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软连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0201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8: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软连接,包括:软接头,其呈2个对称套设在铜排线的两端外侧,且软接头由上接头和下接头组成;限位杆和控制杆,其均呈2个对称活动设置于所述上接头的内部;活动杆,其活动设置于所述下接头的内部;卡齿,其分别安装于所述上接头和下接头的内壁,且卡齿的一端设置于铜排线的表面。该新能源汽车用软连接,便于对铜排线和软接头之间进行拆卸和安装,以便后续对软接线进行维修操作,同时设置有散热结构,增加与外界的接触面积,进而扩大散热面积,避免软连接与电池连接处温度过高时,会将热量传递至电池,从而可以降低对电池的使用影响,提高该新能源汽车用软连接的使用效果。汽车用软连接的使用效果。汽车用软连接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软连接


[0001]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相关
,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软连接。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是指将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通常指的是电动汽车,而电池之间通过软连接进行连接,该软连接一般采用柔性的铜片作为主要材料,然而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用软连接还存在以下问题:
[0003]公开号为CN211404616U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软连接装置,通过设置可收缩调节的轻质框架,增加不同软连接线的适用范围;将弹性件安装于软连接线的外部,给软连接线增加防护,减少作业损伤,然而该新能源汽车用软连接在使用时,不便对铜线和软接头之间进行拆卸和安装,从而不便对软接线进行维修操作,同时没有设置有散热结构,当软连接与电池连接处温度过高时,会将热量传递至电池,进而可能会对电池的使用造成一定的影响,降低该新能源汽车用软连接的使用效果。
[0004]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软连接,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软连接,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用软连接不便对铜线和软接头之间进行拆卸和安装,从而不便对软接线进行维修操作,同时没有设置有散热结构,当软连接与电池连接处温度过高时,会将热量传递至电池,进而可能会对电池的使用造成一定的影响,降低该新能源汽车用软连接的使用效果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软连接,包括:
[0007]软接头,其呈2个对称套设在铜排线的两端外侧,且软接头由上接头和下接头组成;
[0008]限位杆和控制杆,其均呈2个对称活动设置于所述上接头的内部;
[0009]活动杆,其活动设置于所述下接头的内部;
[0010]卡齿,其分别安装于所述上接头和下接头的内壁,且卡齿的一端设置于铜排线的表面。
[0011]优选的,所述上接头的上表面以及下接头的下表面均等间距安装有散热翅片,且散热翅片为倾斜状设置,使得在倾斜状设置的散热翅片下,可以增加与外界的接触面积,进而可以扩大散热面积,提高散热速度。
[0012]优选的,所述限位杆和控制杆均与所述上接头的内部焊接有复位弹簧,且限位杆和控制杆均通过复位弹簧与上接头构成弹性伸缩连接,并且限位杆和控制杆的底部分别安装有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使得限位杆和控制杆可以分别通过复位弹簧带动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进行恢复原位。
[0013]优选的,所述控制杆的一侧卡合设置有一端为弧形设置的固定杆,且固定杆与上接头之间设置有限位弹簧,使得当移动控制杆后,可以利用固定杆实现控制杆与上接头之间的固定作业。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的一端均设置于活动杆的内部,且活动杆与下接头之间焊接有压力弹簧,并且活动杆与下接头之间为卡合滑动连接,使得在压力弹簧的作用下,可以对带动活动杆进行稳定地移动。
[0015]优选的,所述活动杆的上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且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分别与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的表面贴合,并且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分别为三角状和异形状设置,使得在当第一卡块与第一卡槽相互配合后,可以对上接头和下接头进行固定,且可以通过按压控制杆和拉动固定杆之间的拆卸作业。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新能源汽车用软连接;
[0017]1、设置有限位杆和第一卡槽,使得当将铜排线放置于上接头和下接头之间后,通过按压限位杆,促使限位杆底部所安装的第一卡块移动至第一卡槽的下端一侧,在第一卡块和第一卡槽之间的配合作用下,以及固定杆的限位作用下,可以将移动后的限位杆分别固定在上接头和下接头上,从而上接头和下接头可以紧密地贴合于铜排线的表面,进而实现对铜排线和软接头之间的安装作业;
[0018]2、设置有控制杆和第二卡槽,使得需要对铜排线和软接头进行拆卸时,通过按压控制杆,促使活动杆进行移动,进而限位杆所安装的第一卡块可以脱离于第一卡槽中,从而便于对铜排线的维修作业;
[0019]3、设置有散热翅片,使得在上接头和下接头的外表面均匀设置有散热翅片,可以增加与外界的接触面积,进而扩大散热面积,从而可以提高散热速度,避免影响电池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正剖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软接头正剖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活动杆正剖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卡齿侧剖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技术限位杆正剖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铜排线;2、软接头;201、上接头;202、下接头;3、散热翅片;4、限位杆;5、控制杆;6、复位弹簧;7、第一卡块;8、第二卡块;9、活动杆;901、第一卡槽;902、第二卡槽;10、压力弹簧;11、卡齿;12、固定杆;13、限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请参阅图1

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软连接,包括铜排线1、软接头2、上接头201、下接头202、散热翅片3、限位杆4、控制杆5、复位弹簧6、第一卡块7、第二卡块8、活动杆9、第一卡槽901、第二卡槽902、压力弹簧10、卡齿11、固定杆12和限位弹簧13:
[0029]软接头2,其呈2个对称套设在铜排线1的两端外侧,且软接头2由上接头201和下接头202组成;
[0030]限位杆4和控制杆5,其均呈2个对称活动设置于上接头201的内部;
[0031]活动杆9,其活动设置于下接头202的内部;
[0032]卡齿11,其分别安装于上接头201和下接头202的内壁,且卡齿11的一端设置于铜排线1的表面;
[0033]上接头201的上表面以及下接头202的下表面均等间距安装有散热翅片3,且散热翅片3为倾斜状设置;
[0034]结合图1

2所示,使得当该软连接进行使用时,可以通过等间距设置的散热翅片3进行散热,且在倾斜设置下,可以扩大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避免对后续电池使用造成影响。
[0035]限位杆4和控制杆5均与上接头201的内部焊接有复位弹簧6,且限位杆4和控制杆5均通过复位弹簧6与上接头201构成弹性伸缩连接,并且限位杆4和控制杆5的底部分别安装有第一卡块7和第二卡块8;控制杆5的一侧卡合设置有一端为弧形设置的固定杆12,且固定杆12与上接头201之间设置有限位弹簧13;第一卡块7和第二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软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软接头(2),其呈2个对称套设在铜排线(1)的两端外侧,且软接头(2)由上接头(201)和下接头(202)组成;限位杆(4)和控制杆(5),其均呈2个对称活动设置于所述上接头(201)的内部;活动杆(9),其活动设置于所述下接头(202)的内部;卡齿(11),其分别安装于所述上接头(201)和下接头(202)的内壁,且卡齿(11)的一端设置于铜排线(1)的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头(201)的上表面以及下接头(202)的下表面均等间距安装有散热翅片(3),且散热翅片(3)为倾斜状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4)和控制杆(5)均与所述上接头(201)的内部焊接有复位弹簧(6),且限位杆(4)和控制杆(5)均通过复位弹簧(6)与上接头(201)构成弹性伸缩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小忠杨德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景凯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