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壤源地能热泵节能补热补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80427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地热利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土壤源地能热泵节能补热补冷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地能热泵机组及补温箱,补温箱的内部固定设有隔板并通过隔板分为制冷腔及制热腔,地能热泵机组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换热管,换热管远离地能热泵机组的一端贯穿底座的上端并延伸至地表内部设置,且换热管位于地表内部的一端贯穿底座的下端并穿过补温箱延伸至补温箱的上方设置,补温箱的外侧壁上下两端均固定套接有温控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在与室内进行换热之前,对流体进行补热或补冷,保证流体温度稳定,提高与室内的换热效果,同时可以对回流的流体热量进行回收储存,减少热能浪费,节能效果好。节能效果好。节能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土壤源地能热泵节能补热补冷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地热利用
,尤其涉及一种土壤源地能热泵节能补热补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地源热泵是陆地浅层能源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如电能)实现由低品位热能向高品位热能转移的装置,通常地源热泵消耗1kWh的能量,用户可以得到4.4kWh以上的热量或冷量。
[0003]目前,土壤源在冬季时的温度一般为12℃

22℃,而在夏季时的温度一般为18℃

32℃,冬季利用土壤源温度高于室内温度实现对室内进行供热,夏季利用温度低于室内温度实现对室内进行降温,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土壤源的温度并不稳定,导致对室内实行供热或降温效果不一,影响地能热泵的使用效果,因此,提出一种土壤源地能热泵节能补热补冷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土壤源的温度并不稳定,导致对室内实行供热或降温效果不一,影响地能热泵的使用效果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土壤源地能热泵节能补热补冷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土壤源地能热泵节能补热补冷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地能热泵机组及补温箱,所述补温箱的内部固定设有隔板并通过隔板分为制冷腔及制热腔,所述地能热泵机组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远离地能热泵机组的一端贯穿底座的上端并延伸至地表内部设置,且换热管位于地表内部的一端贯穿底座的下端并穿过补温箱延伸至补温箱的上方设置,所述补温箱的外侧壁上下两端均固定套接有温控箱,所述制冷腔及制热腔的左侧壁均开设有通风孔,且两个通风孔均位于同侧温控箱的内部设置,两个所述温控箱的内部右侧分别固定设有热风鼓风机及冷风机,所述热风鼓风机的出风端贯穿制热腔的右侧壁,且冷风机的出风端贯穿制冷腔的右侧壁,所述换热管位于补温箱上下两侧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检测盒,且两个检测盒相向的一端分别与补温箱的上下两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检测盒的内部右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补温箱的上端右侧固定连接有控制盒,所述地能热泵机组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回流管。
[0007]优选的,所述地能热泵机组左侧的位置设有储能箱,所述储能箱的下端与底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回流管的管壁左侧固定连接有余热管,且余热管远离回流管的一端穿过储能箱的内部并与回流管的管壁固定连通,所述余热管的内部靠近回流管的一端均固定设有第一控制阀,所述回流管的内部位于两个第一控制阀之间的位置固定设有第二控制阀,所述储能箱的左侧壁上端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储能箱的下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泵体,且泵体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且出水管的左端贯穿储能箱的左侧壁并延伸至外侧。
[0008]优选的,所述换热管位于制冷腔及制热腔内部的位置均为蛇形设置。
[0009]优选的,所述储能箱的上端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温度传感器,且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端贯穿储能箱的上端并延伸至内部。
[0010]优选的,所述余热管位于储能箱内部的位置为蛇形设置。
[0011]优选的,所述制冷腔的上下侧壁及制热腔的上下侧壁均分别固定连接有一组导流板,且同侧两组导流板相互错开设置。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土壤源地能热泵节能补热补冷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该土壤源地能热泵节能补热补冷装置,通过设有的地能热泵机组、换热管及回流管的相互配合,可以利用土壤源的温度进行供热或降温工作,通过设有的补温箱、两个温控箱、热风鼓风机及冷风机的相互配合,可以在与室内进行换热之前,对换热管内的流体进行补热或补冷,使换热管内的流体温度稳定,提高与室内的换热效果,通过设有的两个检测盒、两个第一温度传感器及控制盒的相互配合,可以对换热管内的流体温度进行检测,并通过控制盒控制热风鼓风机或冷风机工作,从而可以提高流出的流体温度足够精确。
[0014]2、该土壤源地能热泵节能补热补冷装置,通过设有的储能箱、余热管、进水管、泵体及出水管的相互配合,在夏季温度较高时,可以对回流的流体温度进行余热回收,减少热能浪费,提高节能效果,通过蛇形设置的换热管及四组导流板的相互配合,可以增加热风或冷风与换热管的接触面积,保证与换热管接触的充分度。
[0015]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技术可以在与室内进行换热之前,对流体进行补热或补冷,保证流体温度稳定,提高与室内的换热效果,同时可以对回流的流体热量进行回收储存,减少热能浪费,节能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土壤源地能热泵节能补热补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中补温箱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底座、2地能热泵机组、3补温箱、4隔板、5换热管、6温控箱、7热风鼓风机、8冷风机、9检测盒、10第一温度传感器、11控制盒、12回流管、13储能箱、14余热管、15进水管、16泵体、17出水管、18第二温度传感器、19导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0]参照图1

2,一种土壤源地能热泵节能补热补冷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地能热泵机组2及补温箱3,补温箱3的内部固定设有隔板4并通过隔板4分为制冷腔及制热腔,地能热泵机组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换热管5,换热管5远离地能热泵机组2的一端贯穿底座1的上端并延伸至地表内部设置,且换热管5位于地表内部的一端贯穿底座1的下端并穿过补温箱3延伸至补温箱3的上方设置,补温箱3的外侧壁上下两端均固定套接有温控箱6,制冷腔及制热腔的左侧壁均开设有通风孔,且两个通风孔均位于同侧温控箱
6的内部设置,两个温控箱6的内部右侧分别固定设有热风鼓风机7及冷风机8,热风鼓风机7的出风端贯穿制热腔的右侧壁,且冷风机8的出风端贯穿制冷腔的右侧壁,换热管5位于补温箱3上下两侧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检测盒9,且两个检测盒9相向的一端分别与补温箱3的上下两端固定连接,两个检测盒9的内部右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0,补温箱3的上端右侧固定连接有控制盒11,地能热泵机组2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回流管12。
[0021]地能热泵机组2左侧的位置设有储能箱13,储能箱13的下端与底座1的上端固定连接,回流管12的管壁左侧固定连接有余热管14,且余热管14远离回流管12的一端穿过储能箱13的内部并与回流管12的管壁固定连通,余热管14的内部靠近回流管12的一端均固定设有第一控制阀,回流管12的内部位于两个第一控制阀之间的位置固定设有第二控制阀,储能箱13的左侧壁上端固定连接有进水管15,储能箱13的下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泵体16,且泵体1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17,且出水管17的左端贯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壤源地能热泵节能补热补冷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地能热泵机组(2)及补温箱(3),所述补温箱(3)的内部固定设有隔板(4)并通过隔板(4)分为制冷腔及制热腔,所述地能热泵机组(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换热管(5),所述换热管(5)远离地能热泵机组(2)的一端贯穿底座(1)的上端并延伸至地表内部设置,且换热管(5)位于地表内部的一端贯穿底座(1)的下端并穿过补温箱(3)延伸至补温箱(3)的上方设置,所述补温箱(3)的外侧壁上下两端均固定套接有温控箱(6),所述制冷腔及制热腔的左侧壁均开设有通风孔,且两个通风孔均位于同侧温控箱(6)的内部设置,两个所述温控箱(6)的内部右侧分别固定设有热风鼓风机(7)及冷风机(8),所述热风鼓风机(7)的出风端贯穿制热腔的右侧壁,且冷风机(8)的出风端贯穿制冷腔的右侧壁,所述换热管(5)位于补温箱(3)上下两侧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检测盒(9),且两个检测盒(9)相向的一端分别与补温箱(3)的上下两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检测盒(9)的内部右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0),所述补温箱(3)的上端右侧固定连接有控制盒(11),所述地能热泵机组(2)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回流管(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源地能热泵节能补热补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能热泵机组(2)左侧的位置设有储能箱(13),所述储能箱(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震李添葛亮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亚特尔科创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