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剪力墙预留洞封堵智能施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80140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8: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剪力墙预留洞封堵智能施工装置,包括第一定位环、连接板、套管清理机构、电机、第二定位环、定位件,第一定位环的内部安装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中部通过轴承与套管清理机构连接,套管清理机构的右端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电机通过底座安装在第一定位环,套管清理机构的左端与第二定位环之间通过定位件锁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解决由于螺杆洞各部分的内径不同,传统的冲击钻对其内部工作时,难以有效的将套管完全打碎,仍有少量的碎片附着在洞内壁上,且螺杆洞深度较深,在冲击钻打碎后也难以对其内部进行查看,无法得知是否碎片完全与洞内壁分离,难以进一步打碎处理,对螺杆洞内部清理的效果不佳等情况。杆洞内部清理的效果不佳等情况。杆洞内部清理的效果不佳等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剪力墙预留洞封堵智能施工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相关
,特别涉及一种剪力墙预留洞封堵智能施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如今,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建筑行业在对混凝土剪力墙使用模板固定时,需要固定装置,那麽就需要穿墙螺栓,即这一穿墙拉杆紧固件,而施工队在进行剪力墙施工时留洞是正常的施工工艺,使用穿墙螺栓是施工单位的常规措施,这样就产生了螺杆洞,在施工结束之后,需要封堵螺杆洞。
[0003]封堵前,需要对螺杆洞内部的套管取出,在取出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无法取出的问题,对于这类情况通常使用冲击钻对套管打碎取出,但是,在打碎后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由于螺杆洞各部分的内径不同,传统的冲击钻对其内部工作时,难以有效的将套管完全打碎,仍有少量的碎片附着在洞内壁上,且螺杆洞深度较深,在冲击钻打碎后也难以对其内部进行查看,无法得知是否碎片完全与洞内壁分离,难以进一步打碎处理,对螺杆洞内部清理的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剪力墙预留洞封堵智能施工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剪力墙预留洞封堵智能施工装置,包括第一定位环(1)、连接板(2)、套管清理机构(3)、电机(4)、第二定位环(5)、定位件(6),其特征在于:第一定位环(1)的内部安装有连接板(2),连接板(2)的中部通过轴承与套管清理机构(3)连接,套管清理机构(3)的右端与电机(4)的输出轴连接,电机(4)通过底座安装在第一定位环(1),套管清理机构(3)的左端与第二定位环(5)之间通过定位件(6)锁定连接;所述的套管清理机构(3)包括转轴(31)、挤压支链(32)、磨碎支链(33)、连接筒(34)、固定环(35)、排出支链(36)和定位槽(37),转轴(31)的右端与电机(4)的输出轴连接,转轴(31)上沿其周向均匀设置有磨碎支链(33),转轴(31)的左端与连接筒(34)之间为转动配合连接,转轴(31)的内部设置有挤压支链(32),连接筒(34)的外部安装有固定环(35),固定环(35)上安装有排出支链(36),固定环(35)的左端沿其周向均匀开设有定位槽(37);所述的排出支链(36)包括内置环(361)、橡胶环(362)、圆形空环(363)、定位杆(364),内置环(361)安装在固定环(35)上,内置环(361)的外部包裹有橡胶环(362),橡胶环(362)的边缘安装有圆形空环(363),橡胶环(362)的左侧面沿其周向均匀设置有定位杆(36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剪力墙预留洞封堵智能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挤压支链(32)包括螺纹柱(321)、挤压柱(322),螺纹柱(321)与转轴(31)内腔之间为螺纹配合连接,螺纹柱(321)的右端安装有挤压柱(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商忆勇廉鸿旭付君冯立雷李国帅郑水泉杨鹏鹏陈浩赵翔马腾张高威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二局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原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