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7579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7: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提供了一种热交换装置,包括壳体、新风口、送风口、送风部、送风风路、回风口、排风口、排风部、排风风路和热交换素子。热交换素子使通过送风风路的空气和通过排风风路的空气互相交换能量,热交换素子包括送风出风面和排风出风面。送风出风面位于送风风路中;排风出风面位于排风风路中;送风出风面和排风出风面位于壳体中相同的一侧;热交换素子的下游侧设有相互隔绝的送风空间和排风空间,以及分隔送风空间和排风空间的隔板结构。通过隔板结构将送风空间和排风空间相互隔绝,使得热交换装置的排风空间和送风空间内不易产生乱流,进而使得送风风路和排风风路的下游侧中的空气流动更加顺畅,极大地提高了热交换装置的热交换能力。的热交换能力。的热交换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交换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热交换
,尤其涉及一种热交换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的热交换装置的壳体包括:相向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连通室外的新风口和排风口位于第一侧壁,连通室内的回风口和送风口位于第二侧壁,热交换素子位于壳体的中部,且热交换素子的位于送风风路中的送风出风面、和热交换素子的位于排风风路中的排风出风面位于壳体中相同的一侧。类似上述热交换装置,由于新风风机的马达处位于排风进风通道中,在排风风机的带动下排风进风通道的空气通过热交换器至排风风机的进风口时,会经过新风风机的马达处的间隙流入新风风机内,从而产生乱流现象,直接导致排风进风通道中流动的空气不顺畅;同样,由于排风风机的蜗壳位于新风进风通道中,在新风风机的带动下新风进风通道的空气通过热交换器至新风风机的进风口时,会经过排风风机的马达处的间隙流入新风风机内,也会相应产生乱流现象,从而导致新风进风通道的下游侧中流动的空气不顺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因热交换装置内新风风机和排风风机的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交换装置,包括:壳体,新风口,为供第二空间的空气进入所述壳体内的开口;送风口,为供进入所述壳体内的空气向第一空间吹出的开口;送风部,引导所述新风口进入的空气吹向所述送风口;送风风路,连通所述新风口和所述送风口;回风口,为供所述第一空间的空气进入所述壳体内的开口;排风口,为供进入所述壳体内的空气向所述第二空间吹出的开口;排风部,引导所述回风口进入的空气吹向所述排风口;排风风路,连通所述回风口和所述排风口;热交换素子,使通过所述送风风路的空气和通过所述排风风路的空气互相交换能量,所述热交换素子包括:送风出风面,位于所述送风风路中;排风出风面,位于所述排风风路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出风面和所述排风出风面位于所述壳体中相同的一侧;所述热交换素子的下游侧设有相互隔绝的送风空间和排风空间,以及分隔所述送风空间和所述排风空间的隔板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侧壁,设有所述新风口和所述排风口;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向设置,设有所述回风口和所述送风口;顶壁,连接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底壁,与所述顶壁相向设置;其中,所述热交换素子的所述送风出风面与所述顶壁所在平面形成的夹角,和所述热交换素子的所述排风出风面与所述底壁所在平面形成的夹角均大于0度且小于90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结构包括:送风隔板,从所述送风口侧往所述壳体的中部延伸;排风隔板,从所述排风口侧往所述壳体的中部延伸;纵隔板,与所述送风隔板和所述排风隔板相交,所述纵隔板一端与所述送风隔板的延伸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排风隔板的延伸端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瑞皮明飞霍仲芳牛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