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预制吊装叠合梁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1516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8:35
混凝土预制吊装叠合梁构件,梁体(1)内水平固定预应力纵筋(6),预应力纵筋(6)两端分别伸出梁体(1)两端面,在梁体(1)内竖立安排一组矩形框结构的负钢筋(7),负钢筋(7)顶部伸出梁体(1)顶面;在梁体(1)内底部的负钢筋(7)内侧垂直固定连接预应力纵筋(6);在梁体(1)两侧端面中部分别安装临时斜撑预埋件(2),在梁体(1)底面固定安装脱模预埋件(3)。结合钢筋框架与预应力技术,改进预埋件以及钢筋分布设置,使得预应力结构更加合理,更易于生产和提升和保证产品品质,便于饰面层装修,使产品便于机械化生产,可减薄预应力叠合结构的厚度和宽度,预应力结构可减轻自重,便于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强度性能,提高承载力,可提前装修工程,缩短整个工程的工期。整个工程的工期。整个工程的工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凝土预制吊装叠合梁构件


[0001]本技术涉及混凝土预制叠合构件的结构改进技术,尤其是混凝土预制吊装叠合梁构件。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预制叠合结构构件是由预制件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结构。叠合结构整体性好,表面平整,便于饰面层装修,适用于对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高层建筑和大开间建筑。
[0003]叠合梁的现浇混凝土层厚度因楼板的跨度大小而异,但至少应与预制薄板的厚度相等。随着跨度的增大,往往在现浇混凝土层内填以膨胀聚苯乙烯板;膨胀聚苯乙烯板铺在预制薄板韵上都,形成一个籍黪断面,以减轻现浇混凝土的重量并可作为叠合楼板的保温隔音层。主要采用预留结合筋的做法。但对于一般民用建筑,楼面荷载较小,板的剪力仅为0.2~0.3N/mm2,远小于混凝土的抗剪强度,因此可依靠薄板面粗糙度来增强与叠合层的粘结,这样可以省去结合筋,既方便施工。又提高经济效益、用滚筒压痕能得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0004]现有技术中,叠合梁为非预应力构件,底板自重较大,对起重机械要求较高,不便于加快施工进度,而且,在运输和堆码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木垫块,且难于回收,浪费大量木材。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混凝土预制吊装叠合梁构件,在保证叠合板强度性能的同时,还便于运输和吊装。
[0006]本技术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一种混凝土预制吊装叠合梁构件,包括梁体、预应力纵筋和负钢筋;梁体内水平固定预应力纵筋,预应力纵筋两端分别伸出梁体两端面,而且,在梁体内竖立安排一组矩形框结构的负钢筋,负钢筋顶部伸出梁体顶面;在梁体内底部的负钢筋内侧垂直固定连接预应力纵筋;在梁体两侧端面中部分别安装临时斜撑预埋件,在梁体底面固定安装脱模预埋件。
[0007]尤其是,梁体长度大于梁体高度或厚度的七倍。
[0008]尤其是,临时斜撑预埋件露出梁体表面的部分涂装防腐层。
[0009]尤其是,脱模预埋件下端出露在梁体底面,脱模预埋件上端在梁体内与至少一个负钢筋固定连接。
[0010]尤其是,在脱模预埋件旁的梁体底面设置灌浆口,并在该灌浆口上安装灌浆连接套筒。
[0011]尤其是,梁体顶面上对称安装至少二个吊钩,吊钩为对称折弯结构,吊钩两侧底部外翻。
[0012]尤其是,一组负钢筋至少包括五个,其高度相同,而且,位于梁体两端的相邻二负
钢筋间距小于梁体中部相邻二负钢筋间距的1/2。
[0013]尤其是,在梁体内,负钢筋中上部内侧水平固定连接纵分布筋,纵分布筋两端均在梁体内。
[0014]尤其是,负钢筋内侧中部水平固定安装增强筋。
[0015]尤其是,在梁体顶面有粗糙的叠合面。
[0016]本技术的优点和效果:使产品便于机械化生产,可减薄预应力叠合结构的厚度和宽度,预应力结构可减轻自重,便于加快施工进度,增强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层的粘结强度,保证强度性能,提高承载力,不再需要现有技术运输和堆码时设置的木垫块,可节约大量木材,可在结构施工阶段同时吊装,可提前装修工程,缩短整个工程的工期。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正视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配筋图。图2中的A

A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图。
[0020]图4为图1中的A

A示意图。
[0021]图5为图1中的吊钩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包括:
[0023]1‑
梁体、2

临时斜撑预埋件、3

脱模预埋件、4

灌浆连接套筒、5

吊钩、6

预应力纵筋、7

负钢筋、8

纵分布筋、9
‑‑
增强筋、C
‑‑
叠合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4]本技术原理在于,结合钢筋框架与预应力技术,改进预埋件以及钢筋分布设置,使得预应力结构更加合理,更易于生产和提升和保证产品品质,便于饰面层装修,适用于对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高层建筑和大开间建筑。由于在现浇混凝土层内配置了负钢筋7,形成一组峰间支点,使叠合断面成为连续结构。
[0025]本技术实施例广泛用于旅馆、办公楼、学校、住宅、医院、仓库、停车场、多层工业厂房等各种房屋建筑工程。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7]实施例1:如附图1、2、3、4、5所示,一种混凝土预制吊装叠合梁构件,包括梁体1、预应力纵筋6和负钢筋7;梁体1内水平固定预应力纵筋6,预应力纵筋6两端分别伸出梁体1两端面,而且,在梁体1内竖立安排一组矩形框结构的负钢筋7,负钢筋7顶部伸出梁体1顶面;在梁体1内底部的负钢筋7内侧垂直固定连接预应力纵筋6;在梁体1两侧端面中部分别安装临时斜撑预埋件2,在梁体1底面固定安装脱模预埋件3。
[0028]前述中,梁体1长度大于梁体1高度或厚度的七倍。临时斜撑预埋件2露出梁体1表面的部分涂装防腐层。脱模预埋件3下端出露在梁体1底面,脱模预埋件3上端在梁体1内与至少一个负钢筋7固定连接。在脱模预埋件3旁的梁体1底面设置灌浆口,并在该灌浆口上安装灌浆连接套筒4。
[0029]前述中,梁体1顶面上对称安装至少二个吊钩5,吊钩5为对称折弯结构,吊钩5两侧底部外翻。
[0030]前述中,一组负钢筋7至少包括五个,其高度相同,而且,位于梁体1两端的相邻二负钢筋7间距小于梁体1中部相邻二负钢筋7间距的1/2。
[0031]前述中,在梁体1内,负钢筋7中上部内侧水平固定连接纵分布筋8,纵分布筋8两端均在梁体1内。负钢筋7内侧中部水平固定安装增强筋9。在梁体1顶面有粗糙的叠合面C。
[0032]本技术实施例中,梁体1截面尺寸200
×
450mm2,长度2600mm,混凝土1.25m3,梁体1自重3.12t,设置二个吊钩5,选用外径18mm圆钢,灌浆连接套筒4设置14个,外径
×
长度为50
×
396(mm);临时斜撑预埋件2长度250mm,脱模预埋件3长度150mm;脱模预埋件3对称设置四组。
[0033]本技术实施例中,立框筋7上部伸出梁体1顶部的叠合面C表面130mm。
[0034]本技术实施例中,吊钩5底部预埋固定在梁体1中的深度为216mm,宽度为388mm,吊钩5顶部露出叠合面C上的宽度为100mm。
[0035]本技术实施例中,叠合面C粗糙面凹凸深度不小于6mm。
[0036]本技术实施例中,在生产时,将钢筋结构安装在临时斜撑预埋件2、脱模预埋件3之上,并且在预应力纵筋6两端施加预应力,在钢筋结构外侧固定模板,然后,通过连接安装的灌浆连接套筒4,在模板内浇筑混凝土养护成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混凝土预制吊装叠合梁构件,包括梁体(1)、预应力纵筋(6)和负钢筋(7);其特征在于,梁体(1)内水平固定预应力纵筋(6),预应力纵筋(6)两端分别伸出梁体(1)两端面,而且,在梁体(1)内竖立安排一组矩形框结构的负钢筋(7),负钢筋(7)顶部伸出梁体(1)顶面;在梁体(1)内底部的负钢筋(7)内侧垂直固定连接预应力纵筋(6);在梁体(1)两侧端面中部分别安装临时斜撑预埋件(2),在梁体(1)底面固定安装脱模预埋件(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预制吊装叠合梁构件,其特征在于,梁体(1)长度大于梁体(1)高度或厚度的七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预制吊装叠合梁构件,其特征在于,临时斜撑预埋件(2)露出梁体(1)表面的部分涂装防腐层。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预制吊装叠合梁构件,其特征在于,脱模预埋件(3)下端出露在梁体(1)底面,脱模预埋件(3)上端在梁体(1)内与至少一个负钢筋(7)固定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方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协恒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