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用于检测稻曲病菌交配型的引物组、试剂或试剂盒及其应用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80107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8: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植物保护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组用于检测稻曲病菌交配型的引物组、试剂或试剂盒及其应用和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组用于检测稻曲病菌交配型的引物组,所述引物组包括第一引物组和第二引物组;所述第一引物组包括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4所示的引物;所述第二引物组包括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5~8所示的引物。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引物组能够快速检测稻曲病菌交配型基因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势。特异性强等优势。特异性强等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组用于检测稻曲病菌交配型的引物组、试剂或试剂盒及其应用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保护
,特别是涉及一组用于检测稻曲病菌交配型的引物组、试剂或试剂盒及其应用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稻曲病由Villosiclava virens(无性态Ustilaginoidea virens(Cooke)Takahashi)侵染水稻穗部引起,是我国水稻生产上的重大病害。近年来,稻曲病在全球各水稻产区发生越来越严重,在我国也呈现不断加重的趋势,已经从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严重制约了我国水稻安全生产。
[0003]稻曲病菌以菌核和厚垣孢子越冬,菌核萌发产生的子囊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和厚垣孢子(无性繁殖产生)均能产生次生分生孢子,均可作为稻曲病菌的侵染源。其中菌核抗逆性极强,据调查显示我国浙江省部分地区田间菌核量高达225万个/hm2。菌核萌发产生的子囊孢子更高达65亿个/hm2,覆盖水稻整个孕穗期。可见有性生殖在稻曲病流行中具有重要地位。稻曲病菌有性生殖为二极性异宗配合,由一对决定其交配型的基因位点MAT1<br/>‑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组用于检测稻曲病菌交配型的引物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物组包括第一引物组和第二引物组;所述第一引物组包括MAT1
‑1‑
2外引物组和MAT1
‑1‑
2内引物组;所述MAT1
‑1‑
2外引物组包括MAT1
‑1‑2‑
F3和MAT1
‑1‑2‑
B3;所述MAT1
‑1‑2‑
F3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MAT1
‑1‑2‑
B3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所述MAT1
‑1‑
2内引物组包括MAT1
‑1‑2‑
FIP和MAT1
‑1‑2‑
BIP;所述MAT1
‑1‑2‑
FIP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所述MAT1
‑1‑2‑
BIP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所述第二引物组包括MAT1
‑2‑
1外引物组和MAT1
‑2‑
1内引物组;所述MAT1
‑2‑
1外引物组包括MAT1
‑2‑1‑
F3和MAT1
‑2‑1‑
B3;所述MAT1
‑2‑1‑
F3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所述MAT1
‑2‑1‑
B3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6所示;所述MAT1
‑2‑
1内引物组包括MAT1
‑2‑1‑
FIP和MAT1
‑2‑1‑
BIP;所述MAT1
‑2‑1‑
FIP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7所示;所述MAT1
‑2‑1‑
BIP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8所示。2.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物组在制备检测或辅助检测稻曲病菌交配型的工具中的应用。3.一种用于检测稻曲病菌交配型的试剂或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或试剂盒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物组。4.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物组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试剂或试剂盒在检测或辅助检测稻曲病菌交配型中的应用。5.一种检测稻曲病菌交配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以待测样品的DNA为模板DNA,与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物组中的第一引物组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试剂盒中的第一引物组混合后进行LAMP扩增;以待测样品的DNA为模板DNA,与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物组中的第二引物组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试剂盒中的第二引物组混合后进行LAMP扩增;如果采用所述第一引物组能够实现以所述DNA为模版的特异性扩增,则待测样品取自MAT1

1交配型菌株;如果采用所述第二引物组能够实现以所述DNA为模版的特异性扩增,则待测样品取自MAT1

2交配型菌株;第一引物组进行LAMP扩增和第二引物组进行LAMP扩增的顺序没有时间限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用第一引物组扩增产物显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夏艳刘永锋于俊杰宋天巧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