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装袋拆包装置,有效的解决了拆包时袋体碎片混入原料的问题;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方形的壳体,壳体内固定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第二传送带能相对壳体上下移动并受到向下的力,且第二传送带上均布铁钉,第一传送带与第二传动带之间设有两个割刀,壳体内腔的右侧壁上固定有一圆杆,圆杆下方的壳体上开有出料口,第二传送带上方的壳体上开有出袋口,出袋口处设有多个短杆,每个短杆右端均与第二传送带滑动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切割袋体、卸料、排出空袋工序连贯,结构紧凑,不仅能杜绝袋体碎片混入原料,还能提高原料利用率,十分符合工厂现代化生产要求。工厂现代化生产要求。工厂现代化生产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包装袋拆包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加工制造领域,具体是一种包装袋拆包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很多加工制造行业都需要将多种原料混合加工,由于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以往人工添加原料的方式已不适用现在的生产线要求,所以出现了很多拆包机械,但目前的拆包机械都是将原料袋直接粉碎,再对袋体和原料过滤实现拆包和添加原料,但这种方式在破碎袋体时会有袋体碎片混入原料中并且无法过滤分离,使生产的产品混入更过杂质,降低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包装袋拆包装置,有效的解决了拆包时袋体碎片混入原料的问题。
[0004]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包装袋拆包装置,包括方形的壳体,壳体左端开口,壳体内腔底部固定第一传送带,壳体内腔顶部设有第二传送带,第二传送带能相对壳体上下移动并受到向下的力,且第二传送带上均布有尖端向逆时针方向倾斜的铁钉,第一传送带与第二传动带之间具有间隔,且第一传送带与第二传送带在左右方向上有重合部分,重合部分的间隔内设有两个割刀,两个割刀前后对称布置且刀尖朝内,第二传送带在上下移动时两个割刀始终位于第一传送带与第二传送带之间间隔的上下中心位置;壳体内腔的右侧壁上固定有一圆杆,圆杆左端低于圆杆右端,圆杆左端与第一传送带右端之间具有间隙,圆杆右部与第二传送带右端之间具有间隙,且圆杆位于第一传送带前后两侧的对称面上;圆杆下方的壳体上开有出料口,第二传送带上方的壳体上开有出袋口,出袋口处设有多个短杆,每个短杆的左端均与出袋口左端铰接,每个短杆右端均伸至相邻两列铁钉之间并与第二传送带滑动接触。
[0005]所述的第二传送带的前后两侧各装有一个横梁,每个横梁上均开有多个竖直的通孔,通孔内设有滑杆,每个滑杆下端均伸至横梁下方且固定有限位块,防止横梁从滑杆下端滑落,滑杆上端均与壳体固定连接,且横梁与壳体之间的滑杆上套有弹簧,弹簧使横梁在随第二传送带上下移动时始终受到向下的作用力,从而使第二传送带始终有向下挤压的趋势。
[0006]所述的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的大小相同,第一传送带的前后两侧也各装有一个与壳体固定的横梁,第一传送带前后两侧的横梁与第二传送带前后两侧的横梁上均铰接有一个连杆,四个连杆的形状相同,且四个连杆与横梁的铰接点均位于横梁上下方向的中心位置,且同侧的两个连杆与横梁的铰接点位于同一铅垂线上,同侧的两个连杆的另一端相互铰接,所述的割刀位于两个连杆相互铰接一端的铰接轴上,保证第二传送带在上下移动时割刀始终位于第一传送带与第二传送带之间的中心位置。
[0007]所述的第一传送带的两个滚筒之间和第二传送带的两个滚筒之间均设有平板,两平板前后两端均与横梁固定,其中一个平板与第一传送带的上层皮带贴合,使第一传送带的上层皮带不向下凹陷,另一个平板与第二传送带的上层皮带贴合,使第二传送带的下层皮带不向上凹陷。
[0008]所述的圆杆下方设有支杆,支杆上端与圆杆中部固定,支杆下端与壳体固定,防止圆杆受力向下弯曲。
[0009]所述的圆杆左端固定有一垫块,垫块上端面为弧形,袋体移动至圆杆上方时弧形块能将袋体向上顶起,防止袋体与铁钉脱离。
[0010]所述的第二传送带的一个转轴伸出壳体并固定有手摇杆,转动手摇杆能驱动第二传送带转动。
[0011]所述的割刀位于第一传送带与第二传送带重合部分的最右端,使袋体被割刀划开后物料能落入出料口处,避免物料洒落在第一传送带下方。
[0012]所述的铁钉在第二传送带转动时不与圆杆发生干涉。
[0013]本专利技术切割袋体、卸料、排出空袋工序连贯,结构紧凑,不仅能杜绝袋体碎片混入原料,还能提高原料利用率,十分符合工厂现代化生产要求。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左视图。
[0017]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出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9]由图1至图4给出,本专利技术包括方形的壳体1,壳体1左端开口,壳体1内腔底部固定第一传送带2,壳体1内腔顶部设有第二传送带3,第二传送带3能相对壳体1上下移动并受到向下的力,且第二传送带3上均布有尖端向逆时针方向倾斜的铁钉4,第一传送带2与第二传动带之间具有间隔,且第一传送带2与第二传送带3在左右方向上有重合部分,重合部分的间隔内设有两个割刀5,两个割刀5前后对称布置且刀尖朝内,第二传送带3在上下移动时两个割刀5始终位于第一传送带2与第二传送带3之间间隔的上下中心位置;壳体1内腔的右侧壁上固定有一圆杆6,圆杆6左端低于圆杆6右端,圆杆6左端与第一传送带2右端之间具有间隙,圆杆6右部与第二传送带3右端之间具有间隙,且圆杆6位于第一传送带2前后两侧的对称面上;圆杆6下方的壳体1上开有出料口7,第二传送带3上方的壳体1上开有出袋口8,出袋口8处设有多个短杆9,每个短杆9的左端均与出袋口8左端铰接,每个短杆9右端均伸至相邻两列铁钉4之间并与第二传送带3滑动接触。
[0020]所述的第二传送带3的前后两侧各装有一个横梁10,每个横梁10上均开有多个竖直的通孔,通孔内设有滑杆11,每个滑杆11下端均伸至横梁10下方且固定有限位块,防止横梁10从滑杆11下端滑落,滑杆11上端均与壳体1固定连接,且横梁10与壳体1之间的滑杆11
上套有弹簧12,弹簧12使横梁10在随第二传送带3上下移动时始终受到向下的作用力,从而使第二传送带3始终有向下挤压的趋势。
[0021]所述的第一传送带2和第二传送带3的大小相同,第一传送带2的前后两侧也各装有一个与壳体1固定的横梁10,第一传送带2前后两侧的横梁10与第二传送带3前后两侧的横梁10上均铰接有一个连杆13,四个连杆13的形状相同,且四个连杆13与横梁10的铰接点均位于横梁10上下方向的中心位置,且同侧的两个连杆13与横梁10的铰接点位于同一铅垂线上,同侧的两个连杆13的另一端相互铰接,所述的割刀5位于两个连杆13相互铰接一端的铰接轴上,保证第二传送带3在上下移动时割刀5始终位于第一传送带2与第二传送带3之间的中心位置。
[0022]所述的第一传送带2的两个滚筒之间和第二传送带3的两个滚筒之间均设有平板,两平板前后两端均与横梁10固定,其中一个平板与第一传送带2的上层皮带贴合,使第一传送带2的上层皮带不向下凹陷,另一个平板与第二传送带3的上层皮带贴合,使第二传送带3的下层皮带不向上凹陷。
[0023]所述的圆杆6下方设有支杆14,支杆14上端与圆杆6中部固定,支杆14下端与壳体1固定,防止圆杆6受力向下弯曲。
[0024]所述的圆杆6左端固定有一垫块15,垫块15上端面为弧形,袋体移动至圆杆6上方时弧形块能将袋体向上顶起,防止袋体与铁钉4脱离。
[0025]所述的第二传送带3的一个转轴伸出壳体1并固定有手摇杆16,转动手摇杆16能驱动第二传送带3转动。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装袋拆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方形的壳体(1),壳体(1)左端开口,壳体(1)内腔底部固定第一传送带(2),壳体(1)内腔顶部设有第二传送带(3),第二传送带(3)能相对壳体(1)上下移动并受到向下的力,且第二传送带(3)上均布有尖端向逆时针方向倾斜的铁钉(4),第一传送带(2)与第二传动带之间具有间隔,且第一传送带(2)与第二传送带(3)在左右方向上有重合部分,重合部分的间隔内设有两个割刀(5),两个割刀(5)前后对称布置且刀尖朝内,第二传送带(3)在上下移动时两个割刀(5)始终位于第一传送带(2)与第二传送带(3)之间间隔的上下中心位置;壳体(1)内腔的右侧壁上固定有一圆杆(6),圆杆(6)左端低于圆杆(6)右端,圆杆(6)左端与第一传送带(2)右端之间具有间隙,圆杆(6)右部与第二传送带(3)右端之间具有间隙,且圆杆(6)位于第一传送带(2)前后两侧的对称面上;圆杆(6)下方的壳体(1)上开有出料口(7),第二传送带(3)上方的壳体(1)上开有出袋口(8),出袋口(8)处设有多个短杆(9),每个短杆(9)的左端均与出袋口(8)左端铰接,每个短杆(9)右端均伸至相邻两列铁钉(4)之间并与第二传送带(3)滑动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装袋拆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传送带(3)的前后两侧各装有一个横梁(10),每个横梁(10)上均开有多个竖直的通孔,通孔内设有滑杆(11),每个滑杆(11)下端均伸至横梁(10)下方且固定有限位块,防止横梁(10)从滑杆(11)下端滑落,滑杆(11)上端均与壳体(1)固定连接,且横梁(10)与壳体(1)之间的滑杆(11)上套有弹簧(12),弹簧(12)使横梁(10)在随第二传送带(3)上下移动时始终受到向下的作用力。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包装袋拆包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德喜,
申请(专利权)人:王德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