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积相识别方法、装置及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7396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7: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沉积相识别方法、装置及系统,属于油气田开发地质技术领域。其中识别方法包括:对研究区进行古地貌恢复,得到研究区发生沉积后的古地貌图;将古地貌图转换为矢量构造图;在矢量构造图上沿物源方向选取一个计算剖面;在计算剖面上,选取若干沉积点,其中包括沉积最高点;根据各沉积点的坐标得到各沉积点相对于沉积最高点的坡降和水平位移;将各沉积点相对于沉积最高点的坡降和水平位移进行分阶段拟合,找出各阶段之间的拐点,以拐点处的坡降值作为临界坡降值;按照临界坡降值对各沉积相进行识别。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沉积相识别的准确性,并且通过临界坡降值可以定量的找出各沉积相之间的界限,准确的对沉积相的区域进行划分。分。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沉积相识别方法、装置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沉积相识别方法、装置及系统,属于油气田开发地质


技术介绍

[0002]近物源沉积储层良好的物性使其成为油气储集的良好场所,其中,冲积扇沉积储层和河流相沉积储层是近物源沉积体系中两个最重要的类型。这两个类型中冲积扇砂体以及河流相砂体可以形成岩性圈闭油气藏以及构造-岩性圈闭油气藏,并且这两类油气藏是我国勘探开发的主要阵地。
[0003]冲积扇沉积储层勘探的有利区是扇中的河道充填沉积;河流相沉积储层的有利区是心滩和点沙坝。因此,准确地识别近物源沉积体的沉积相在油气勘探开发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0004]现有识别的常规方法有以下几种:
[0005]1.通过测井曲线进行沉积相的识别和划分,例如申请公布号为CN 106597543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地层沉积相划分方法,该方法包括:对目的层段研究区域内的每口井的测井相进行研究,测定其电性特征参数和岩性特征参数来划分每口井不同层段的沉积微相,建立测井相模式;计算目的层段地震轴的地震属性,并在解释工作站中进行显示;将目的层段的地震属性显示文件从解释工作站中导出并转换成地震属性矢量图;将各个井点处测井相的坐标与地震属性矢量图上的地震数据体的平面坐标进行对应并赋予测井相的解释结果;根据相同坐标处的测井相以及地震属性图上的图形,定义每一块图形的沉积相;
[0006]2.通过地震资料识别沉积相,例如申请公布号为CN 109725348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基于地震资料识别沉积相的方法,该方法利用一组相对于目标区目的层段沉积相特征反应敏感的地震属性特征参数,实现同一分析时窗内地震属性特征参数的样本分类;进行同一分析时窗内单井沉积相与地震属性特征参数的样本对比,明确不同类别地震属性特征参数样本的沉积相属性,确定目标区相同地震属性特征参数的沉积相;
[0007]3.通过岩性录井资料对沉积相进行定量识别,例如申请公布号为CN 109324171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基于岩性统计的沉积相定量识别方法,该方法综合利用岩性录井资料,根据不同沉积相类型沉积岩垂向叠加样式的差异性,提出了基于岩性统计的沉积相定量识别图版,创新性的利用砂岩频率和砂地比两个参数联合表征砂岩、泥岩叠置样式从而对沉积相类型进行高效快速识别。
[0008]上述方法中,在进行沉积相识别时,要么需要钻井(岩心)、测井资料,要么需要地震资料,识别过程复杂。而且上述方法虽然能识别出目标区的沉积相类型,但是其仅仅用到地震属性或者岩性资料,并没有考虑地质构造对沉积相识别的影响,造成沉积相的识别并不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沉积相识别方法、装置及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对不同沉积相识别不准确的问题。
[00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沉积相识别方法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0011]对研究区进行古地貌恢复,得到研究区发生沉积后的古地貌图;
[0012]将所述古地貌图转换为矢量构造图;
[0013]在矢量构造图上沿物源方向选取一个计算剖面;
[0014]在计算剖面上,选取若干沉积点,其中包括沉积最高点;根据各沉积点的坐标得到各沉积点相对于沉积最高点的坡降和水平位移;
[0015]将各沉积点相对于沉积最高点的坡降和水平位移进行分阶段拟合,找出各阶段之间的拐点,以拐点处的坡降值作为临界坡降值;按照临界坡降值对各沉积相进行识别。
[0016]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沉积相识别装置的技术方案,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沉积相识别方法的技术方案。
[0017]本专利技术的沉积相识别方法、装置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基于不同的沉积相与物源区的相对发育位置不同,其沉积相区域所需的坡角是不相同的原理,以坡降为参数进行沉积相的识别。因此,本专利技术从体现地质构造的古地貌出发,恢复出三维古地貌图,接着将古地貌图转换为二维矢量图,在二维矢量图中沿物源方向的计算剖面上进行各沉积点坡降和水平位移的计算,得到以水平位移和坡降为坐标的一系列沉积点,对其进行拟合即可找出临界坡降值,通过临界坡降值对各沉积相进行识别提高了沉积相识别的准确性,并且通过临界坡降值可以定量的找出各沉积相之间的界限,准确的对沉积相的区域进行划分,为寻找油气有利区、提高油气采储量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0018]进一步的,上述沉积相识别方法、装置中,为了保证古地貌恢复的精准性,古地貌恢复是利用研究区的地层数据以及分层信息,通过差异压实分析法进行古地貌恢复。
[0019]进一步的,上述沉积相识别方法、装置中,为了提高古地貌恢复的精准性,通过差异压实分析法进行古地貌恢复的过程中还包括采用经验公式对沉积地层进行压实校正的步骤。
[0020]进一步的,上述沉积相识别方法、装置中,为了得到矢量构造图,通过Coredraw成图软件将所述古地貌图转换为矢量构造图。
[0021]进一步的,上述沉积相识别方法、装置中,为了更加快速、准确的实现分阶段拟合,分阶段拟合的方式为分阶段线性拟合。
[0022]进一步的,上述沉积相识别方法、装置中,为了实现两个沉积相的界限划分与识别,将各沉积点相对于沉积最高点的坡降和水平位移分两个阶段进行拟合,拟合后两个阶段的曲线均为直线。
[0023]进一步的,上述沉积相识别方法、装置中,为了提高沉积相识别的准确度,所述计算剖面为光滑的剖面。
[0024]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沉积相识别系统的技术方案,该系统包括:
[0025]古地貌恢复模块,用于对研究区进行古地貌恢复,得到研究区发生沉积后的古地貌图;
[0026]图像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古地貌图转换为矢量构造图;
[0027]计算剖面选取模块,用于在矢量构造图上沿物源方向选取一个计算剖面;
[0028]沉积点位置选取模块,用于在计算剖面上,选取若干沉积点,其中包括沉积最高点;根据各沉积点的坐标得到各沉积点相对于沉积最高点的坡降和水平位移;
[0029]临界坡降值确定模块,用于将各沉积点相对于沉积最高点的坡降和水平位移进行分阶段拟合,找出各阶段之间的拐点,以拐点处的坡降值作为临界坡降值;按照临界坡降值对各沉积相进行识别。
[0030]本专利技术的沉积相识别系统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该系统基于不同的沉积相与物源区的相对发育位置不同,其沉积相区域所需的坡角是不相同的原理,以坡降为参数进行沉积相的识别。因此,该系统从体现地质构造的古地貌出发,利用古地貌恢复模块恢复出三维古地貌图,接着利用图像转化模块将古地貌图转换为二维矢量图,进而根据沉积点确定模块在二维矢量图中沿物源方向的计算剖面上进行各沉积点坡降和水平位移的计算,得到以水平位移和坡降为坐标的一系列沉积点,最终根据临界坡降值确定模块对一系列沉积点进行拟合即可找出临界坡降值,通过临界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沉积相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对研究区进行古地貌恢复,得到研究区发生沉积后的古地貌图;将所述古地貌图转换为矢量构造图;在矢量构造图上沿物源方向选取一个计算剖面;在计算剖面上,选取若干沉积点,其中包括沉积最高点;根据各沉积点的坐标得到各沉积点相对于沉积最高点的坡降和水平位移;将各沉积点相对于沉积最高点的坡降和水平位移进行分阶段拟合,找出各阶段之间的拐点,以拐点处的坡降值作为临界坡降值;按照临界坡降值对各沉积相进行识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积相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古地貌恢复是利用研究区的地层数据以及分层信息,通过差异压实分析法进行古地貌恢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沉积相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差异压实分析法进行古地貌恢复的过程中还包括采用经验公式对沉积地层进行压实校正的步骤。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沉积相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Coredraw成图软件将所述古地貌图转换为矢量构造图。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积相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分阶段拟合的方式为分阶段线性拟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笛雷涛周家林郝廷曹桐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气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