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远红外碳晶加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9747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8: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远红外碳晶加热器,涉及碳晶加热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第一背壳、双面碳晶面板、进风口结构、出风口结构、吹风口结构、导气箱、空气净化结构、室内检测模块、收集运行模块、智能执行模块、红外感应模块和智能学习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根据室内温湿度、可吸入颗粒物含量、细菌的含量,从而自动化地调节室内温湿度和净化室内的气体,且使设备的热能充分地传递到室内较远距离,增加受热的距离,增强设备的热能利用效率,且智能化的根据用户使用设备的行为,减少人工操作,实现智能化的流程模式,使室内时刻处于最适人体居住温度。温度。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远红外碳晶加热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碳晶加热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远红外碳晶加热器。

技术介绍

[0002]碳晶电热设备是以碳素晶体加热板为核心部件而开发出的一种新型的低温辐射采暖设备,碳晶加热板的制热原理:在电场作用下,发热体中的碳分子团产生分子运动,碳原子之间产生剧烈的摩擦与撞击,产生的热量以远红外辐射的方式传递,其电能与热能的转换率高达98%以上,碳晶加热板设备充分利用了碳晶板优异的平面制热特性,采暖时整个平面同步升温,连续供暖,热平衡效果好;
[0003]但是现有的碳晶加热器虽然电能与热能的转换率高,但是热能利用率低,距离设备较近的位置温度较高,远离设备的位置加热效果较差;且功能较为单一,当加热室内的温度升高时,易造成细菌滋生,现有的做法是排出室内空气,进行换气,但是室内的热量流失较大,无法对室内的气体进行净化过滤的同时,保证室内热能的充分利用;且现有的设备多为手动操作设备,智能化程度低,无法根据室内的温度情况、湿度情况、细菌含量和可吸入颗粒物含量进行自动化处理;
[0004]针对上述的技术缺陷,现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通过设置第一背壳、双面碳晶面板、进风口结构、出风口结构、吹风口结构、导气箱、空气净化结构、室内检测模块、收集运行模块、智能执行模块、红外感应模块和智能学习模块,能够根据室内温湿度、可吸入颗粒物含量、细菌的含量,从而自动化地调节室内温湿度和净化室内的气体,且使设备的热能充分地传递到室内较远距离,增加受热的距离,增强设备的热能利用效率,且智能化的根据用户使用设备的行为,实现智能化的流程模式,减少人工操作,使室内时刻处于最适人体居住温度,解决了传统设备功能较为单一智能化程度低,无法根据室内的温湿度变化而对应变化,且无法对室内的细菌和可吸入颗粒物进行自净化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远红外碳晶加热器,包括支撑柱、双面碳晶面板、控制单元、热量旋钮、启动按钮、智能开关和灯环,控制单元基于互联网信号连接手机终端,还包括第一背壳、进风口结构、出风口结构、吹风口结构、导气箱和空气净化结构,所述第一背壳固定设于两个支撑柱之间,所述第一背壳的一侧开设有开口,所述双面碳晶面板嵌入设置第一背壳的开口内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固定设于支撑柱上,所述进风口结构固定设于第一背壳的底部,所述出风口结构固定设于第一背壳的顶端,所述吹风口结构设于第一背壳的顶部的一侧,所述吹风口结构设于双面碳晶面板同侧,且出风口结构与吹风口结构呈夹角设置,且进风口结构、出风口结构和吹风口结构内均设有电动风机,所述导气箱底端
中心部贯通连接有出气管,所述导气箱的顶部外端抵接第一背壳内壁和双面碳晶面板的一侧,所述空气净化结构固定设于壳体内,且空气净化结构与导气箱的出气管贯通连接,所述进风口结构、第一背壳、导气箱、空气净化结构和出风口结构依次贯通连接;
[0008]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室内检测模块、收集运行模块和智能执行模块;
[0009]室内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室内的空气质量状况信息和室内的湿温状况信息,并将其发送给收集运行模块;
[0010]收集运行模块,用于接收室内的空气质量状况信息和室内的湿温状况信息并对其进行整合计算,产生对应的运行信号,并将其发送给智能执行模块;
[0011]智能执行模块,用于实时获取运行信号并控制对应部件工作。
[0012]进一步的,所述空气净化结构包括第二背壳和卡合门,所述卡合门与第二背壳卡接,所述第二背壳开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第二背壳内设有第一卡合件、第二卡合件和空气净化曲管,所述第一卡合件固定设于进气口处,所述第二卡合件固定设于出气口,所述空气净化曲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卡合件和第二卡合件卡接,所述空气净化曲管的两侧分别与第二背壳和卡合门抵接,所述第二背壳的进气口、第一卡合件、空气净化曲管、第二卡合件和第二背壳的出气口依次贯通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导气箱呈倒喇叭状。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背壳的两端开设有螺纹孔。
[0015]进一步的,所述室内检测模块检测的室内的空气质量状况信息由室内的细菌含量值和室内的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值构成,而室内的湿温状况信息则由室内的温度值和室内的湿度值构成。
[0016]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红外感应模块和智能学习模块;
[0017]红外感应模块,用于采集室内人员的状况信息,并通过收集运行模块将其发送给智能学习模块;
[0018]智能学习模块,用于学习记录设备的工作模式信息,从而产生智能控制信号,并将其发送给智能执行模块;
[0019]智能执行模块,还用于接收智能控制信号并控制部件进行智能化运行。
[0020]进一步的,所述红外感应模块采集的室内人员的状况信息由用户的回家时间点和用户的离开时间点构成。
[0021]进一步的,所述智能学习模块学习记录的设备的工作模式信息由设备的打开时间点、设备关闭的时间点、用户的回家时间点、用户的离开时间点、设备高功率运行的时间段和设备低功率运行的时间段。
[0022]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远红外碳晶加热器的工作方法,具体工作步骤如下:
[0023]用户通过启动按钮或手机终端的用户app启动设备,并通过手机终端的用户app或热量旋钮选择室内的温度,且用户启动自动模式,其自动模式具体表现为设备会根据室内状况进行自动运行;
[0024]其自动运行的步骤为:
[0025]Sa:室内检测模块检测到室内的空气质量状况信息和室内的湿温状况信息,并将其发送给收集运行模块;其中室内的空气质量状况信息由室内的细菌含量值和室内的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值构成,室内的湿温状况信息由室内的温度值和室内的湿度值构成;
[0026]Sb:收集运行模块接收到室内的细菌含量值、室内的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值、室内的温度值和室内的湿度值对其进行标定并依据公式得到设备运行工况控制值A,且将A与预设值a进行比较,当A大于a时,则产生高功率运行信号,反之,则产生低功率运行信号,并将高功率运行信号和低功率运行信号发送给智能执行模块;
[0027]Sc:智能执行模块获取到高功率运行信号后,立即控制双面碳晶面板达到最大功率,并启动电动风机工作,位于进风口结构内的电动风机工作后产生吸力,将室内的气体向第一背壳内吹动,然后气体流过加热后的双面碳晶面板位于第一背壳内的一面,并将其表面的热能带动,携带热能的气体被导气箱汇聚并从其出气管流到空气净化结构内,经空气净化结构过滤后气体流到出风口结构内,位于出风口结构内的电动风机将携带热能的气体吹出第一背壳外,使气体远离设备,同时位于吹风口结构内的电动风机吸取室内的气体进入吹风口结构内,然后吹风口结构将气体向双面碳晶面板远离第一背壳的一面向下吹动,吹动双面碳晶面板表面的携带大量热量的气体向出风口结构方向流动,然后被出风口结构吹动到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远红外碳晶加热器,包括支撑柱(1)、双面碳晶面板(3)、控制单元(9)、热量旋钮(901)、启动按钮(902)、智能开关(903)和灯环(904),控制单元(9)基于互联网信号连接手机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背壳(2)、进风口结构(4)、出风口结构(5)、吹风口结构(6)、导气箱(7)和空气净化结构(8),所述第一背壳(2)固定设于两个支撑柱(1)之间,所述第一背壳(2)的一侧开设有开口,所述双面碳晶面板(3)嵌入设置第一背壳(2)的开口内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单元(9)固定设于支撑柱(1)上,所述进风口结构(4)固定设于第一背壳(2)的底部,所述出风口结构(5)固定设于第一背壳(2)的顶端,所述吹风口结构(6)设于第一背壳(2)的顶部的一侧,所述吹风口结构(6)设于双面碳晶面板(3)同侧,且出风口结构(5)与吹风口结构(6)呈夹角设置,且进风口结构(4)、出风口结构(5)和吹风口结构(6)内均设有电动风机,所述导气箱(7)底端中心部贯通连接有出气管,所述导气箱(7)的顶部外端抵接第一背壳(2)内壁和双面碳晶面板(3)的一侧,所述空气净化结构(8)固定设于壳体内,且空气净化结构(8)与导气箱(7)的出气管贯通连接,所述进风口结构(4)、第一背壳(2)、导气箱(7)、空气净化结构(8)和出风口结构(5)依次贯通连接;所述控制单元(9)包括室内检测模块、收集运行模块和智能执行模块;室内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室内的空气质量状况信息和室内的湿温状况信息,并将其发送给收集运行模块;收集运行模块,用于接收室内的空气质量状况信息和室内的湿温状况信息并对其进行整合计算,产生对应的运行信号,并将其发送给智能执行模块;智能执行模块,用于实时获取运行信号并控制对应部件工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远红外碳晶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净化结构(8)包括第二背壳(801)和卡合门(802),所述卡合门(802)与第二背壳(801)卡接,所述第二背壳(801)开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第二背壳(801)内设有第一卡合件(803)、第二卡合件(804)和空气净化曲管(805),所述第一卡合件(803)固定设于进气口处,所述第二卡合件(804)固定设于出气口,所述空气净化曲管(80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卡合件(803)和第二卡合件(804)卡接,所述空气净化曲管(805)的两侧分别与第二背壳(801)和卡合门(802)抵接,所述第二背壳(801)的进气口、第一卡合件(803)、空气净化曲管(805)、第二卡合件(804)和第二背壳(801)的出气口依次贯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远红外碳晶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箱(7)呈倒喇叭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远红外碳晶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背壳(801)的两端开设有螺纹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远红外碳晶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检测模块检测的室内的空气质量状况信息由室内的细菌含量值和室内的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值构成,而室内的湿温状况信息则由室内的温度值和室内的湿度值构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远红外碳晶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琳李海龙杨世永杜文志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卫家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