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妇产科护理用母乳喂养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81248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8: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妇产科护理用母乳喂养辅助装置,包括底座、篮体、旋转连接器;所述篮体位于底座上方,与底座之间通过旋转连接器接触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妇产科护理用母乳喂养辅助装置,使用者在进行哺乳,手臂不支撑婴儿的重量,避免长时间高频次的哺乳对手臂造成疲劳损伤,尤其是有利于未满月产妇的身体恢复;装置篮体可旋转、倾斜,装置可用于坐姿哺乳和躺姿哺乳,应用性好,有利于实现推广应用。有利于实现推广应用。有利于实现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妇产科护理用母乳喂养辅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妇产科护理用母乳喂养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婴儿的母乳喂养对婴儿的身心发展非常重要,纯母乳喂养的婴儿无论是身体机能发育,还是大脑的智力发育均能达到较高的评价分值;并且,纯母乳喂养有利于增强婴儿的免疫力,建立良好正常的肠道菌群,减少婴儿的过敏性疾病,减少婴儿猝死症。
[0003]在纯母乳喂养过程中,婴儿的哺乳周期短,一般1~2小时就需要喂奶一次,哺乳频率高;母亲的哺乳过程一般采用坐姿或躺姿进行,在进行坐姿哺乳时,是将婴儿的头颈部通过母亲手臂进行圈抱,挽住婴儿面向乳房进行哺乳,手臂承担的压力大,造成母亲手臂酸痛损伤;在躺姿进行哺乳时,一般需要母亲一侧手臂弯曲肘部支撑于床上,身体倾斜具备一定高度,侧身对婴儿进行哺乳,长时间多频次的哺乳同样造成肘部支撑的手臂疲劳损伤或者肘部韧带损伤;尤其是还未满月的产妇,体力弱,长时间多频次的哺乳无论坐姿还是躺姿均易使手臂损伤,不易恢复,严重者造成月子后遗症,终身不能痊愈。
[0004]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妇产科护理用母乳喂养辅助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纯母乳喂养过程中存在的缺陷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婴儿在纯母乳喂养过程中,长时间高频次的哺乳对母亲手臂造成负担重,使手臂疲劳损伤,不易恢复的缺陷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妇产科护理用母乳喂养辅助装置,包括底座、篮体、旋转连接器;所述篮体位于底座上方,与底座之间通过旋转连接器接触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包括座面和与座面相连的四个支撑脚;
[0008]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脚的高度可伸缩调节;
[0009]进一步地,所述座面为长方形,上表面包括弹性垫,两端包括磁性板;
[0010]进一步地,所述篮体两端窄,中间宽形状,下表面为弧形;所述篮体上表面包括向下弧度,所述篮体的头端底部包括通气孔,脚端包括安全带;所述篮体的下表面的两端包括弹性磁性条;
[0011]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连接器位于篮体和底座之间中心处;
[0012]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连接器包括上支撑凹槽、下支撑凹槽、旋转球;所述上支撑凹槽的开口向下固定连接于篮体的下表面;所述下支撑凹槽开口向上插接于底座的上表面;所述旋转球固定连接于上支撑凹槽的凹槽内;旋转球下端放置于下支撑凹槽的凹槽内,可于下支撑凹槽的凹槽内进行转动;
[0013]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连接包括焊接或一体成型;
[0014]在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脚的伸缩调节为支撑脚中间为分开为两部分,支撑脚上部分包含表面有环状凸起的内伸杆,包含环状凸起的内伸杆一端固定连接在支撑脚上部分的下端,内伸杆的另一端伸入到支撑脚下部分的空腔内,支撑脚下部分的空腔内包括与环状凸起配套的凹槽;
[0015]采用以上方案,本技术公开的妇产科护理用母乳喂养辅助装置,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0016]1、本技术的妇产科护理用母乳喂养辅助装置,通过将婴儿放置于本装置的篮体内,将底座调整合适高度放于母亲面前,用手轻揽篮体,使篮体向母亲方向倾斜,进行哺乳,手臂不支撑婴儿的重量,避免长时间高频次的哺乳对手臂造成疲劳损伤,尤其是有利于未满月产妇的身体恢复;
[0017]2、本技术的妇产科护理用母乳喂养辅助装置,通过旋转连接器使篮体可进行180度旋转,两侧面均可进行小范围倾斜,方便哺乳;应用性好,有利于实现推广应用;
[0018]3、本技术的妇产科护理用母乳喂养辅助装置,将篮体移除,拔除旋转连接器的下支撑凹槽,底座调整支撑脚为最短,放于床上,可用于支撑躺姿哺乳的手肘;应用性好;
[0019]综上所述,本技术的妇产科护理用母乳喂养辅助装置,使用者在进行哺乳,手臂不支撑婴儿的重量,避免长时间高频次的哺乳对手臂造成疲劳损伤,尤其是有利于未满月产妇的身体恢复;装置篮体可旋转、倾斜,装置可用于坐姿哺乳和躺姿哺乳,应用性好,有利于实现推广应用。
[0020]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实用妇产科护理用母乳喂养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实用妇产科护理用母乳喂养辅助装置的篮体俯视示意图;
[0023]图3是本实用妇产科护理用母乳喂养辅助装置的支撑脚的伸缩调节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4]图中,1、底座;2、篮体;3、旋转连接器;4、座面;5、支撑脚;6、弹性垫;7、磁性板;8、通气孔;9、安全带;10、上支撑凹槽;11、下支撑凹槽;12、旋转球;13、环状凸起;14、内伸杆;15、空腔;16磁性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参考说明书附图介绍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使其
技术实现思路
更加清楚和便于理解。本技术可以通过许多不同形式的实施方式来得以体现,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文中提到的实施方式。
[0026]在附图中,结构相同的部件以相同数字标号表示,各处结构或功能相似的组件以相似数字标号表示。附图所示的每一组件的尺寸和厚度是任意示出的,本技术并没有限定每个组件的尺寸和厚度。为了使图示更清晰,附图中有些地方适当夸大了部件的厚度。
[0027]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妇产科护理用母乳喂养辅助装置,包括底座1、篮体2、旋转连接器3;
[0028]篮体2位于底座1上方,篮体2两端窄,中间宽形状,下表面为弧形;篮体2上表面包括向下弧度,篮体2的头端底部包括通气孔8,脚端包括安全带9;篮体2的下表面的两端包括弹性磁性条16;篮体2与底座1之间通过旋转连接器3接触连接;
[0029]底座1包括座面4和与座面4相连的四个支撑脚5;座面4为长方形,上表面包括弹性垫6,两端包括磁性板7;支撑脚5的高度可伸缩调节;
[0030]旋转连接器3位于篮体2和底座1之间中心处;旋转连接器4包括上支撑凹槽10、下支撑凹槽11、旋转球12;上支撑凹槽10开口向下焊接于篮体2的下表面;下支撑凹槽11开口向上插接于底座1的上表面;旋转球12焊接于上支撑凹槽10的凹槽内,旋转球12下端放置于下支撑凹槽11的凹槽内,可于下支撑凹槽11的凹槽内进行转动;
[0031]如图3所示,
[0032]在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中,支撑脚5的伸缩调节为支撑脚5中间为分开为两部分,支撑脚上部分包含表面有环状凸起13的内伸杆14,包含环状凸起13的内伸杆14一端焊接在支撑脚上部分的下端,内伸杆14的另一端伸入到支撑脚下部分的空腔15内,支撑脚下部分的空腔15内包括与环状凸起13配套的凹槽;
[0033]使用时,当采用坐姿哺乳时,将本实施方式的母乳喂养辅助装置放于母亲面前,底座的支撑脚调节高度合适,支撑脚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妇产科护理用母乳喂养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篮体(2)、旋转连接器(3);其中,所述篮体(2)位于底座(1)上方,与底座(1)之间通过旋转连接器(3)接触连接;所述底座(1)包括座面(4)和与座面(4)相连的四个支撑脚(5);所述支撑脚(5)的高度可伸缩调节;所述座面(4)为长方形,上表面包括弹性垫(6),两端包括磁性板(7);所述篮体(2)两端窄,中间宽形状,下表面为弧形;所述篮体(2)上表面包括向下弧度,所述篮体(2)的头端底部包括通气孔(8),脚端包括安全带(9);所述篮体(2)的下表面的两端包括弹性磁性条(16)。2.如权利要求1所述妇产科护理用母乳喂养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连接器(3)位于篮体(2)和底座(1)之间中心处;所述旋转连接器(3)包括上支撑凹槽(10)、下支撑凹槽(11)、旋转球(1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懿孙惠珍
申请(专利权)人: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