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剪力墙端部模板的加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81504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字剪力墙端部模板的加固装置,包括固定杆(1)、第一固定板(2)、第二固定板(3)和加固杆(4);固定杆沿模板(10)的末端外侧面贴合安装,固定杆两端搭接在剪力墙侧端的两根横杆(20)上;固定杆上安装两块第一固定板,两块第二固定板装在固定杆两端的横杆上,第二固定板位于模板的末端内侧;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间通过加固杆拉结固定,使两根加固杆与固定杆环绕在模板末端外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在剪力墙的模板支设时一并完成加固工序,将浇筑时模板受到的侧压力传递至剪力墙的端部,保证了模板的紧固性,有效避免了模板涨模和错台的现象发生,从而有效改观了剪力墙的成型质量。成型质量。成型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字剪力墙端部模板的加固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结构浇筑模板加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一字剪力墙端部模板的加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剪力墙是房屋或构筑物中主要承受风荷载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重力)的墙体,防止结构剪切(受剪)破坏。请参见附图1,目前,剪力墙的施工流程是:先安装剪力墙的模板10,剪力墙两侧的模板10通过横杆20经对拉螺栓30拉结固定,再进行剪力墙墙体的混凝土浇筑。但在剪力墙墙体的浇筑过程中,随着混凝土浇筑高度的上升,剪力墙侧模板末端受到的侧压力也随之变强,导致墙体底部侧模普遍存在涨模现象,给后期成型面修补带来巨大的施工量、施工难度与施工费用,甚至有可能带来墙体质量风险,极度影响二次结构砌筑的观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字剪力墙端部模板的加固装置,能在剪力墙的模板支设时一并完成加固工序,将浇筑时模板受到的侧压力传递至剪力墙的端部,保证了模板的紧固性,有效避免了模板涨模和错台的现象发生,从而有效改观了剪力墙的成型质量。
[0004]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一字剪力墙端部模板的加固装置,包括固定杆、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加固杆;固定杆沿剪力墙的模板的末端外侧面贴合安装,且固定杆沿剪力墙的厚度方向设置,使固定杆的两端能分别固定搭接在剪力墙侧端的两根横杆上;固定杆上固定安装有两块第一固定板,两块第二固定板分别固定安装在固定杆两端的横杆上,第二固定板位于剪力墙的模板的末端内侧;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之间通过加固杆拉结固定,使两根加固杆与固定杆环绕在剪力墙的模板的末端外部。
[0006]所述的第一固定板上形成有与固定杆截面相匹配的第一嵌装槽,使第一固定板能固定安装在固定杆上。
[0007]所述的第一固定板上形成有第一拉结孔,使加固杆的一端能通过第一拉结孔固定拉结在第一固定板上。
[0008]所述的第二固定板上形成有与横杆截面相匹配的第二嵌装槽,使第二固定板能固定安装在横杆上。
[0009]所述的第二固定板上形成有第二拉结孔,使加固杆的另一端能通过第二拉结孔固定拉结在第二固定板上。
[0010]所述的两根横杆与搭接在该两根横杆上的加固杆位于同一平面内,且加固杆的一端搭接在其中一根横杆的下方,加固杆的另一端搭接在另一根横杆的上方。
[0011]所述的加固杆为硬质的弧形杆件,两根加固杆分别向剪力墙的两侧外部弧形延
伸。
[0012]本技术能根据混凝土的浇筑情况,在剪力墙的模板支设时一并完成加固工序,通过受力部位的逐层加固,将浇筑时模板受到的侧压力传递至剪力墙的端部,起到端部加强的作用,保证了模板的紧固性,有效避免了模板涨模和错台的现象发生,从而有效改观了剪力墙完成面的成型质量,减少后期由于涨模产生错台的剔凿等修补费用。同时,本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拆装便捷、成本低、可重复周转使用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各种剪力墙的模板加固中。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字剪力墙端部模板的主视图;
[0014]图2是本技术一字剪力墙端部模板的加固装置的主视图;
[0015]图3是本技术一字剪力墙端部模板的加固装置的俯视图;
[0016]图4是本技术一字剪力墙端部模板的加固装置中第一固定板的主视图;
[0017]图5是本技术一字剪力墙端部模板的加固装置中第二固定板的主视图。
[0018]图中,10模板,20横杆,30对拉螺栓,40剪力墙,1固定杆,2第一固定板,21第一嵌装槽,22第一拉结孔,3第二固定板,31第二嵌装槽,32第二拉结孔,4加固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0]请参见附图2和附图3,一种一字剪力墙端部模板的加固装置,包括固定杆1、第一固定板2、第二固定板3和加固杆4;固定杆1沿剪力墙40的模板10的末端外侧面贴合安装,且固定杆1沿剪力墙40的厚度方向设置,使固定杆1的两端能分别固定搭接在剪力墙40侧端的两根横杆20上;固定杆1上固定安装有两块第一固定板2,两块第二固定板3分别固定安装在固定杆1两端的横杆20上,第二固定板3位于剪力墙40的模板10的末端内侧;第一固定板2与第二固定板3之间通过加固杆4拉结固定,使两根加固杆4与固定杆1环绕在剪力墙40的模板10的末端外部。在剪力墙40侧部的模板10受到混凝土的侧压力时,通过第二固定板3上的加固杆4的一端传递至第一固定板2上的加固杆4的另一端,从而将侧压力传递至位于剪力墙40末端的固定杆1上,有效避免了模板10涨模和错台的情况发生。
[0021]请参见附图4,所述的第一固定板2上形成有与固定杆1截面相匹配的第一嵌装槽21,使第一固定板2能固定安装在固定杆1上。第一嵌装槽21使第一固定板2与固定杆1之间的拆装更方便、快捷。
[0022]所述的第一固定板2上形成有第一拉结孔22,使加固杆4的一端能通过第一拉结孔22固定拉结在第一固定板2上。第一拉结孔22便于螺栓的安装,使加固杆4与第一固定板2之间的连接更方便、快捷。
[0023]请参见附图5,所述的第二固定板3上形成有与横杆20截面相匹配的第二嵌装槽31,使第二固定板3能固定安装在横杆20上。第二嵌装槽31使第二固定板3与横杆20之间的拆装更方便、快捷。
[0024]所述的第二固定板3上形成有第二拉结孔32,使加固杆4的另一端能通过第二拉结孔32固定拉结在第二固定板3上。第二拉结孔32便于螺栓的安装,使加固杆4与第二固定板3
之间的连接更方便、快捷。
[0025]所述的两根横杆20与搭接在该两根横杆20上的加固杆1位于同一平面内,且加固杆1的一端搭接在其中一根横杆20的下方,加固杆1的另一端搭接在另一根横杆20的上方。加固杆1的两端与两根横杆20之间采用了上下交错搭接的方式,能提高连接节点处的稳定性,防止在受力涨模时加固杆1和两根横杆20发生位移。
[0026]所述的加固杆4为硬质的弧形杆件,两根加固杆4分别向剪力墙40的两侧外部弧形延伸。弧形结构能使加固杆4具有更好的荷载和力传递性能,使加固杆4不易断裂。
[0027]本技术的施工方法是:
[0028]先将剪力墙40的模板10安装到位,并通过多层横杆20经多个对拉螺栓30进行固定。剪力墙40的模板10的安装和对拉固定可采用现有技术的施工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0029]在每一层的两根横杆20之间搭接固定杆1,固定杆1的一端位于其中一根横杆20的上方,并通过螺栓等固定件加固固定杆1和横杆20;固定杆1的另一端位于另一根横杆20的下方,并通过螺栓等固定件加固固定杆1和横杆20,使固定杆1贴合在模板10末端外侧面安装。
[0030]再在固定杆1上通过第一嵌装槽21匹配安装第一固定板2,并通过焊接、螺接等方式固定,在两根横杆20上分别通过第二嵌装槽31匹配安装第二固定板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字剪力墙端部模板的加固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固定杆(1)、第一固定板(2)、第二固定板(3)和加固杆(4);固定杆(1)沿剪力墙(40)的模板(10)的末端外侧面贴合安装,且固定杆(1)沿剪力墙(40)的厚度方向设置,使固定杆(1)的两端能分别固定搭接在剪力墙(40)侧端的两根横杆(20)上;固定杆(1)上固定安装有两块第一固定板(2),两块第二固定板(3)分别固定安装在固定杆(1)两端的横杆(20)上,第二固定板(3)位于剪力墙(40)的模板(10)的末端内侧;第一固定板(2)与第二固定板(3)之间通过加固杆(4)拉结固定,使两根加固杆(4)与固定杆(1)环绕在剪力墙(40)的模板(10)的末端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字剪力墙端部模板的加固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固定板(2)上形成有与固定杆(1)截面相匹配的第一嵌装槽(21),使第一固定板(2)能固定安装在固定杆(1)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字剪力墙端部模板的加固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固定板(2)上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彦阳吴宇伦白程亮冯博蕊陶东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