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断芯型同轴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9241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7: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断芯型同轴电缆,包括单芯导体与五至九个对位型全芳香族共聚酰胺拉伸纤维股线共同绞合构成缆芯,缆芯外部依次包覆有氟树脂带绕包内绝缘层、氟树脂挤包外绝缘层、铜箔层、屏蔽网状导体层、热塑性聚氨酯外粘接层和聚氨酯外护套,对位型全芳香族共聚酰胺拉伸纤维股线的外径为30微米至100微米,对位型全芳香族共聚酰胺拉伸纤维股线的外径不超过单芯导体外径的75%,氟树脂带绕包内绝缘层为氟树脂带多层搭盖绕包结构,氟树脂带内侧设有热塑性聚氨酯内粘接层。该同轴电缆具有良好的柔韧性,有益于减少断芯现象,噪音屏蔽性能稳定,抗干扰能力更强。抗干扰能力更强。抗干扰能力更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断芯型同轴电缆


[0001]本技术涉及电缆
,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断芯型同轴电缆。

技术介绍

[0002]在自动化工业生产线上,比如机器人、电子机器等电气连接及控制等都需要应用到柔软性能良好的同轴电缆,在机器人小型化发展趋势下,电缆也同时在向细径化、柔性化方向发展,这对同轴电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细径化制作的前提下,需要兼具更好的柔韧性能、屏蔽性能,普通的同轴电缆容易发生断线、断芯现象,屏蔽效果不稳定,影响电气特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断芯型同轴电缆,具有良好的柔韧性,有益于减少断芯现象,噪音屏蔽性能稳定,抗干扰能力更强。
[0004]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使上述技术问题得以解决。
[0005]防断芯型同轴电缆,包括单芯导体与五至九个对位型全芳香族共聚酰胺拉伸纤维股线共同绞合构成缆芯,所述缆芯外部依次包覆有氟树脂带绕包内绝缘层、氟树脂挤包外绝缘层、铜箔层、屏蔽网状导体层、热塑性聚氨酯外粘接层和聚氨酯外护套,所述对位型全芳香族共聚酰胺拉伸纤维股线的外径为30微米至100微米,所述对位型全芳香族共聚酰胺拉伸纤维股线的外径不超过所述单芯导体外径的75%,所述氟树脂带绕包内绝缘层为氟树脂带多层搭盖绕包结构,所述氟树脂带内侧设有热塑性聚氨酯内粘接层。
[0006]作为优选,所述氟树脂带绕包内绝缘层和所述氟树脂挤包外绝缘层的厚度比为1:1.2至1:2.5。
[0007]作为优选,所述铜箔层厚度为所述氟树脂挤包外绝缘层厚度的五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0008]作为优选,所述铜箔层厚度为3μm至8μm。
[0009]作为优选,所述屏蔽网状导体层的厚度不小于0.05mm。
[0010]作为优选,所述单芯导体为单根硬铜线烘烤成型的软铜线芯导体结构。
[0011]作为优选,所述对位型全芳香族共聚酰胺拉伸纤维股线为若干对位型全芳香族共聚酰胺拉伸纤维丝束绞构成。
[0012]作为优选,所述氟树脂带带宽为2mm至5mm,所述氟树脂带绕包内绝缘层搭盖率为20%至35%。
[0013]作为优选,所述屏蔽网状导体层为两种不同线径且线径比介于0.9至1之间的镀锡铜丝混合单向螺旋缠绕构成,所述镀锡铜丝线径为0.01mm至0.03mm。
[0014]作为优选,所述氟树脂带为FEP、PFA或ETFE树脂带,所述氟树脂挤包外绝缘层为FEP、PFA或ETFE树脂绝缘层。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1.氟树脂带绕包内绝缘层通过热塑性聚氨酯内粘接层与缆芯内的对位型全芳香族共聚酰胺拉伸纤维股线粘接成一体,有助于提高机械强度,氟树脂带绕包内绝缘层能够降低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降低电缆的电容和衰减,对位型全芳香族共聚酰胺拉伸纤维股线的拉伸弹性模量大,有助于提高单芯导体的抗拉伸强度,使得单芯导体的柔韧性更好不易断芯,并且,有助于提高绝缘层与单芯导体之间的滑动性,减少单芯导体的局部应力集中,降低扭矩力,提高柔韧性和耐弯曲特性,保证稳定的电气特性。
[0017]2.氟树脂挤包外绝缘层作为氟树脂带绕包内绝缘层的补强结构,拉伸强度和伸长率大于氟树脂带绕包内绝缘层,电缆经受弯曲过程中,绝缘层不易出现撕裂现象,在保持柔软性的同时,对绝缘层形成了有效的保护。
[0018]3.通过增设铜箔层并优化厚度为3μm至8μm,铜箔层与屏蔽网状外导体层共同形成屏蔽导体,铜箔层能够有效的填补屏蔽网状导体层编织形成的空隙,有效的减少信号衰减量,增强屏蔽性能,提高抗干扰的同时,保持稳定的屏蔽效果。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

单芯导体,2

对位型全芳香族共聚酰胺拉伸纤维股线,3

氟树脂带绕包内绝缘层,4

氟树脂挤包外绝缘层,5

铜箔层,6

屏蔽网状导体层,7

热塑性聚氨酯外粘接层,8

聚氨酯外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22]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防断芯型同轴电缆,包括单芯导体1与五至九个对位型全芳香族共聚酰胺拉伸纤维股线2共同绞合构成缆芯,具体的说,所述单芯导体1为单根硬铜线烘烤成型的软铜线芯导体结构。所述对位型全芳香族共聚酰胺拉伸纤维股线2为若干对位型全芳香族共聚酰胺拉伸纤维丝束绞构成。所述对位型全芳香族共聚酰胺拉伸纤维股线2的外径为30微米至100 微米,所述对位型全芳香族共聚酰胺拉伸纤维股线2的外径不超过所述单芯导体1外径的75%。
[0023]所述缆芯外部依次包覆有氟树脂带绕包内绝缘层3、氟树脂挤包外绝缘层4、铜箔层5、屏蔽网状导体层6、热塑性聚氨酯外粘接层7和聚氨酯外护套8,所述氟树脂带绕包内绝缘层3为氟树脂带多层搭盖绕包结构,所述氟树脂带内侧设有热塑性聚氨酯内粘接层,进一步的,所述氟树脂带带宽为2mm至5mm,所述氟树脂带绕包内绝缘层3搭盖率为20%至35%。所述氟树脂带比如为FEP、 PFA或ETFE树脂带,所述氟树脂挤包外绝缘层4比如为FEP、PFA或ETFE树脂绝缘层。优选的,所述氟树脂带绕包内绝缘层3和所述氟树脂挤包外绝缘层4 的厚度比为1:1.2至1:2.5。所述铜箔层5厚度为所述氟树脂挤包外绝缘层4厚度的五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比如,铜箔层5厚度为3μm至8μm。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屏蔽网状导体层6为两种不同线径且线径比介于0.9至1之间的镀锡铜丝混合单向螺旋缠绕构成,所述镀锡铜丝线径为0.01mm至0.03mm。优选的,所述屏蔽网状导体层6的厚度不小于0.05mm。
[0024]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防断芯型同轴电缆,其特征是:包括单芯导体(1)与五至九个对位型全芳香族共聚酰胺拉伸纤维股线(2)共同绞合构成缆芯,所述缆芯外部依次包覆有氟树脂带绕包内绝缘层(3)、氟树脂挤包外绝缘层(4)、铜箔层(5)、屏蔽网状导体层(6)、热塑性聚氨酯外粘接层(7)和聚氨酯外护套(8),所述对位型全芳香族共聚酰胺拉伸纤维股线(2)的外径为30微米至100微米,所述对位型全芳香族共聚酰胺拉伸纤维股线(2)的外径不超过所述单芯导体(1)外径的75%,所述氟树脂带绕包内绝缘层(3)为氟树脂带多层搭盖绕包结构,所述氟树脂带内侧设有热塑性聚氨酯内粘接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断芯型同轴电缆,其特征是:所述氟树脂带绕包内绝缘层(3)和所述氟树脂挤包外绝缘层(4)的厚度比为1:1.2至1:2.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断芯型同轴电缆,其特征是:所述铜箔层(5)厚度为所述氟树脂挤包外绝缘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洪宇朱云星王超张幸智冉正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物产中大线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