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视镜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1348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8:31
本申请提供一种后视镜,包括后视镜本体、柔性镜、连杆以及驱动件。后视镜本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的一端和第二壳体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两者之间共同定义出一个具有开口的收容空间;柔性镜设置于收容空间的开口处,并覆盖收容空间的开口;连杆从后视镜本体中延伸出来,用于将后视镜本体安装于车体上;驱动件设置于收容空间内,用于驱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对转动,使收容空间的开口张大或缩小,其中,柔性镜能够跟随收容空间的开口的张大而展开,以及跟随收容空间的开口的缩小而收缩。该后视镜可以减小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风阻和风噪。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包括所述后视镜的车辆。种包括所述后视镜的车辆。种包括所述后视镜的车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视镜及车辆


[0001]本申请涉及车辆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后视镜及包括所述后视镜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后视镜是安装在车辆的外部两侧,以便于驾驶员坐在车内驾驶座位上观察车辆的左侧、右侧及后方路况的工具,对车辆的安全行驶十分重要。
[0003]现有技术中,后视镜的外形结构大多是固定不变的,且为了提供足够的观察视野,后视镜的尺寸一般较大。然而,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尤其是在无转向需求的情况下,驾驶员利用后视镜观察路况的时间占比较少,后视镜会增大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风阻和风噪,造成噪音大、能源消耗高等问题。而如果将后视镜翻转贴合于车体,虽然可以减小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风阻和风噪,但是驾驶员将无法通过后视镜观察车辆周围的路况,不利于安全驾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后视镜及包括所述后视镜的车辆,所述后视镜可以减小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风阻和风噪,还可以改变自身形态以满足车辆在不同行驶状态下的需求。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一种后视镜,包括后视镜本体、柔性镜、连杆以及驱动件。所述后视镜本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在两者之间共同定义出一个具有开口的收容空间;所述柔性镜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开口处,并覆盖所述收容空间的开口;所述连杆从所述后视镜本体中延伸出来,用于将所述后视镜本体安装于车辆的车体上;所述驱动件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对转动,使所述收容空间的开口张大或者缩小,其中,所述柔性镜能够跟随所述收容空间的开口的张大而展开,以及跟随所述收容空间的开口的缩小而收缩。
[0006]本申请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控制器及上述的后视镜,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后视镜的所述驱动件工作,以驱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对转动。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第一壳体的一端与第二壳体的一端转动连接,且在两者之间共同定义出一个开口朝向车辆后方的收容空间,使得后视镜本体的整体轮廓大致呈尖端朝向车辆前方的楔形,楔形的后视镜本体可以对气流起到导流的作用,从而减小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风阻和风噪;再者,在车辆进入无转向需求的第一行驶状态时,如定速巡航,通过驱动件驱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向转动,可以使后视镜本体的收容空间的开口缩小,进而使后视镜本体的迎风面积减小,有利于进一步减小风阻和风噪,虽然柔性镜跟随收容空间的开口的缩小而收缩,但驾驶员仍可以通过收缩的柔性镜观察车辆周围的路况,满足驾驶需求;此外,在车辆进入有转向需求的第二行驶状态时,例如超车,通过驱动件驱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背转动,则可以使后视镜本体的收容空间的开口张大,收缩的柔性镜跟随收容空间的开口的张大而展开,从而为驾驶员提供较大的观
察视野,有利于提高驾驶安全性。
[0008]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后视镜处于第一形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图1所示的后视镜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1]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后视镜处于第二形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4是图3所示的后视镜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5是图1所示的后视镜沿A

A方向的剖视图。
[0014]图6是图1所示的后视镜去除柔性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7是图1所示的后视镜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6]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17]后视镜
ꢀꢀꢀꢀꢀꢀꢀꢀꢀꢀꢀꢀꢀꢀꢀꢀꢀꢀ1[0018]后视镜本体
ꢀꢀꢀꢀꢀꢀꢀꢀꢀꢀꢀꢀꢀꢀ
10
[0019]第一壳体
ꢀꢀꢀꢀꢀꢀꢀꢀꢀꢀꢀꢀꢀꢀꢀꢀ
11
[0020]第一铰接部
ꢀꢀꢀꢀꢀꢀꢀꢀꢀꢀꢀꢀꢀꢀ
112
[0021]第一梳齿
ꢀꢀꢀꢀꢀꢀꢀꢀꢀꢀꢀꢀꢀꢀꢀꢀ
114
[0022]第一齿条
ꢀꢀꢀꢀꢀꢀꢀꢀꢀꢀꢀꢀꢀꢀꢀꢀ
116
[0023]条形通槽
ꢀꢀꢀꢀꢀꢀꢀꢀꢀꢀꢀꢀꢀꢀꢀꢀ
118
[0024]第二壳体
ꢀꢀꢀꢀꢀꢀꢀꢀꢀꢀꢀꢀꢀꢀꢀꢀ
12
[0025]第二铰接部
ꢀꢀꢀꢀꢀꢀꢀꢀꢀꢀꢀꢀꢀꢀ
122
[0026]第二梳齿
ꢀꢀꢀꢀꢀꢀꢀꢀꢀꢀꢀꢀꢀꢀꢀꢀ
124
[0027]第二齿条
ꢀꢀꢀꢀꢀꢀꢀꢀꢀꢀꢀꢀꢀꢀꢀꢀ
126
[0028]收容空间
ꢀꢀꢀꢀꢀꢀꢀꢀꢀꢀꢀꢀꢀꢀꢀꢀ
13
[0029]柔性镜
ꢀꢀꢀꢀꢀꢀꢀꢀꢀꢀꢀꢀꢀꢀꢀꢀꢀꢀ
20
[0030]连杆
ꢀꢀꢀꢀꢀꢀꢀꢀꢀꢀꢀꢀꢀꢀꢀꢀꢀꢀꢀꢀ
30
[0031]第一端
ꢀꢀꢀꢀꢀꢀꢀꢀꢀꢀꢀꢀꢀꢀꢀꢀꢀꢀ
31
[0032]第二端
ꢀꢀꢀꢀꢀꢀꢀꢀꢀꢀꢀꢀꢀꢀꢀꢀꢀꢀ
32
[0033]安装部
ꢀꢀꢀꢀꢀꢀꢀꢀꢀꢀꢀꢀꢀꢀꢀꢀꢀꢀ
33
[0034]驱动件
ꢀꢀꢀꢀꢀꢀꢀꢀꢀꢀꢀꢀꢀꢀꢀꢀꢀꢀ
40
[0035]输出轴
ꢀꢀꢀꢀꢀꢀꢀꢀꢀꢀꢀꢀꢀꢀꢀꢀꢀꢀ
43
[0036]齿轮
ꢀꢀꢀꢀꢀꢀꢀꢀꢀꢀꢀꢀꢀꢀꢀꢀꢀꢀꢀꢀ
46
[0037]卷轴
ꢀꢀꢀꢀꢀꢀꢀꢀꢀꢀꢀꢀꢀꢀꢀꢀꢀꢀꢀꢀ
50
[0038]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申请。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者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者类似的元件或者具有相同或者类似功能的元件。可以理
解的是,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40]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本申请提供一种后视镜1,包括后视镜本体10、柔性镜20、以及连杆30。其中,后视镜本体10包括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第一壳体11的一端和第二壳体12的一端转动连接,且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在两者之间共同定义出一个具有开口的收容空间13(如图5所示)。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将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相互转动连接的一端定义为其连接端,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还分别具有与其连接端相对的自由端。也即是说,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分别包括相对的连接端和自由端,两者的连接端转动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后视镜本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其中,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在两者之间共同定义出一个具有开口的收容空间;柔性镜,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开口处,并覆盖所述收容空间的开口;连杆,从所述后视镜本体中延伸出来,所述连杆用于将所述后视镜本体安装于车辆的车体上;以及驱动件,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对转动,使所述收容空间的开口张大或者缩小,其中,所述柔性镜能够跟随所述收容空间的开口的张大而展开,以及跟随所述收容空间的开口的缩小而收缩。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连杆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车体,所述连杆的第一端伸入所述后视镜本体的收容空间中,并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中的至少一个壳体转动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在所述车辆进入第一行驶状态时驱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向转动,使所述第一壳体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壳体的自由端相对靠拢,从而使所述柔性镜跟随所述收容空间的开口的缩小而收缩;所述驱动件在所述车辆进入第二行驶状态时驱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背转动,使所述第一壳体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壳体的自由端相对远离,从而使所述柔性镜跟随所述收容空间的开口的张大而展开。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收缩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中的至少一个壳体的内侧,所述柔性镜的至少一端伸入到所述收容空间中并与所述至少一收缩组件连接,以通过所述至少一收缩组件实现所述柔性镜的收缩或者展开。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缩组件包括:卷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或者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及至少一卷簧,设置于所述卷轴的至少一端,所述卷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或者所述第二壳体连接,所述卷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卷轴连接;所述柔性镜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卷轴,所述卷簧具有预紧力以驱动所述卷轴朝第一方向转动,使所述柔性镜部分卷绕在所述卷轴上,从而使所述柔性镜收缩;所述柔性镜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背转动时带动所述卷轴朝第二方向转动,所述柔性镜被卷绕的部分从所述卷轴上释放出来,从而使所述柔性镜展开;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缩组件包括:拉杆,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或者所述第二壳体;及至少一拉簧,设置于所述拉杆与所述连杆之间,并且所述拉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或者所述第二壳体连接,所述拉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拉杆连接;所述柔性镜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拉杆,所述拉簧具有预紧力以拉动所述拉杆靠近所述连杆,所述拉杆带动覆盖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开口处的至少部分所述柔性镜收入所述收容空间内部,从而使所述柔性镜收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光涛李松彭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