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动车的辅助光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1210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8: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光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机动车的辅助光源,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机体,机体中设置有开口向上的安装槽,安装槽中设置PCB板,PCB板上电性连接有灯珠,PCB板与车辆电连接,灯珠的照射方向朝向安装槽的开口,机体中还设置有开口槽,开口槽和安装槽中设有遮光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外置的有色镜片,将遮光片内置在了光源的内部,在日常使用的过程中不会因为碰撞导致损坏,同时也不会因为空气中的灰尘覆盖在有色镜片上,导致有色镜片透光率下降的问题,同时通过PCB板来控制遮光片的开启和关闭,相较于手动调节,更为方便,并且车辆往往配置有不止一个辅助光源,通过电控制的开启关闭效率更高。通过电控制的开启关闭效率更高。通过电控制的开启关闭效率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动车的辅助光源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光源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机动车的辅助光源。

技术介绍

[0002]一些比较高档的摩托车或电瓶车,通常会配置一些辅助灯来起到警示作用,这些传统的辅助灯是通过在灯具的出光口加一个有色镜片,实现照出有色光的功能,以使达到在雾天和晴天辅助光源模式的切换,但是整个过程需要手动掰动有色镜,十分得不方便,同时外置的有色镜片,不美观而且在日常的驾驶中容易损坏,同时因为道路上大量的灰尘会覆盖在有色镜片上,导致辅助灯的亮度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动车的辅助光源,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动车的辅助光源,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中设置有开口向上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中设置PCB板,所述PCB板上电性连接有灯珠,所述PCB板与车辆电连接,所述灯珠的照射方向朝向所述安装槽的开口,所述机体中还设置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和所述安装槽中设有遮光机构,所述遮光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槽上的动力源,所述动力源与所述PCB板之间电连接,所述动力源的输出端设置有遮光片,所述遮光片位于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灯珠之间,所述动力源提供作用于所述遮光片在水平方向上动力,使得所述遮光片将所述灯珠遮挡或露出,相较于外置的有色镜片,本实用性将所述遮光片内置在了光源的内部,在日常使用的过程中不会因为碰撞导致损坏,同时也不会因为空气中的灰尘覆盖在有色镜片上,导致有色镜片透光率下降的问题,同时通过PCB板来控制所述遮光片的开启和关闭,相较于手动调节,更为方便,并且车辆往往配置有不止一个辅助光源,通过电控制的开启关闭效率更高。
[000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力源为电机,通过所述电机带动遮光片的转动,能够让不使用所述遮光片时,让所述遮光片远离所述灯珠,减少所述灯珠的热量对所述遮光片的使用寿命的影响。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力源为电磁铁,所述电磁铁的启动与关闭速度较快,同时相较于所述电机工作原理更为简单高效,能够快速带动所述遮光片的移动。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遮光机构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水平设置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所述遮光片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垂直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因为所述遮光片为了保证透光率,往往非常薄,在长时间的移动下容易破损,而通过所述底板的设置,能够间接增强所述遮光片的刚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所述遮光片的使用寿命。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遮光机构还包括壳体、底板、驱动杆,所述壳体设置于所述开口槽中,所述壳体中设置有上下贯穿所述壳体的第一透光孔,所述第一透
光孔的开口方向对准所述灯珠,所述壳体中设置有开口向上的内槽,所述底板水平滑动设置于所述内槽中,所述遮光片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底板上还设置有滑槽,所述动力源设置于所述内槽中,所述驱动杆固定端设置于所述动力源的输出端,所述驱动杆的自由端伸入所述滑槽中,当所述动力源带动所述固定端转动时,通过所述驱动杆提供作用于所述底板上的拉力,以使所述遮光片将所述第一透光孔打开或关闭,通过所述壳体将所述遮光机构其余的部件包裹起来,使得车辆在行进的过程中,减少这些部件因为颠簸而损坏的风险,通过所述内槽的设置,有效的使得所述底板和所述遮光片的移动方向得到限制,使得对所述灯珠发出的光源进行遮挡或者露出更为准确。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上的所述内槽槽口处可拆卸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内槽的开口形状相同,所述盖板上下贯穿设置有第二透光孔,所述第二透光孔对准所述第一透光孔,所述盖板的设置能够方便对所述遮光机构的部件的安装与固定。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遮光机构还包括安装座和若干固定杆,所述动力源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中,所述安装座上设有小孔,若干所述固定杆设置于所述内槽槽底,若干所述固定杆与所述若干小孔相适配,所述安装座通过所述小孔与所述固定杆之间可拆卸连接,通过这种方式的可拆卸连接,就不需要通过焊接或者是螺钉等方式进行固定,不仅减少了拆卸的难度,而且还不会对所述壳体的结构破坏。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槽中设置有透镜组件,所述透镜组件包括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水平设置于所述安装槽槽口,所述第一透镜直径大于等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口,以使将所述安装槽槽口封闭,通过所述第一透镜,能够将所述将所述安装槽的开口方向封闭,防止灰尘进入所述安装槽中,影响灯珠的亮度。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透镜组件还包括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水平设置于所述安装槽的内壁上,所述第二透镜位于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遮光片之间,所述第二透镜的横截面与所述安装槽的横截面形状相同,通过所述第二透镜能够对光源进一步得聚焦或者扩散。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均为凸透镜,两个所述凸透镜能够让所述灯珠发出的光进行聚焦,从而达到了聚焦灯光的作用。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外置的有色镜片,将遮光片内置在了光源的内部,在日常使用的过程中不会因为碰撞导致损坏,同时也不会因为空气中的灰尘覆盖在有色镜片上,导致有色镜片透光率下降的问题,同时通过PCB板来控制遮光片的开启和关闭,相较于手动调节,更为方便,并且车辆往往配置有不止一个辅助光源,通过电控制的开启关闭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图1的左视图;
[0017]图3是本技术图2的A

A方向的剖视图;
[0018]图4是本技术图3的实施例示意图;
[0019]图5是本技术图4中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是本技术遮光机构实施例图;
[0021]图7是本技术图6中部件俯视图。
[0022]附图标记:1、机体;2、安装槽;3、开口槽;4、遮光机构;41、动力源;411、电机;412、电磁铁;42、遮光片;43、底板;431、滑槽;44、壳体;441、第一透光孔;45、盖板;451、第二透光孔;46、安装座;47、内槽;48、固定杆;49、驱动杆;5、透镜组件;51、第一透镜;52、第二透镜;6、灯珠;7、PCB板;81、小齿轮;82、滑杆;83、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24]参照图1

7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机动车的辅助光源,包括机体1,机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动车的辅助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1),所述机体(1)中设置有开口向上的安装槽(2),所述安装槽(2)中设置PCB板(7),所述PCB板(7)与车辆电连接,所述PCB板(7)上电性连接有灯珠(6),所述灯珠(6)的照射方向朝向所述安装槽(2)的开口,所述机体(1)中还设置有开口槽(3),所述开口槽(3)和所述安装槽(2)中设有遮光机构(4),所述遮光机构(4)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槽(2)上的动力源(41),所述动力源(41)与所述PCB板(7)之间电连接,所述动力源(41)的输出端设置有遮光片(42),所述遮光片(42)位于第二透镜(52)与所述灯珠(6)之间,所述动力源(41)提供作用于所述遮光片(42)在水平方向上动力,使得所述遮光片(42)将所述灯珠(6)遮挡或露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动车的辅助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41)为电机(4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动车的辅助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41)为电磁铁(412)。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动车的辅助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机构(4)还包括底板(43),所述底板(43)水平设置于所述电机(411)的输出端,所述遮光片(42)设置于所述底板(43)上,所述电机(411)的输出端垂直于所述安装槽(2)的槽底。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机动车的辅助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机构(4)还包括壳体(44)、底板(43)、驱动杆(49),所述壳体(44)设置于所述开口槽(3)中,所述壳体(44)中设置有上下贯穿所述壳体(44)的第一透光孔(441),所述第一透光孔(441)的开口方向对准所述灯珠(6),所述壳体(44)中设置有开口向上的内槽(47),所述底板(43)水平滑动设置于所述内槽(47)中,所述遮光片(42)设置于所述底板(43)上,所述底板(43)上还设置有滑槽(431),所述动力源(41)设置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云陈东余良军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赛美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