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肖松辉专利>正文

牵引式种蒜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9911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8:04
一种牵引式种蒜机,机架设置有前地轮和后地轮,在机架上固定有振动盘、正牙室和风机,振动盘出口有管道连入正牙室,风机的吸风管连接正牙室,吸风管中部设有气闸阀,正牙室的底部连接有送料管,送料管下部套有上滑套和下滑套,下滑套的外壁通过支臂铰接几个机械手,上滑套外壁周向分别设置在上和在下的支臂,上滑套的支臂端部一侧设置有滑轮,上滑套在下支臂的滑轮处于机械手S段下弧的内侧,上滑套在上支臂的滑轮处于机械手S段上弧的外侧,上滑套通过调节拉杆与偏心轮外套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人工种植蒜种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以及现有种蒜机播种不能保证大蒜种芽朝上的问题。机播种不能保证大蒜种芽朝上的问题。机播种不能保证大蒜种芽朝上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牵引式种蒜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种蒜机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牵引式种蒜机。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大蒜种植方式是人工种植,劳动强度大,种植效率低,而大蒜种植需要抓住时令,大蒜种植户只能找人帮忙作业,耗费大量的人力。目前也有用于播种大蒜的机械,但播在地里的大蒜种并不是按照人们所希望的那样个个芽朝上,它以各种不同的姿势躺在地里甚至还有芽朝下的,当蒜牙不向上的时候,发芽时间慢,出芽率低,芽苗不壮、不旺,影响蒜苗的正常生长,在以后提蒜苔时会连芽从土里提上来,影响正常结蒜,因此我们对此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牵引式种蒜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牵引式种蒜机,以解决人工种植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以及现有种蒜机播种后不能保证大蒜种基本个个芽朝上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该牵引式种蒜机包括机架,机架的前部两侧设置有可自由转动的前地轮,机架的后部设置有可转动的地轮轴,地轮轴的两端固定有后地轮,在机架上设置可转动的传动轴,传动轴上固定有偏心轮,传动轴与地轮轴动力连接;在机架上固定有振动盘,在机架上固定连接至少一个漏斗形的正牙室,正牙室的数量根据蒜种播种行数而定,正牙室的上口盖有带出风口的上盖,振动盘的出口有对应管道连入正牙室上口的进料口;在机架上安装有风机,风机上连有吸风管,吸风管的另一端连接在正牙室上盖的出风口上,吸风管的中部设有通过偏心轮控制开关的气闸阀;正牙室的底部出口连接有送料管,送料管的下端设置有通过偏心轮控制的扎土穴播装置。传动轴上设置偏心轮的结构,也可以通过曲轴、连杆机构代替,以及其它将旋转运动转化为往复运动的机构。偏心轮或者曲轴上连杆的数量与正牙室的数量相对应。
[0005]扎土穴播装置是在送料管的下部套有在上的上滑套和在下的下滑套,上滑套和下滑套与送料管滑动连接,下滑套的外壁周向均布几个支臂,每个支臂上铰接一个机械手,机械手由中部的直段、下部的锥瓣体和上部的S段连为一体构成,机械手与支臂的铰接点处于直段中部,直段下部与下滑套之间挂有拉簧,上滑套外壁周向对应下滑套支臂的周向位置分别设置在上和在下的支臂,上滑套的支臂端部一侧设置有滑轮,上滑套在下支臂的滑轮处于机械手S段下弧的内侧,上滑套在上支臂的滑轮处于机械手S段上弧的外侧,上滑套的外壁上固定一个横杆,横杆端部铰接有调节拉杆,调节拉杆另一端与偏心轮外套连接。下滑套上通过支臂铰接的机械手一般为3

4个,所有机械手下部的锥瓣体靠拢时形成一个挡在下滑套下部的空心锥体。作为替代结构,机械手的S段可以设置为S型沟槽,上滑套外壁周向不设置在上和在下的支臂,而是只设置一个支臂,支臂端部的滑轮处于S型沟槽内,通过滑轮抵靠S型沟槽的内侧边和外侧边以驱动机械手的摆动动作。
[0006]正牙室为由上部圆柱筒和下部圆锥筒构成的空心漏斗形结构,正牙室的上口盖有
上盖,上盖上设有出风口和进料口。当蒜种通过进料口落入正牙室后,风机通过吸风管和出风口抽吸正牙室内的空气,使正牙室内呈现负压状态,蒜种在正牙室内腔中处于漂浮状态,由于蒜种的根部比牙部大,蒜种在正牙室内逐渐调整为牙部向上的状态,实现调整蒜种牙部向上的目的。
[0007]地轮轴上固定有第一链轮,传动轴上固定有第二链轮,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厚度的中心面在同一个立面上,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之间挂结有链条。
[0008]气闸阀有带通孔的闸片,闸片主体处于吸风管被切断形成的缝隙中,闸片主体两侧边设置有固定在机架的限位柱,闸片通孔可为圆孔或方孔,闸片通孔的尺寸与吸风管横截面相适配,闸片下部连有的推拉杆与偏心轮外套相连接。
[0009]后地轮的外表面焊接有多个防滑齿,防滑齿均布在后地轮的外表面上。
[0010]传动轴上固定有飞轮,通过惯性给传动轴提供稳定的旋转动能。
[0011]机架的前底部通过滑套轴承支撑有前轮轴,前轮轴的两端固定有前地轮;或者机架的前底部固定有前轮轴,前轮轴的两端通过滑套轴承支撑有前地轮。
[0012]单行种植的设备,在机架上设置由正牙室、送料管、扎土穴播装置、偏心轮、气闸阀组成的单个播种单元,适合于单行蒜的种植;多行播种时,在机架上并排多个播种单元,传动轴上固定相应个数的偏心轮,多个播种单元共用风机和振动盘,风机有对应连接各正牙室的吸风管,在各吸风管上装有对应各正牙室的气闸阀,各气闸阀与对应各播种单元的偏心轮连接,振动盘的出口有连接各正牙室上口进料口的管道,每个扎土穴播装置与对应播种单元的偏心轮连接。使用时,通过拖拉机等设备进行牵引作业,振动盘将蒜种输送到正牙室内,风机将正牙室内吸成负压状态,进入正牙室内的蒜种处于悬浮状态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调整为蒜牙向上的状态,机器在行走时通过后地轮带动地轮轴转动,从而偏心轮转动,通过偏心轮控制机械手的摆动、开合和上下移动以及气闸阀的开关进行播种。机器行进时,机械手下部锥瓣体在并拢状态向下入地,气闸阀关闭切断正牙室的负压气源,蒜种牙端向上通过送料管并被机械手托住,机械手插入土地后向上移动,并且锥瓣体逐渐张开,蒜种落入土地里机械手扎出的坑内,完成播种过程,机器继续前行进行穴播。
[0013]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正牙室、风机和气闸阀的共同作用,可以使蒜牙在播种时蒜牙向上种植,避免了人工种植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和现有种蒜机播种后不能充分保证蒜芽朝上的问题,提高了播种质量,保障了蒜的健康成长,有利于种植出优良的蒜苔和蒜头,并提高产量;(2)通过机械手在偏心轮的驱动下,完成蒜种扎坑种植过程,结构简单、可靠,相对挖沟种植更能保证种植后的蒜种处于站立状态而不倾倒,更好地保障蒜牙向上的要求;(3)通过地轮转动,同步驱动机械手和气闸阀的动作,保障了种植过程的协调一致,并能保证穴播的间距稳定。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后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

A处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机械手、偏心轮和正牙室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气闸阀与吸风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图6的侧视图。
[0015]图中:1

后地轮;2

滑套轴承;3

机架;4

链条;5

风机;6

吸风管;7

偏心轮;8

正牙室;9

振动盘;10

进料口;11

风机电机;12

第一链轮;13

第二链轮;14

气闸阀;15

调节拉杆;16

上滑套;17

下滑套;18

拉簧;19

机械手;20

送料管;21

前地轮;22

推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牵引式种蒜机,包括机架,机架的前部两侧设置有可自由转动的前地轮,机架的后部设置有可转动的地轮轴,地轮轴的两端固定有后地轮,其特征在于:在机架(3)上设置可转动的传动轴,传动轴上固定有偏心轮(7),传动轴与地轮轴动力连接;在机架(3)上固定有振动盘(9),在机架(3)上固定连接至少一个漏斗形的正牙室(8),正牙室(8)的上口盖有带出风口的上盖,振动盘(9)的出口有管道连入正牙室(8)上口进料口;在机架(3)上安装有风机(5),风机(5)上连有吸风管(6),吸风管(6)的另一端连接在正牙室(8)上盖的出风口上,吸风管(6)的中部设有通过偏心轮(7)控制开关的气闸阀(14);正牙室(8)的底部出口连接有送料管(20),送料管(20)的下端设置有通过偏心轮(7)控制的扎土穴播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式种蒜机,其特征在于:扎土穴播装置是在送料管(20)的下部套有在上的上滑套(16)和在下的下滑套(17),上滑套(16)和下滑套(17)与送料管(20)滑动连接,下滑套(17)的外壁周向均布几个支臂,每个支臂上铰接一个机械手(19),机械手(19)由中部的直段、下部的锥瓣体和上部的S段连为一体构成,机械手(19)与支臂的铰接点处于直段中部,直段下部与下滑套(17)之间挂有拉簧(18),上滑套(16)外壁周向对应下滑套(17)支臂的周向位置分别设置在上和在下的支臂,上滑套(16)的支臂端部一侧设置有滑轮,上滑套(16)在下支臂的滑轮处于机械手(19)S段下弧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松辉肖永华肖丙胜张俊华肖杰
申请(专利权)人:肖松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