果不佳,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球形石墨负极材料混捏装置,解决了现有装置无法将原料反复挤压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球形石墨负极材料混捏装置,包括混料罐,所述混料罐呈锥形结构,所述混料罐上下壁之间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固接有绞龙,所述转轴上固接有若干长度不等的延伸杆,若干所述延伸杆长度与所述混料罐侧壁倾斜度相匹配,所述延伸杆另一端均固接有断开螺带,所述混料罐上方安装有转轴驱动装置,所述混料罐上壁面且位于所述转轴驱动装置一侧固接有进料口,所述混料罐下壁面连通有关风机,所述混料罐侧壁面固接有取样口,所述取样口上安装有阀门,所述混料罐一侧设有上料装置。
[0005]优选的,所述上料装置包括电动转台,所述电动转台固接于所述混料罐一侧地面上,所述电动转台上固接有立杆,所述立杆上端一侧固接有横杆,所述横杆下方固接有卷扬机,所述卷扬机内绕装有钢绳,所述钢绳下端吊装有上料斗,所述上料斗上方设有开口,所述上料斗下方内侧固接有挡板,所述上料斗下方一侧铰接有仓门,所述仓门另一端与所述挡板下端相接触,所述仓门与所述挡板之间安装有触发锁装置。
[0006]优选的,所述触发锁装置包括固定轴,所述固定轴固接于所述挡板外侧,所述固定轴上铰接有Z型卡块,所述Z型卡块一侧与所述挡板之间安装有弹簧,所述Z型卡块另一侧与所述仓门下壁面相接触,所述进料口内壁面固接有顶杆,所述顶杆与所述Z型卡块相匹配,所述顶杆呈L型结构。
[0007]优选的,所述上料斗外径与所述进料口内径相匹配。
[0008]优选的,所述转轴驱动装置包括电机,所述混料罐上壁面固接有减速机,所述电机
固接于所述减速机上壁面,所述电机驱动端与所述减速机输入端相连通,所述转轴贯穿所述混料罐上壁与所述减速机输出端相连通。
[0009]优选的,所述混料罐上壁面内侧且位于所述进料口下方固接有止回板。
[0010]优选的,所述绞龙与所述断开螺带螺旋方向相反。
[0011]优选的,所述进料口上方固接有导向斗。
[0012]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球形石墨负极材料混捏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卷扬机收缩钢绳可以控制上料斗上升,与进料口对准后通过Z型卡块一端与顶杆接触,可以自动将仓门打开,降低了工人上料时的劳动强度,通过绞龙将原料提升,同时通过外部的断开螺带将两侧下降的原料进行反复挤压捏合,使原料粒度更接近球形,振实密度逐渐提高,比表面积减少,提高了混捏效率,在搅拌一定时间后,通过操作人员将阀门打开,可以通过取样口取出少量原料,便于原料的送检化验,可以更加精确的掌握内部原料搅拌状态。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0016]图中:1

混料罐;11

止回板;2

转轴;21

绞龙;22

延伸杆;23

断开螺带;24

减速机;25

电机;3

进料口;31

导向斗;32

顶杆;4

关风机;5

取样口;51

阀门;6

电动转台;61

立杆;62

横杆;63

卷扬机;64

钢绳;7

上料斗;71

挡板;72

仓门;73

固定轴;74

Z型卡块;75

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请参阅图1

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球形石墨负极材料混捏装置,包括混料罐1,所述混料罐1呈锥形结构,所述混料罐1上下壁之间转动连接有转轴2,所述转轴2上固接有绞龙21,所述转轴2上固接有若干长度不等的延伸杆22,若干所述延伸杆22长度与所述混料罐1侧壁倾斜度相匹配,所述延伸杆22另一端均固接有断开螺带23,所述混料罐1上方安装有转轴驱动装置,所述混料罐1上壁面且位于所述转轴驱动装置一侧固接有进料口3,所述混料罐1下壁面连通有关风机4,所述混料罐1侧壁面固接有取样口5,所述取样口5上安装有阀门51,所述混料罐1一侧设有上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包括电动转台6,所述电动转台6固接于所述混料罐1一侧地面上,所述电动转台6上固接有立杆61,所述立杆61上端一侧固接有横杆62,所述横杆62下方固接有卷扬机63,所述卷扬机63内绕装有钢绳64,所述钢绳64下端吊装有上料斗7,所述上料斗7上方设有开口,所述上料斗7下方内侧固接有挡板71,所述上料斗7下方一侧铰接有仓门72,所述仓门72另一端与所述挡板71下端相接触,所述仓门72与所述挡板71之间安装有触发锁装置;所述触发锁装置包括固定轴73,所述固定轴73固接于所述挡板71外侧,所述固定轴73上铰接有Z型卡块74,所述Z型卡块74一侧与
所述挡板71之间安装有弹簧75,所述Z型卡块74另一侧与所述仓门72下壁面相接触,所述进料口3内壁面固接有顶杆32,所述顶杆32与所述Z型卡块74相匹配,所述顶杆32呈L型结构;所述上料斗7外径与所述进料口3内径相匹配;所述转轴驱动装置包括电机25,所述混料罐1上壁面固接有减速机24,所述电机25固接于所述减速机24上壁面,所述电机25驱动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球形石墨负极材料混捏装置,包括混料罐(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罐(1)呈锥形结构,所述混料罐(1)上下壁之间转动连接有转轴(2),所述转轴(2)上固接有绞龙(21),所述转轴(2)上固接有若干长度不等的延伸杆(22),若干所述延伸杆(22)长度与所述混料罐(1)侧壁倾斜度相匹配,所述延伸杆(22)另一端均固接有断开螺带(23),所述混料罐(1)上方安装有转轴驱动装置,所述混料罐(1)上壁面且位于所述转轴驱动装置一侧固接有进料口(3),所述混料罐(1)下壁面连通有关风机(4),所述混料罐(1)侧壁面固接有取样口(5),所述取样口(5)上安装有阀门(51),所述混料罐(1)一侧设有上料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球形石墨负极材料混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装置包括电动转台(6),所述电动转台(6)固接于所述混料罐(1)一侧地面上,所述电动转台(6)上固接有立杆(61),所述立杆(61)上端一侧固接有横杆(62),所述横杆(62)下方固接有卷扬机(63),所述卷扬机(63)内绕装有钢绳(64),所述钢绳(64)下端吊装有上料斗(7),所述上料斗(7)上方设有开口,所述上料斗(7)下方内侧固接有挡板(71),所述上料斗(7)下方一侧铰接有仓门(72),所述仓门(72)另一端与所述挡板(71)下端相接触,所述仓门(72)与所述挡板(71)之间安装有触发锁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恩明赵亮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宝泉岭农垦溢祥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