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电机舱与叶片间的设备转运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0700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8: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电机舱与叶片间的设备转运机构,设于风电机组上,包括多脚架、人字架、滑轨和滑座,多脚架可拆卸地安装在风电机组的机舱上,人字架可拆卸地安装在风电机组的叶片根部上,滑轨架设在多脚架和人字架之间,滑座滑动连接在滑轨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构件少,体积小,重量轻,易搬运,易拆装,可以根据作业需要临时搭建,用完即拆,操作便利,可大大减少机舱顶部与叶片根部之间的设备转运机构的搭建、拆除时间,提高机舱顶部与叶片根部之间的设备转运作业效率,且制造及使用成本都极为低廉。廉。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电机舱与叶片间的设备转运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风电机组检修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风电机舱与叶片间的设备转运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全球新能源行业革命的加速推进、风电装机量的持续增长、存量风机规模的不断扩大,风电场运维越来越受到重视。叶片是风电机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风能转换为机械能的主要部件,其采购成本占比超过20%,并且运维阶段叶片故障发生率、处理难度及处理成本相比其他部件较高。目前,采用智能检测机器人携带检测仪器对叶片内外结构进行探伤是技术发展的趋势。但是,如何将检测机器人从机舱顶部转运到叶片根部,是一个普遍面临的难题。由于机舱顶部与叶片根部之间存在较大落差,且检测机器人具有一定重量,在高空中跨越落差人力搬运检测机器人存在极大的风险,因此必须使用能使检测机器人转移一定距离的转运设备才能安全方便地完成检测机器人转运。但目前还没有一种专门为风电机组舱顶转运设备至叶根的装置。普通吊机虽能完成一定跨度的物体转运,但普通吊机重量较大且需通过紧固件连接到支承面上,而风电机舱外壳通常为玻璃钢材质,完全无法承受普通吊机的安装。另外使用地面汽车吊也可以实施物料高空转运作业,但是汽车吊使用成本非常高昂,从叶片检测产业健康发展的角度来看,汽车吊转运方式明显经济性太差。因此,目前面对风电机组叶片检测机器人转运需求,极有必要解决技术、经济等关键问题,从工程应用角度设计一款具有产业化潜力的新型转运机构。公开号为CN108408622A的专利技术专利于2018年8月17日公开了一种用于风电机组组机舱的转运装置,包括机座、立柱、横梁、收线机、吊绳、定滑轮、导向轮、导向轮支架、螺杆、手把、压板、第一万向轮和吊具,所述立柱垂直焊接在机座上,横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立柱上,收线机和定滑轮均设于横梁上,吊绳置于定滑轮一侧,且吊绳的一端与收线机的转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吊具固定连接,导向轮支架固定连接在横梁的下端面上,导向轮转动连接在导向轮支架上,且导向轮抵触在立柱上;螺杆螺纹连接在机座上,手把和压板分别固定连接在螺杆的上下两端,第一万向轮转动连接在机座的下端面上。本技术中的既可以对机舱进行吊装,又可以作为搬运车使用,使用效果好,灵活性好。但是该技术只是用来在搭建风电设备时吊装机舱构件,而不能在机舱上使用转运其它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现有技术中缺少专门用于风电机组,安全、经济地完成舱顶向叶根转运设备的装置,为克服这一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搬运、搭建方便,使用成本低廉的风电机舱与叶片间的设备转运机构。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风电机舱与叶片间的设备转运机构,设于风电机组上,包括多脚架、人字架、滑轨和滑座,多脚架、人字架其中之一可拆卸地安装在风电机组的机舱上,另一个可拆卸地安装在风电机组的叶片根部上,滑轨架设在多脚架和人字架之
间,滑座滑动连接在滑轨上。基于上述构件,可以快速方便地搭建成跨越机舱顶部与叶片根部之间落差的设备转运机构,使用时可将检测机器人用滑座携带,在滑轨上滑动,完成机舱顶部与叶片根部之间的穿梭转运。相对于普通吊机,本技术构件少,重量轻,易拆装,可以根据作业需要临时搭建,用完即拆,且安装时无需破坏机舱外壳结构,因此使用本技术不会给机舱增加长期负荷,也可避免机舱外壳损坏,切实具备可行性。而相对于汽车吊,本技术更是结构简单,体积小,操作便利,具有压倒性的成本优势。
[0005]作为优选,多脚架包括多脚架转向架、多脚架吸盘和多根支脚,支脚顶端铰接在一起,多脚架转向架铰接在多脚架顶端,多脚架吸盘连接在各支脚上并吸附在所述机舱表面,滑轨与多脚架转向架连接。多脚架可收拢可展开,具有较好的便携性。多脚式的脚架对于存在一定弧度的机舱或叶片根部表面具有更好适应性,且展开后可提供较大的支撑面积,保证支撑稳定性。本技术通过多脚架吸盘与机舱表面的软接触及吸附实现与光滑机舱表面的固定,对机舱表面不会造成破坏。由于多脚架转向架铰接在多脚架顶端,滑轨可做杠杆运动,转向架可实现滑轨仰俯摆动调整,以适应机舱顶部与叶片根部之间的落差。本转运机构组装成型后,只需先将多脚架在机舱上定位,而滑轨另一端翘起并伸到叶片根部上方,人字架悬空,再通过缆绳牵引控制进行远距离操作,将人字架平稳缓慢降下直至落到叶片根部,使本转运机构的远端最终完成在叶片根部的定位,而无需人员冒着极大风险在机舱顶部与叶片根部之间攀爬换位对本转运机构两端分别进行定位操作。
[0006]作为优选,所述支脚为伸缩嵌套结构。支脚的伸缩嵌套结构可实现各支脚的高度调节,更好地适应支撑面弧度以及机舱顶部与叶片根部之间的落差,更顺利地完成机舱与叶片间的设备转运作业。
[0007]作为优选,人字架包括人字架转向架、支撑体以及人字架吸盘,支撑体顶部转动连接有一人字架旋转盘,人字架转向架铰接在人字架旋转盘上,人字架吸盘连接在各支脚上并吸附在所述机舱或叶片根部表面,滑轨与人字架转向架连接。滑轨在人字架这一端也可实现角度调整,与多脚架这一端形成良好匹配。
[0008]作为优选,滑座包括本体框架、导轮、气动锁和锁扣,本体框架连接拖曳绳,拖曳绳跨绕导轮并与一位于所述机舱顶部的绞盘连接,导轮和气动锁安装于本体框架上,锁扣套接在气动锁的伸缩锁销上。气动锁为常闭锁,用于挂载携带检测机器人等设备在滑轨上移动,完成检测机器人从机舱到叶片根部的跨越转移。气动锁可以在较远距离进行开关操控,从而释放滑座所携带的设备。且气动锁结构较为简单,反应也较灵敏。通过绞盘的转动,实现滑块在滑轨上的移动。
[0009]作为优选,所述机舱顶部设有绞盘固定立架,所述绞盘安装于绞盘固定立架上。设置绞盘固定立架,使得绞盘安装在合适的高度上,便于作业人员能更容易用力且更不易疲劳,从而快速高效地完成检测机器人转运作业。
[0010]作为优选,所述机舱顶部设有真空泵及供电接口。机舱顶部常设必要的动力设施,方便检修施工。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结构简单,操作便利,提高作业效率。本技术构件少,体积小,重量轻,易搬运,易拆装,可以根据作业需要临时搭建,用完即拆,操作便利,可大大减少机舱顶部与叶片根部之间的设备转运机构的搭建、拆除时间,提高机舱顶部与叶片根部之间的设备转运作业
效率。
[0013]提高机舱顶部与叶片根部之间的设备转运作业安全性。本技术可以快速方便地搭建成型,跨越机舱顶部与叶片根部之间落差,使用时可将检测机器人等设备用滑座携带,在滑轨上滑动,完成机舱顶部与叶片根部之间的穿梭转运,缩小人员活动范围,提高作业安全性。
[0014]成本低廉。相对于普通吊机及汽车吊,本技术结构简单,构件易得,制造及使用成本都极为低廉。
[0015]对风电机组的结构破坏小。本技术与机舱表面柔性接触,吸附固定,无需打孔固定,对风电机组的结构破坏微小。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俯视角度的使用状态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电机舱与叶片间的设备转运机构,设于风电机组上,其特征是包括多脚架(1)、人字架(2)、滑轨(3)和滑座(4),多脚架(1)可拆卸地安装在风电机组的机舱上,人字架(2)可拆卸地安装在风电机组的叶片根部上,滑轨(3)架设在多脚架(1)和人字架(2)之间,滑座(4)滑动连接在滑轨(3)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机舱与叶片间的设备转运机构,其特征是多脚架(1)包括多脚架转向架(6)、多脚架吸盘(7)和多根支脚(5),支脚(5)顶端铰接在一起,多脚架转向架(6)铰接在多脚架(1)顶端,多脚架吸盘(7)连接在各支脚上并吸附在所述机舱表面,滑轨(3)与多脚架转向架(6)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电机舱与叶片间的设备转运机构,其特征是所述支脚为伸缩嵌套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机舱与叶片间的设备转运机构,其特征是人字架(2)包括人字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棋杨波罗勇水赵建立王斌锐周晓亮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