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崔萍萍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9555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8: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电缆,包括电缆本体、两个套设装置和两个连接装置,电缆本体(1)的左右两端各自套设有一个套设装置,套设装置的外端连接有连接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解决外部缠绕的绝缘材料缠绕在对接外部时会发生褶皱情况,褶皱处往往存在间隙,间歇的存在降低了密封效果,一旦裸露的线芯导体芯与空气接触,就会出现起火,进而烧断整个线路,造成事故的发生,同时间隙的存在不利于防潮防水,容易造成脱落的情况,外部缠绕的绝缘材料常常会与内部接线部分直接接触,容易导致电流流通时发热的情况,不利于电缆的使用安全等情况。不利于电缆的使用安全等情况。不利于电缆的使用安全等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电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线电缆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电缆。

技术介绍

[0002]电缆是由一根或多根相互绝缘的导体和外包绝缘保护层制成,将电力或信息从一处传输到另一处的导线。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每组至少两根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电缆,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电缆具有内通电,外绝缘的特征。
[0003]电缆在安装过程中由于长度有限,需要将两根电缆线进行对接,传统的对接方式通常将两根电缆端头的线芯导体拧在一起,在外部缠绕绝缘材料并封闭对接位置,但是,这种对接方式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1、外部缠绕的绝缘材料缠绕在对接外部时会发生褶皱情况,褶皱处往往存在间隙,间歇的存在降低了密封效果,一旦裸露的线芯导体芯与空气接触,就会出现起火,进而烧断整个线路,造成事故的发生,同时间隙的存在不利于防潮防水,容易造成脱落的情况;2、外部缠绕的绝缘材料常常会与内部接线部分直接接触,容易导致电流流通时发热的情况,不利于电缆的使用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电缆,包括电缆本体、两个套设装置和两个连接装置,电缆本体的左右两端各自套设有一个套设装置,套设装置的外端连接有连接装置。
[0005]所述的套设装置包括套设筒、限位机构、第一缠绕层、第二缠绕层、密封套、滑动套、挤压板、定位机构、连接板和螺纹杆,套设筒套设在电缆本体的端部,套设筒的内侧开设有隐藏槽,套设筒的中部沿其周向均匀开设有挤压槽,套设筒外侧的上端开设有推动槽,隐藏槽内安装有限位机构,套设筒的内端面连接有密封套,套设筒的外部套设滑动有滑动套,滑动套的中部安装有挤压板,挤压板位于挤压槽内,且挤压槽内部安装有定位机构,推动槽与连接板之间为滑动配合连接,且连接板安装在滑动套的内壁,连接板与螺纹杆之间为轴承连接,螺纹杆与套设筒之间为螺纹配合连接,转动螺纹杆从而带动连接板、滑动套、挤压板移动,进而挤压限位机构以及定位机构,电缆本体的外部依次缠绕有第一缠绕层、第二缠绕层,第一缠绕层、第二缠绕层均是有密封胶带缠绕在电缆本体外壁形成的缠绕层,第一缠绕层位于套设筒内,第二缠绕层位于密封套的内部。
[0006]所述的限位机构包括环形气囊、滑动块、内置弹簧、限位板、挤压气囊、连接管和挤压环,环形气囊的外边缘安装在隐藏槽的内壁,环形气囊与挤压气囊之间连通安装有连接管,挤压气囊与挤压环相贴合,挤压环与隐藏槽之间为左右滑动配合连接,环形气囊的侧壁沿其周向均匀安装有限位板,限位板与滑动块相连接,滑动块与隐藏槽之间连接有内置弹
簧,内置弹簧起到复位的作用。
[0007]所述的连接装置包括连接套、连接机构、嵌入件、间隙层,连接套安装在套设筒的外端,连接套与连接机构之间通过嵌入件嵌入连接,连接机构的中部安装有间隙层,间隙层对拧在一起的线芯导体进行周边的定位 ,使得线芯导体与周边具有一定的间距,将两个套设装置分别套设在对应的电缆本体上,之后通过连接装置将这两个套设装置进行对接锁定,从而起到连接的作用。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密封套包括橡胶罩、橡胶环形套、内置架和推动杆,橡胶环形套与套设筒之间连接有橡胶罩,橡胶环形套的内部设置有内置架,内置架上沿其周向均匀安装有推动杆。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内置架包括弧形橡胶柱和连接柱,弧形橡胶柱为环形布置,相邻的弧形橡胶柱之间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连接柱连接,弧形橡胶柱与橡胶环形套的内壁连接,连接柱与橡胶环形套的内壁未连接,保证了连接柱可以在橡胶环形套内部活动,弧形橡胶柱与推动杆相连接,向外推动推动杆,弧形橡胶柱整体外扩从而带动橡胶环形套扩径,进而顺利经过第二缠绕层。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定位机构包括受压块、定位板,挤压槽与受压块之间为滑动配合连接,受压块的内端安装在定位板上。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定位板为弧形结构,弧形结构的设计提高了与电缆本体外表面的契合度,受压块的倾斜面与挤压板相贴合。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螺纹杆的外端设置有转动手柄,定位板的内端面铺设有橡胶层,橡胶层的设置增加了与电缆本体的阻力,提高了附着力。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连接机构包括中间套、对准套,中间套的左右两端对称安装有对准套,对准套与连接套之间嵌入连接,且对准套与连接套之间插入有嵌入件,通过对准套与连接套之间的卡接,之后插入嵌入件,进而对二者锁定。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间隙层包括中间环和绝缘环形网,中间环安装在中间套的内壁,中间环的内壁安装有绝缘环形网,通过绝缘环形网的周边包围,使得线芯导体与中间套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避免出现干扰的情况。
[0015](二)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电缆,通过对电缆本体端头密封式包裹定位的方式进行套设后,多重抱紧以及多重环形密封的设置保证了后期的防潮效果以及不会出现脱落的情况,再通过中间体(连接机构)对接的方式将两个电缆本体进行快速对接,从而对两个电缆本体进行快速连接,相比于外部缠绕的绝缘材料,密封以及防潮效果更佳,脱落的可能性大大降低;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电缆,将套设筒套设在电缆本体的端头后,同时密封套一并扩径后套设在电缆本体,从而与第二缠绕层之间相扣,之后转动螺纹杆从而带动滑动套移动,在挤压的作用下,限位机构与套设筒之间对第一缠绕层起到两侧限位密封的作用,此时的第一缠绕层与套设筒之间构成密封结构,再结合充溢环形气囊的周边密封,从而提高了密封效果以及锁定程度,同时,定位机构受到挤压后进一步对电缆本体的外壁定位,多重抱紧锁定减小了脱落的可能性;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电缆,通过连接装置将线芯导体拧后的两个电缆本体进
行对位卡接,相比于任意缠绕的绝缘材料,结构更加稳定,不会出现褶皱导致的间隙、空隙,同时配合间隙层的间隔,给予了接线部分与连接装置之间的空间,减小了二者接触引起的电流流通时发热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电缆本体、套设装置与连接装置之间的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套设筒与限位机构之间的结构示意图(除挤压环以外);图5是本专利技术橡胶环形套、内置架与推动杆之间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橡胶环形套、内置架与推动杆之间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图3的X处局部放大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图4的Y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参考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此过程中,为确保说明的明确性和便利性,我们可能对图示中线条的宽度或构成要素的大小进行夸张的标示。
[0019]另外,下文中的用语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功能而定义,可以根据使用者、运用者的意图或惯例而不同。因此,这些用语基于本说明书的全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电缆,包括电缆本体(1)、两个套设装置(2)和两个连接装置(3),其特征在于:电缆本体(1)的左右两端各自套设有一个套设装置(2),套设装置(2)的外端连接有连接装置(3);所述的套设装置(2)包括套设筒(21)、限位机构(22)、第一缠绕层(23)、第二缠绕层(24)、密封套(25)、滑动套(26)、挤压板(27)、定位机构(28)、连接板(29)和螺纹杆(30),套设筒(21)套设在电缆本体(1)的端部,套设筒(21)的内侧开设有隐藏槽,套设筒(21)的中部沿其周向均匀开设有挤压槽,套设筒(21)外侧的上端开设有推动槽,隐藏槽内安装有限位机构(22),套设筒(21)的内端面连接有密封套(25),套设筒(21)的外部套设滑动有滑动套(26),滑动套(26)的中部安装有挤压板(27),挤压板(27)位于挤压槽内,且挤压槽内部安装有定位机构(28),推动槽与连接板(29)之间为滑动配合连接,且连接板(29)安装在滑动套(26)的内壁,连接板(29)与螺纹杆(30)之间为轴承连接,螺纹杆(30)与套设筒(21)之间为螺纹配合连接,电缆本体(1)的外部依次缠绕有第一缠绕层(23)、第二缠绕层(24),第一缠绕层(23)位于套设筒(21)内,第二缠绕层(24)位于密封套(25)的内部;所述的限位机构(22)包括环形气囊(221)、滑动块(222)、内置弹簧(223)、限位板(224)、挤压气囊(225)、连接管(226)和挤压环(227),环形气囊(221)的外边缘安装在隐藏槽的内壁,环形气囊(221)与挤压气囊(225)之间连通安装有连接管(226),挤压气囊(225)与挤压环(227)相贴合,挤压环(227)与隐藏槽之间为左右滑动配合连接,环形气囊(221)的侧壁沿其周向均匀安装有限位板(224),限位板(224)与滑动块(222)相连接,滑动块(222)与隐藏槽之间连接有内置弹簧(223);所述的连接装置(3)包括连接套(31)、连接机构(32)、嵌入件(33)、间隙层(34),连接套(31)安装在套设筒(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萍萍
申请(专利权)人:崔萍萍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