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7596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7:34
一种鞋子,包括:鞋面14;紧固件42,配置于穿着者的脚背的上方,可对鞋面14赋予将鞋面14的脚宽方向两侧的部分32、34拉近的紧固力;以及足弓支撑部84,以可传递对鞋面14的脚宽方向的第一侧部分32赋予的紧固力的方式设置,且可从下侧支撑脚宽方向的第一侧的穿着者的脚的纵弓,鞋面14具有:紧固力传递部86,相对于足弓支撑部84而设于脚宽方向的第一侧,且以可传递对第一侧部分32赋予的紧固力的方式设置,紧固力传递部86相较于足弓支撑部84,脚围方向的伸缩性设定得更高。缩性设定得更高。缩性设定得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鞋子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鞋子。

技术介绍

[0002]为了确保行走动作的稳定性,期望抑制过度的内旋(pronation)。为了实现这一情况,当穿着者的体重落在脚上时,有效的是抑制其纵弓塌陷。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下述鞋子,即:在鞋面(upper)的内部配置补强材料,利用所述补强材料来尝试抑制纵弓塌陷。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6

3670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人进行了研究,结果获得了如下的新认识。为了抑制过度的内旋,想到下述方法,即:在鞋子设置传递鞋带(shoelace)等紧固件的紧固力的足弓支撑部,利用所述足弓支撑部从下侧支撑纵弓。此时,由于使足弓支撑部与鞋面一体化,因而可能将应向足弓支撑部赋予的紧固力在鞋面分散地传递。因此,可能在足弓支撑部以外的部位中,鞋面的阻力大,导致无法向足弓支撑部传递充分的紧固力,无法利用足弓支撑部牢牢地支撑纵弓。尚未提出以此种问题为背景而欲抑制纵弓塌陷的鞋子。
[0008]本专利技术的某实施例是鉴于此种问题而成,其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抑制脚的纵弓塌陷的鞋子。
[0009]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0010]用于解决所述问题的本专利技术的某实施例为一种鞋子。所述鞋子包括:鞋面;紧固件,配置于穿着者的脚背的上方,可对所述鞋面赋予将所述鞋面的脚宽方向两侧的部分拉近的紧固力;以及足弓支撑部,以传递对所述鞋面的脚宽方向的第一侧部分赋予的紧固力的方式设置,且可从下侧支撑所述脚宽方向的第一侧的穿着者的脚的纵弓,所述第一侧部分具有:紧固力传递部,相对于所述足弓支撑部而设于所述脚宽方向的第一侧,且以可传递对所述第一侧部分赋予的所述紧固力的方式设置,所述紧固力传递部相较于所述足弓支撑部,脚围方向的伸缩性设定得更高。
[0011]用于解决所述问题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为一种鞋子。所述鞋子包括:鞋面;紧固件,配置于穿着者的脚背的上方,可对所述鞋面赋予将所述鞋面的脚宽方向两侧的部分拉近的紧固力;以及足弓支撑部,以可传递对所述鞋面的脚宽方向的第一侧部分赋予的紧固力的方式设置,且可从下侧支撑所述脚宽方向的第一侧的穿着者的脚的纵弓,所述第一侧部分具有:紧固力传递部,相对于所述足弓支撑部而设于所述脚宽方向的第一侧,以可传递对所述第一侧部分赋予的所述紧固力的方式设置,所述紧固力传递部构成为,在欲将所述紧固件紧固时,相较于所述足弓支撑部而后传递有所述紧固力。
[0012]专利技术的效果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鞋子,可抑制脚的纵弓塌陷。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将人体的脚的骨骼模型重叠于鞋面内的收容室的内底面的示意性平面图。
[0015]图2为从脚内侧且前侧观看第一实施方式的鞋子的示意性立体图。
[0016]图3为从脚外侧且前侧观看第一实施方式的鞋子的示意性立体图。
[0017]图4为从后侧观看第一实施方式的鞋子的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截面的示意图。
[0018]图5(A)为将第一实施方式的鞋底的一部分与周边结构一起示意性地表示的平面图,图5(B)为图5(A)的A

A截面图。
[0019]图6为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鞋子的动作的图。
[0020]图7为从图4的箭视B观看鞋子的示意性侧面图。
[0021]图8为从脚内侧且前侧观看第二实施方式的鞋子的示意性立体图。
[0022]图9为从脚外侧且前侧观看第二实施方式的鞋子的示意性立体图。
[0023]图10为从脚内侧且前侧观看第二实施方式的鞋子的一部分的示意性的另一立体图。
[0024]图11为从后侧观看图10的切断面C的示意图。
[0025]图12为将人体的脚的骨骼模型重叠于第二实施方式的鞋底的上表面部的示意性平面图。
[0026]图13为将第二实施方式的鞋喉部与周边结构一起示意性地表示的平面图。
[0027]图14为从脚内侧且前侧观看第三实施方式的鞋子的一部分的示意性立体图。
[0028]图15为从后侧观看图14的切断面D的示意图。
[0029]图16为将人体的脚的骨骼模型重叠于第三实施方式的鞋底的上表面部的示意性平面图。
[0030]图17为从后侧观看第四实施方式的鞋子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0031]图18(A)为表示对支撑构件赋予紧固力前的状态的示意图,图18(B)为表示对支撑构件赋予紧固力后的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例进行说明。对相同结构元件标注相同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各附图中,为了方便说明,将结构元件的一部分适当省略,或将其尺寸适当放大、缩小。附图是对应符号的朝向来观看。本说明书中所谓“固定”、“接触”,只要无特别明示,则除了两者直接满足所提及的条件的情况以外,也包括经由其他构件满足条件的情况。
[0033]对本说明书中所用的术语进行说明。使用图1来说明鞋子10的俯视时的位置关系。图1为将脚的骨骼模型重叠于鞋面14内的收容室18的内底面18a的平面图。设想四边外接于收容室18的内底面18a并且短边长度La达到最小的假想矩形16。将沿着所述假想矩形16的长边的方向设为“前后方向X”,将沿着其短边的方向设为“脚宽方向Y”。“前后方向X”的前侧设为脚尖侧,其后侧设为脚跟侧。“脚宽方向Y”的脚内侧设为脚的第一脚趾侧,脚外侧设为脚的第五脚趾侧。于设想通过大脚球的中心N1及小脚球的中心N2的中点N3、与脚后跟的中
心N4的直线时,“前后方向X”也为设想与所述直线平行的方向。而且,将围绕脚长方向X的轴线的方向称为“脚围方向”。而且,将通过将所述假想矩形16的短边长度La二等分的位置的沿着前后方向X的线称为鞋子10的“中心线CL1”。
[0034]人体的脚主要包含楔骨Ba、骰骨(cuboid bone)Bb、舟骨(navicular bone)Bc、距骨Bd、跟骨(calcaneal bone)Be、跖骨(metatarsal bone)Bf、趾骨Bg。脚的关节中,包含跖趾(Metatarsophalangea,MP)关节Ja、跖跗关节(Lisfranc's joint)Jb、距下关节(Subtalar joint)Jc。
[0035]“脚的中足部”是指从MP关节Ja到距下关节Jc的部分。脚的“纵弓”是指“内侧纵弓”与“外侧纵弓”的任一个。所谓“内侧纵弓”,是指在脚的脚内侧,处于从跟骨Be经由距骨Bd、舟骨Bc、内侧楔骨Ba直到第一跖骨Bf的大脚球为止的范围的区域。所谓“外侧纵弓”,是指在脚的脚外侧,处于从跟骨Be经由骰骨Bb直到第五跖骨Bf的小脚球为止的范围的区域。
[0036]所谓与鞋子的结构元件有关的“中足部”,是指俯视时,设想脚的中足部重叠的区域。将相对于鞋子10的全长Lb而位于距脚跟侧50%~75%的范围S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鞋子,包括:鞋面;紧固件,配置于穿着者的脚背的上方,能够对所述鞋面赋予将所述鞋面的脚宽方向两侧的部分拉近的紧固力;以及足弓支撑部,以能够传递对所述鞋面的脚宽方向的第一侧部分赋予的紧固力的方式设置,且能够从下侧支撑所述脚宽方向的第一侧的穿着者的脚的纵弓,所述第一侧部分具有:紧固力传递部,相对于所述足弓支撑部而设于所述脚宽方向的第一侧,以能够传递对所述第一侧部分赋予的所述紧固力的方式设置,所述紧固力传递部相较于所述足弓支撑部,脚围方向的伸缩性设定得更高。2.一种鞋子,包括:鞋面;紧固件,配置于穿着者的脚背的上方,能够对所述鞋面赋予将所述鞋面的脚宽方向两侧的部分拉近的紧固力;以及足弓支撑部,以能够传递对所述鞋面的脚宽方向的第一侧部分赋予的紧固力的方式设置,且能够从下侧支撑所述脚宽方向的第一侧的穿着者的脚的纵弓,所述第一侧部分具有:紧固力传递部,相对于所述足弓支撑部而设于所述脚宽方向的第一侧,以能够传递对所述第一侧部分赋予的所述紧固力的方式设置,所述紧固力传递部构成为,在欲将所述紧固件紧固时,相较于所述足弓支撑部而后传递有所述紧固力。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鞋子,其中,所述足弓支撑部设于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与所述鞋面分立,沿脚围方向呈带状延伸,所述支撑构件设于所述第一侧部分,包括设于所述支撑构件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的紧固件穿插部,所述紧固件穿插部在前后方向上空开间隔地设有多个。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鞋子,其中,所述支撑构件包括:宽幅部,设有所述足弓支撑部;以及多个窄幅部,从所述宽幅部向所述支撑构件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一端侧延伸,并且前后方向的宽度较所述宽幅部更窄,多个所述紧固件穿插部各自分别设于所述多个窄幅部。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子,其中所述鞋面包括设于脚宽方向的第二侧的第二侧部分,所述鞋子包括:限制部,设于所述第二侧部分,在处于利用所述足弓支撑部来支撑所述脚宽方向的第一侧的所述纵弓的状态时,能够限制所述穿着者的脚的向上的活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鞋子,其中,所述限制部在处于利用所述足弓支撑部来支撑所述脚宽方向的第一侧的所述纵弓的状态时,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仲谷政刚波多野元贵别所亜友高増翔小泽圭太中村浩基新阳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爱世克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