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玉戈专利>正文

一种烟气循环燃烧的柴灶炉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1282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烟气循环燃烧的柴灶炉芯,包括外筒、内筒和回烟管;所述外筒底端具有封闭外筒底端端口的底封板一,筒壁具有总进气孔,所述内筒底端具有底封板二,筒壁具有若干小进气孔一,内筒位于外筒内,内筒外周与外筒内壁之间有间距,形成匀气空间,内筒筒内为燃烧空间,内筒与外筒上方是与燃烧空间相通的扩焰空间,扩焰空间上方具有焰灼孔;所述回烟管上端与扩焰空间相通,下端穿过外筒筒壁和内筒筒壁与燃烧空间相通。其优点是:烟气中大量一氧化碳和炭粒得到充分燃烧,显著提高了炉灶烧柴的热效率;同时,大大减轻了烟尘对环境的污染,即使不使用导出烟囱也不易对室内环境造成熏染。造成熏染。造成熏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烟气循环燃烧的柴灶炉芯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烟气循环燃烧的柴灶炉芯,属于生物燃料开发领域。

技术介绍

[0002]烧柴炉灶是人类最原始的炊用灶具,过去由于消耗的烧柴量大,植被曾经遭受严重破坏。近几十年来,随着燃煤、燃气及电加热等方便清洁炉具的推广使用,传统烧柴炉灶被大量取代,使得原本短缺的烧柴又变得十分富余起来,城市有着大量的木质装修废料被当作垃圾处理,农村遍山都是干枯的树枝,这些都是上好的烧柴,为烧柴炉灶的重新开发利用提供了几乎取之不尽的能源保障。在这一背景下,烧柴炉灶的开发又火热起来。
[0003]但是,现已开发出来的各种类型的烧柴灶总是面临烟气难以处理的问题,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热效率高低和对室内的环境污染,具体的:
[0004]1、热效率低。现有烧柴灶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大量未充分燃烧的一氧化碳和炭粒,向外排放造成上好的燃料损失,使得烧柴的燃烧值大为降低。
[0005]2、污染环境。烟气中的一氧化碳是毒性气体,吸入后使人不适甚至中毒;烟气中的炭粒粘附在物体表面会使物体表面被熏黑。
[0006]因此,如何使烟气中的有效燃料充分燃烧,提高烧柴的产热效率及降低环境污染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主要是:烧柴灶烧柴时产生的烟气中有效燃料不能充分燃烧的问题。
[0008]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是:
[0009]一种烟气循环燃烧的柴灶炉芯,包括外筒、内筒和回烟管;所述外筒底端具有封闭外筒底端端口的底封板一,筒壁具有总进气孔,所述内筒底端具有底封板二,筒壁具有若干小进气孔一,内筒位于外筒内,内筒外周与外筒内壁之间有间距,形成匀气空间,内筒筒内为燃烧空间,内筒与外筒上方是与燃烧空间相通的扩焰空间,扩焰空间上方具有焰灼孔;所述回烟管上端与扩焰空间相通,下端穿过外筒筒壁和内筒筒壁与燃烧空间相通。
[0010]进一步地,在内筒和外筒上端口有水平设置的扩焰底板,扩焰底板将匀气空间的上端封闭,扩焰底板的中心具有与内筒内径一致且与内筒同心的扩焰孔。
[0011]进一步地,所述扩焰空间由扩焰底板、设置在扩焰底板上方的具有焰灼孔的锅台面板、以及在锅台面板与扩焰底板之间的外周设置的密封壁合围形成。
[0012]进一步地,所述扩焰底板外缘部位设有通孔一,所述外筒筒壁和内筒筒壁分别设有回烟孔一和回烟孔二,所述回烟管上端经通孔一与扩焰空间相通,下端分别经外筒的回烟孔一和内筒的回烟孔二与内筒内的燃烧空间相通。
[0013]进一步地,多个小进气孔一在内筒上部等高度的筒壁上等弧长周向分布,多个小进气孔一在内筒下部等高度的筒壁上等弧长周向分布。
[0014]进一步地,多个小进气孔一在内筒上部等高度的筒壁上等弧长周向分布,多个小进气孔一在内筒下部等高度的筒壁上等弧长周向分布;多个小进气孔一在内筒中部一侧等高度的筒壁上等弧长分布,多个小进气孔一在内筒中部另一侧等高度的筒壁上等弧长分布,内筒中部一侧等高度的筒壁上等弧长分布的小进气孔一所在的高度与内筒中部另一侧等高度的筒壁上等弧长分布的小进气孔一所在的高度具有高度差。
[0015]进一步地,所述内筒的燃烧空间底部设有进气底芯,所述进气底芯由底芯管和设在底芯管上端的顶盖构成,底芯管上部周向设有小进气孔二,底芯管的下端与匀气空间相通。
[0016]进一步地,所述外筒的底封板一与内筒的底封板二之间有间距,所述底封板二上开设有通孔二,底芯管下端穿过底封板二上开设的通孔二与匀气空间相通。
[0017]本技术的优点是:烟气中大量一氧化碳和炭粒得到充分燃烧,显著提高了炉灶烧柴的热效率;同时,大大减轻了烟尘对环境的污染,即使不使用导出烟囱也不易对室内环境造成熏染。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实施例一所述外筒的立体示意图;
[0019]图2为实施例一所述内筒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3为实施例一所述内筒位于外筒内的立体示意图;
[0021]图4为实施例一所述外筒、内筒上加装扩焰底板和回烟管后的立体示意图;
[0022]图5为实施例一所述炉芯的立体示意图;
[0023]图6为实施例一所述进气底芯的立体示意图;
[0024]图7为实施例一所述炉芯的平面示意图;
[0025]图8为实施例二所述内筒的立体示意图;
[0026]图中:1、外筒;11、底封板一;12、总进气孔;13、总进气管;14、回烟孔一;2、内筒;21、底封板二;22、通孔二;23、回烟孔二;24、小进气孔一;25、燃烧空间;3、回烟管;4、扩焰空间;41、扩焰底板;42、通孔一;43、扩焰孔;44、锅台面板;45、焰灼孔;46、密封壁;5、匀气空间;6、进气底芯;61、底芯管;62、顶盖;63、小进气孔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
[0028]实施例一
[0029]柴灶炉芯设置在柴灶的灶体内,是烧柴燃烧的核心装置。如图1、2、3、4、5、7所示,一种烟气循环燃烧的柴灶炉芯,包括外筒1、内筒2和回烟管3;所述外筒1底端具有封闭外筒1底端端口的底封板一11,筒壁具有总进气孔12,总进气孔12内一般装有总进气管13;所述内筒2底端具有底封板二21,筒壁具有若干小进气孔一24,内筒2位于外筒1内,内筒2外周与外筒1内壁之间有间距,形成匀气空间5,内筒2筒内为燃烧空间25,内筒2与外筒1上方是与燃烧空间25相通的扩焰空间4,扩焰空间4上方具有焰灼孔45。所述回烟管3上端与扩焰空间4相通,下端穿过外筒1筒壁和内筒2筒壁与燃烧空间25相通。应用时,烧柴在燃烧空间25燃烧,空气从外筒的总进气孔12进入匀气空间5,再由匀气空间5经内筒2上的若干小进气孔一
24进入燃烧空间25,为烧柴的燃烧供氧。为了增加烧柴燃烧的供氧量,在总进气孔12设置鼓风机。烧柴在燃烧空间25燃烧产生的火焰上升至扩焰空间4,扩焰空间4的焰灼孔45被锅具封堵后,迫使火焰的烟气经回烟管3再次进入内筒2内的燃烧空间25,使烟气中的一氧化碳和炭粒得到充分燃烧。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显著提高炉灶烧柴的热效率;同时,大大减轻烟尘对环境的污染,即使不使用导出烟囱也不易对室内环境造成熏染。
[0030]这里有两种情形需要说明:一是焰灼孔45与锅具之间留有间隙,燃烧产生的尾气最终要经焰灼孔45与锅具之间的间隙向外排出;二是焰灼孔45与锅具之间不留间隙,在灶体上设置烟囱。
[0031]下面是进一步的改进。
[0032]在内筒2和外筒1上端口有水平设置的扩焰底板41,扩焰底板41将匀气空间5的上端封闭,这样可以迫使从总进气孔12进入匀气空间5的空气较均匀的从各个小进气孔一24进入燃烧空间。扩焰底板41的中心具有与内筒2内径一致且与内筒2同心的扩焰孔43。
[0033]所述扩焰空间4由扩焰底板41、设置在扩焰底板41上方的具有焰灼孔45的锅台面板44、以及在锅台面板44与扩焰底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烟气循环燃烧的柴灶炉芯,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1)、内筒(2)和回烟管(3);所述外筒(1)底端具有封闭外筒(1)底端端口的底封板一(11),筒壁具有总进气孔(12),所述内筒(2)筒壁具有若干小进气孔一(24),内筒(2)位于外筒(1)内,内筒(2)外周与外筒(1)内壁之间有间距,形成匀气空间(5),内筒(2)筒内为燃烧空间(25),内筒(2)与外筒(1)上方是与燃烧空间(25)相通的扩焰空间(4),扩焰空间(4)上方具有焰灼孔(45);所述回烟管(3)上端与扩焰空间(4)相通,下端穿过外筒(1)筒壁和内筒(2)筒壁与燃烧空间(25)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气循环燃烧的柴灶炉芯,其特征在于:在内筒(2)和外筒(1)上端口有水平设置的扩焰底板(41),扩焰底板(41)将匀气空间(5)的上端封闭,扩焰底板(41)的中心具有与内筒(2)内径一致且与内筒(2)同心的扩焰孔(4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烟气循环燃烧的柴灶炉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扩焰空间(4)由扩焰底板(41)、设置在扩焰底板(41)上方的具有焰灼孔(45)的锅台面板(44)、以及在锅台面板(44)与扩焰底板(41)之间的外周设置的密封壁(46)合围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烟气循环燃烧的柴灶炉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扩焰底板(41)外缘部位设有通孔一(42),所述外筒(1)筒壁和内筒(2)筒壁分别设有回烟孔一(14)和回烟孔二(23),所述回烟管(3)上端经通孔一(42)与扩焰空间(4)相通,下端分别经外筒(1)的回烟孔一(14)和内筒(2)的回烟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戈
申请(专利权)人:王玉戈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