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染土壤的微生物、植物、生物炭协同修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80008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8: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染土壤的微生物、植物、生物炭协同修复系统,涉及土壤修复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内部填充有种植土壤的容器;容器的内周侧壁上由上之下设置有若干环形槽道;任意一环形槽道均连通有一进水口;任意一进水口均连通有一进液支管,进液支管上设置控制阀门、且若干进液支管均连接有一进液管;还包括一用于将微生物菌液引流至进液管的引流装置、以及用于存放微生物菌液的存放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微生物、植物、生物炭协同修复,通过发挥微生物与生物炭的吸附和植物的修复作用,三者协同作用将极大的加速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进程。复进程。复进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染土壤的微生物、植物、生物炭协同修复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土壤修复
,特别是涉及一种污染土壤的微生物、植物、生物炭协同修复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壤污染是由于土壤中含有的有害物质过多,超过了土壤的自净能力,从而引起了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有害物质在土壤中逐渐累积,通过“土壤

植物

人体”,或通过“土壤



人体”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包括汞、镉、铅、等生物毒性显著的元素,以及有一定毒性的锌、铜、镍等元素,重金属污染元素在土壤中移动性差、滞留时间长、只能发生形态的转变和迁移,不能被微生物降解。
[0003]现有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物修复法包括: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和动物修复等,植物和低等动物修复法对土壤修复的效果不太显著;微生物修复利用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对重金属具有吸收、沉淀、氧化和还原等作用,从而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毒性;但现有的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微生物修复持续时间长、见效慢、一般形成络合物降低重金属的危害,并不能将重金属从土壤中除去。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染土壤的微生物、植物、生物炭协同修复系统,通过微生物、植物、生物炭协同修复,解决了现有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和动物修复存在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污染土壤的微生物、植物、生物炭协同修复系统,包括内部填充有种植土壤的容器;所述容器的内周侧壁上由上之下设置有若干环形槽道;任意一所述环形槽道均连通有一进水口;所述环形槽道的底部设置有一具有斜面的环形凸沿,所述环形凸沿的顶部和环形槽道内顶侧面之间连接有环形棉条;任意一所述进水口均连通有一进液支管,所述进液支管上设置控制阀门、且若干所述进液支管均连接有一进液管;还包括一用于将微生物菌液引流至进液管的引流装置、以及用于存放微生物菌液的存放装置;所述容器内由下至上依次填充有第一沙土层、生物炭基肥层、第二沙土层、污染土壤和田园土层。
[0007]进一步地,所述环形棉条的一侧面设置有若干吸水棉条,所述吸水棉条的一端抵接在所述环形槽道的内底侧面。
[0008]进一步地,所述存放装置包括一底板,所述底板的两侧设置有侧板A,两所述侧板A的一端设置有一侧板B,所述侧板B的一侧由上之下设置有若干积液盒;所述侧板B另一侧设置有积液盒相连通、且一一配合的加液装置。
[0009]进一步地,所述侧板A的端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T型滑轨,所述引流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T型滑轨上并可沿T型滑轨长度方向滑动的滑块,两所述滑块之间连接有一倒置的U型架,所述U型架的顶部设置有矩形贯通孔、且所述矩形贯通孔上设置有活动贯穿所述矩
形贯通孔的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底端连接有接液槽,所述接液槽的底侧面由一侧向另一侧倾斜,且所述接液槽的底部最低端设置有出液口A、且所述出液口A连通所述进液管;所述U型架的顶部设置有用于锁紧活动杆的锁紧螺栓。
[0010]进一步地,两所述侧板A远离侧板B的一端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横梁和挡水沿;所述横梁的内侧设置有两间隙设置的支杆,所述支杆上设置有若干清洗喷头。
[0011]进一步地,所述积液盒的底部靠近横梁的一侧端设置有矩形凹槽,所述矩形凹槽的底部连通有一矩形腔;所述矩形腔的宽度和长度均分别大于所述矩形凹槽的宽度和长度;且所述矩形腔内固定一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通过扭力弹簧连接有一转筒;所述转筒包括相互套接的内层和外层,所述内层和外层之间形成一流动腔;所述外层的中部设置有贯穿矩形腔并延伸至矩形腔外的拨动杆,位于所述拨动杆两侧的外层上设置有排流口;所述外层上还设置有可与矩形凹槽连通的进流口。
[0012]进一步地,所述转筒的顶侧面与所述矩形凹槽的底部密封接触;位于所述排流口正下方的矩形腔两侧分别设置有两挡流板,位于矩形腔两侧的两挡流板呈倒“八”字型设置,位于所述所述矩形腔同一侧的两挡流板呈线型设置;且所述积液盒的外底侧面位于所述矩形腔一侧设置有限位挡板;所述接液槽的内底侧面设置有用于与拨动杆的顶杆。
[0013]进一步地,所述加液装置包括中间槽,所述中间槽上设置有进液口A和进液口B、以及与所述积液盒相连通出液口B;所述中间槽的外侧设置有一L型支架,所述L型支架上设置有支柱,所述支柱的顶部设置支撑板;所述进液口A和进液口B分别连通溶液瓶A和溶液瓶B;所述溶液瓶A倒置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溶液瓶B正放在所述L型支架上;所述进液口A和进液口B分别通过软管连通有一呈竖直设置的陶瓷管;所述中间槽上设置横杆,所述横杆上螺纹贯穿设置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的端部通过连接绳连接所述陶瓷管;在使用时,保持与所述溶液瓶A连通的陶瓷管的顶侧面高出与所述溶液瓶B连通的陶瓷管的顶侧面。
[0014]进一步地,所述容器的底部设置开口A、并于所述开口A处密封铰接一底板;还包括一用于支撑容器的平台,所述平台设置有用于底板打开的开口B,所述平台上表面周侧设置有围沿,所述平台底侧面设置支撑腿;正对所述进水口的环形槽道内顶面设置防冲击挡板。
[0015]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本专利技术微生物、植物、生物炭协同修复,通过发挥微生物与生物炭的吸附和植物的修复作用,生物炭的施加可以维持和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吸附固定土壤中的各种重金属,将土壤中的重金属改性为可供趋磁细菌和植物吸收的可提取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农作物产量,三者协同作用将极大的加速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进程。
[0017]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协同修复系统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存放装置和引流装置配合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图3中B处局部放大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加液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染土壤的微生物、植物、生物炭协同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填充有种植土壤的容器(1);所述容器(1)的内周侧壁上由上之下设置有若干环形槽道(11);任意一所述环形槽道(11)均连通有一进水口(12);所述环形槽道(11)的底部设置有一具有斜面(131)的环形凸沿(13),所述环形凸沿(13)的顶部和环形槽道(11)内顶侧面之间连接有环形棉条(14);任意一所述进水口(12)均连通有一进液支管,所述进液支管上设置控制阀门、且若干所述进液支管均连接有一进液管(2);还包括一用于将微生物菌液引流至进液管(2)的引流装置、以及用于存放微生物菌液的存放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染土壤的微生物、植物、生物炭协同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棉条(14)的一侧面设置有若干吸水棉条(141),所述吸水棉条(141)的一端抵接在所述环形槽道(11)的内底侧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染土壤的微生物、植物、生物炭协同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放装置包括一底板(3),所述底板(3)的两侧设置有侧板A(31),两所述侧板A(31)的一端设置有一侧板B(32),所述侧板B(32)的一侧由上之下设置有若干积液盒(33);所述侧板B(32)另一侧设置有积液盒(33)相连通、且一一配合的加液装置(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污染土壤的微生物、植物、生物炭协同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A(31)的端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T型滑轨(311),所述引流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T型滑轨(311)上并可沿T型滑轨(311)长度方向滑动的滑块(51),两所述滑块(51)之间连接有一倒置的U型架(5),所述U型架(5)的顶部设置有矩形贯通孔(52)、且所述矩形贯通孔(52)上设置有活动贯穿所述矩形贯通孔(52)的活动杆(53),所述活动杆(53)的底端连接有接液槽(54),所述接液槽(54)的底侧面由一侧向另一侧倾斜,且所述接液槽(54)的底部最低端设置有出液口A、且所述出液口A连通所述进液管(2);所述U型架(5)的顶部设置有用于锁紧活动杆(53)的锁紧螺栓(5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污染土壤的微生物、植物、生物炭协同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两所述侧板A(31)远离侧板B(32)的一端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横梁(34)和挡水沿(35);所述横梁(34)的内侧设置有两间隙设置的支杆(36),所述支杆(36)上设置有若干清洗喷头(37)。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污染土壤的微生物、植物、生物炭协同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积液盒(33)的底部靠近横梁(34)的一侧端设置有矩形凹槽(331),所述矩形凹槽(331)的底部连通有一矩形腔(332);所述矩形腔(332)的宽度和长度均分别大于所述矩形凹槽(331)的宽度和长度;且所述矩形腔(332)内固定一转轴(333),所述转轴(333)的外侧通过扭力弹簧连接有一转筒(3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旭东陈金璐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恒镇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