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安培瓶瓶颈直径的医用开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80036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8: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适应安培瓶瓶颈直径的医用开瓶装置,包括外壳、内环组、轨迹板、刀轮机构、瓶头定位挤出机构和手动控制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装置磨切位置不完整、不能自适应瓶颈尺寸、废料收集费时费力的问题;具有可自适应瓶身直径、切割部位完整、废料与人体无接触、操作方便、快速、安全的优点。安全的优点。安全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适应安培瓶瓶颈直径的医用开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自适应安培瓶瓶颈直径的医用开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临床工作中,无论是在病房、急诊室,还是手术室,许多静脉注射用药物封装在玻璃安培瓶中。安培瓶制造时整体成型,上下两部分之间由瓶颈连接,瓶颈处即为开启位置。传统安培瓶开启时,医务人员首先使用砂轮刻划瓶颈,再通过手掰或使用镊子等刚性物件敲击安培瓶颈上部,实现开瓶。主要存在手掰安培瓶颈时会划伤手部、割断肌腱、接触感染;使用镊子等刚性物件敲击安培瓶时会产生玻璃碎片飞溅,落入瓶中污染药液,存有安全隐患,同时,对安培瓶上部废料的收集,也造成困难。
[0003]而现有专利中开安培瓶的装置(专利号:CN202020268868.0 )采用推动U型杆的方式,通过两个砂轮将安培瓶瓶口两侧同时进行锉磨,实现了磨切位置平整,但是不能够实现对瓶颈的360
°
磨切,掰断时仍然会产生碎片,且该装置只能实现对单一瓶颈尺寸的安培瓶的开瓶,通用性较差。鉴于以上原因,专利技术了一种能自适应安培瓶瓶身的医用开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适应安培瓶瓶颈直径的医用开瓶装置,解决了现有装置磨切位置不完整、不能自适应瓶颈尺寸、废料收集费时费力的问题;具有可自适应瓶身直径、切割部位完整、废料与人体无接触、操作方便、快速、安全的优点。
[0005]具体方案如下:一种自适应安培瓶瓶颈直径的医用开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内环组、轨迹板、刀轮机构、瓶头定位挤出机构和手动控制机构;所述外壳由下端具有转动限位缺口的圆环状上壳,以及设置在转动限位缺口右端下部的杆状下壳组成;所述内环组设置在圆环状上壳的内部,由两前后对称设置的内环A和内环B组成,所述内环A和内环B为相同的圆环状机构,其中轴线与圆环状上壳的中轴线共线,所述内环A的下部固定连接有可在转动限位缺口中摆动的挡板A,所述挡板A与杆状下壳间设有复位弹簧A;所述轨迹板由至少两个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弧形导向板,以及固定在弧形导向板内端前后两侧的环形固定板组成,所述弧形导向板的外端固定嵌设在外壳的内圈中,弧形导向板的中部沿其弧线方向设有弧形轨迹孔,所述弧形轨迹孔的内端延伸至弧形导向板的内端,所述环形固定板为圆环状结构,并置于内环组的内部,其中轴线与圆环状上壳的中轴线共线;所述刀轮机构由与弧形导向板数量相同的导轮组沿圆周方向均分布组成,所述刀轮组由刀轮传动杆和刀轮连接杆组成,所述刀轮传动杆的外端可转动的嵌设在外壳的内圈中,内端与刀轮连接杆的外端转动连接,所述刀轮连接杆的内端中部嵌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刀轮,其内端的前后两侧还对称设有可在轨迹板的弧形轨迹孔中滑动的圆销C,所述刀轮传动杆和刀轮连接杆的转动连接处设有可让刀轮连接杆向外壳中部摆动的扭簧组件,所述刀轮组由刀轮传动杆的外部套设
有可沿其轴线方向滑动的滑块,所述滑块的前后两侧分别与内环A和内环B转动连接;所述瓶头定位挤出机构由设置在外壳后侧的弧形轨迹板以及摆动调节组件组成,所述弧形轨迹板为中部向下凹的弧形板,其两端与外壳固定连接,所述弧形轨迹板内侧中部沿其弧线方向设有弧形轨迹槽,所述弧形轨迹槽的圆心置于外壳的中轴线上,所述摆动调节组件设置在外壳与弧形轨迹板之间,包括固定在位于后侧的环形固定板后侧的瓶口套筒,所述瓶口套筒为圆筒状结构,其中轴线与外壳中轴线共线,前端为置瓶口,前端外套设有复位弹簧B,后端外套设有导向圆盘,所述瓶口套筒的后端中部还设有可沿瓶口套筒中轴线方向穿过其内腔的顶针,所述顶针的后段设有螺纹,并螺纹连接有下压滑块,所述下压滑块可相对于瓶口套筒前后滑动,且下压滑块外固定有下齿形环,所述复位弹簧B的两端分别抵靠位于后侧的环形固定板以及下齿形环,所述下齿形环的后端装配有通过转动可相对其前后位移的上齿形环,所述上齿形环可滑动套设在瓶口套筒的后端外,并连接有摆动调节杆,所述摆动调节杆的后侧设有可在弧形轨迹槽中滑动的圆销B,下端设有可在转动限位缺口中摆动的挡板B,所述挡板B与杆状下壳间设有复位弹簧C;所述手动控制机构包括固定在转动限位缺口后部的搁板,所述搁板的前侧面上设有与其转动连接且上下设置的摩擦轮A和摩擦轮B,所述摩擦轮A的前侧中部设有与其共中轴线的凸轮轴,所述凸轮轴上安装有双向凸轮,所述双向凸轮由两个前后设置的凸轮组成,且两凸轮的夹角呈180
°
,所述双向凸轮置于转动限位缺口的左端位置,且两凸轮分别与挡板A以及挡板B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摩擦轮B的前侧配合安装有与其共中轴线的棘轮,所述搁板的前侧下部设有上下设置的限位板A和限位板B,所述限位板A和限位板B均水平设置,且限位板A和限位板B间设有可左右滑动的齿条按钮,所述齿条按钮的右端通过复位弹簧D与杆状下壳连接,齿条按钮的前侧中部沿水平方向开设有条形限位孔,顶面中部沿轴线方向均布有与棘轮配合的棘爪A,所述条形限位孔中设有与搁板固定连接的圆销A,所述限位板A和限位板B间设有滚珠组,所述滚珠组包括设置在复位弹簧D上下两侧的弹性滚珠。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环A和内环B通过至少三个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销A固定连接。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弧形导向板的外端通过销B与外壳固定连接。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弧形导向板和导轮组均分别为三个。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刀轮传动杆的外端通过贯穿的销D与外壳转动连接,所述刀轮的中部通过刀轮轴以及套设在刀轮轴外的轴承与刀轮连接杆的内端转动连接,所述刀轮传动杆与刀轮连接杆通过销E转动连接,所述滑块的前后两侧均通过滑块销与内环A和内环B转动连接,所述销D、滑块销和销E的端部分别设有弹性挡圈B、弹性挡圈C和弹性挡圈D。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扭簧组件包括套设在销E外的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与刀轮传动杆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有扭簧拨片,所述刀轮连接杆的外端内侧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中设有扭簧扭力调控组件,所述扭簧扭力调控组件包括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为弧形杆,且导向杆上套设有复位弹簧E,所述扭簧拨片的端部设有可在导向杆上滑动的拨片孔,所述安装槽的槽底为弧形面,其沿弧线方向均匀嵌设有爪头可摆动的棘爪B,所述棘爪B和复位弹簧E均可起到刀轮连接杆相对于刀轮传动杆向外转动时给扭簧增加扭力,所述棘爪B的爪头朝向外壳边缘弯曲,且棘爪B的爪头与安装槽的槽底间支撑有棘爪弹簧B,所述
棘爪B通过棘爪销B可摆动的安装在安装槽的槽底上。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弧形轨迹板的两端前侧通过固定销与外壳的后侧固定连接。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瓶口套筒内设有橡胶层,所述下压滑块由滑块以及对称设置在弧块两端前侧的导向杆组成,所述滑块与顶针螺纹连接,两导向杆的端部穿过导向圆盘后通过螺母与下齿形环固定连接,所述瓶口套筒的前端设有弹性挡圈A。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棘爪A通过棘爪销A可摆动的置于齿条按钮的顶面上,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安培瓶瓶颈直径的医用开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内环组、轨迹板、刀轮机构、瓶头定位挤出机构和手动控制机构;所述外壳(1)由下端具有转动限位缺口的圆环状上壳,以及设置在转动限位缺口右端下部的杆状下壳组成;所述内环组设置在圆环状上壳的内部,由两前后对称设置的内环A(2)和内环B(21)组成,所述内环A(2)和内环B(21)为相同的圆环状机构,其中轴线与圆环状上壳的中轴线共线,所述内环A(2)的下部固定连接有可在转动限位缺口中摆动的挡板A(222),所述挡板A(222)与杆状下壳间设有复位弹簧A(221);所述轨迹板(3)由至少两个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弧形导向板,以及固定在弧形导向板内端前后两侧的环形固定板组成,所述弧形导向板的外端固定嵌设在外壳(1)的内圈中,弧形导向板的中部沿其弧线方向设有弧形轨迹孔(39),所述弧形轨迹孔(39)的内端延伸至弧形导向板的内端,所述环形固定板为圆环状结构,并置于内环组的内部,其中轴线与圆环状上壳的中轴线共线;所述刀轮机构由与弧形导向板数量相同的导轮组沿圆周方向均分布组成,所述刀轮组由刀轮传动杆(5)和刀轮连接杆(56)组成,所述刀轮传动杆(5)的外端可转动的嵌设在外壳(1)的内圈中,内端与刀轮连接杆(56)的外端转动连接,所述刀轮连接杆(56)的内端中部嵌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刀轮(55),其内端的前后两侧还对称设有可在轨迹板(3)的弧形轨迹孔(39)中滑动的圆销C(561),所述刀轮传动杆(5)和刀轮连接杆(56)的转动连接处设有可让刀轮连接杆(56)向外壳(1)中部摆动的扭簧组件,所述刀轮组由刀轮传动杆(5)的外部套设有可沿其轴线方向滑动的滑块(52),所述滑块(52)的前后两侧分别与内环A(2)和内环B(21)转动连接;所述瓶头定位挤出机构由设置在外壳(1)后侧的弧形轨迹板(13)以及摆动调节组件组成,所述弧形轨迹板(13)为中部向下凹的弧形板,其两端与外壳(1)固定连接,所述弧形轨迹板(13)内侧中部沿其弧线方向设有弧形轨迹槽(131),所述弧形轨迹槽(131)的圆心置于外壳(1)的中轴线上,所述摆动调节组件设置在外壳(1)与弧形轨迹板(13)之间,包括固定在位于后侧的环形固定板后侧的瓶口套筒(341),所述瓶口套筒(341)为圆筒状结构,其中轴线与外壳(1)中轴线共线,前端为置瓶口(38),前端外套设有复位弹簧B(31),后端外套设有导向圆盘,所述瓶口套筒(341)的后端中部还设有可沿瓶口套筒(341)中轴线方向穿过其内腔的顶针(35),所述顶针(35)的后段设有螺纹,并螺纹连接有下压滑块(34),所述下压滑块(34)可相对于瓶口套筒(341)前后滑动,且下压滑块(34)外固定有下齿形环(32),所述复位弹簧B(31)的两端分别抵靠位于后侧的环形固定板以及下齿形环(32),所述下齿形环(32)的后端装配有通过转动可相对其前后位移的上齿形环(33),所述上齿形环(33)可滑动套设在瓶口套筒(341)的后端外,并连接有摆动调节杆,所述摆动调节杆的后侧设有可在弧形轨迹槽(131)中滑动的圆销B(333),下端设有可在转动限位缺口中摆动的挡板B(332),所述挡板B(332)与杆状下壳间设有复位弹簧C(331);所述手动控制机构包括固定在转动限位缺口后部的搁板(14),所述搁板(14)的前侧面上设有与其转动连接且上下设置的摩擦轮A(231)和摩擦轮B(241),所述摩擦轮A(231)的前侧中部设有与其共中轴线的凸轮轴(22),所述凸轮轴(22)上安装有双向凸轮(23),所述双向凸轮(23)由两个前后设置的凸轮组成,且两凸轮的夹角呈180
°
,所述双向凸轮(23)置于
转动限位缺口的左端位置,且两凸轮分别与挡板A(222)以及挡板B(332)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摩擦轮B(241)的前侧配合安装有与其共中轴线的棘轮(24),所述搁板(14)的前侧下部设有上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康仲云吕艳赵佳利甘诗萍王贺尚同同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职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