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区域供热系统及其供热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772976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区域供热系统及其供热方法,包括液体加热装置,还包括与液体加热装置的输出端连通的分流器,所述分流器连通第一输出管路、第二输出管路,所述第一输出管路用于与加温软管相连,所述第二输出管路连通热交换装置的输入端,所述热交换装置的输出端连通液体加热装置的输入端;还包括设置在第二输出管路上的排气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区域供热系统及其供热方法,以实现对小型站场生产和生活供热的有效联动,降低冬季成本,减少能源浪费的目的。的目的。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区域供热系统及其供热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局部供热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区域供热系统及其供热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对于油田的生产生活过程而言,在冬季具有以下加热需求:一是为生活区域提供室内取暖,二是对设备管线进行热扫以避免结冰、减少结蜡等。现有技术中,对于站场面积较小、控制区域较小的小型采油站、采油厂、井场等区域,一般都是使用空调等电暖设备为生活区进行独立取暖,但是对于工作区域而言,其冬季热扫的热源一般采用站场锅炉加热的热水。可以看出,油田小型站场在冬季的生产、生活两方面的供热完全独立运行,两者无法有效联动,成本较高且能源消耗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区域供热系统及其供热方法,以实现对小型站场生产和生活供热的有效联动,降低冬季成本,减少能源浪费的目的。
[0004]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区域供热系统,包括液体加热装置,还包括与液体加热装置的输出端连通的分流器,所述分流器连通第一输出管路、第二输出管路,所述第一输出管路用于与加温软管相连,所述第二输出管路连通热交换装置的输入端,所述热交换装置的输出端连通液体加热装置的输入端;还包括设置在第二输出管路上的排气装置。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油田小型站场在冬季的生产、生活两方面的供热完全独立运行,两者无法有效联动、成本较高且能源消耗较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首先提出一种区域供热系统,本系统通过液体加热装置为液体加热,使加热后的液体进入分流器。本申请中分流器可作为加热后液体的临时存储容器,提供缓冲与混合空间,以保证进入下游的液体的压力、温度的均匀稳定。当然,分流器主要作用是用于分流出两条支路,即第一输出管路、第二输出管路;第一输出管路用于与加温软管相连,油田上对于冬季管线加温可采用软管人为喷射雾化的高温水流快速去冰,也可以采用将加温软管包覆、缠绕在现场管线外部,以提高管线表面温度,实现防止管线内部结冰的目的;第二输出管路用于向生活区域的热交换装置提供高温液体,使得在生活区的室内进行热交换,实现室内供暖效果。
[0006]本申请具体工作时,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通过分流器进行分流,如:在室外温度在0℃以上、工作区的设备管线没有结冰危害、但是生活区需要供暖生活时,分流器仅向第二输出管路提供液体;在室外温度在0℃以下时,分流器同时向第一输出管路和第二输出管路提供液体;或,始终保持对第二输出管路提供液体,同时间断向第一输出管路提供液体。在此工况下,由于本系统内液体总量是有损失的,因此需在系统适宜位置以连续或间断方式补充液体;补充液体的位置优选的设置在液体加热装置或液体加热装置的输入端。
[0007]本申请将油田小型站场的生活和生产供暖系统融为一体,能够减少设备安装量,
降低小型站场的建设成本;且使得为生活和生产的供暖系统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联动调控,能够有效避免燃料或电能的浪费,提高能源利用率。其中,在第二输出管路上设置排气装置,可以有效避免大量气体混杂在液体内进入下游生活区的热交换装置导致室内噪音过大的问题,降低本系统带来的室内噪音污染。
[0008]本申请的区域供热系统除了满足油田中小型的采油站、井场、配气站等站场使用之外,也可用于其余同时具有生产和生活需求的区域场景内。
[0009]进一步的,包括生活区、生产区,所述加温软管的末端位于生产区,所述液体加热装置位于生产区,所述热交换装置位于生活区。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输出管路上、热交换装置与液体加热装置之间均设置增压泵;所述液体加热装置的两端均设置流量计。经分流器分流进入第一输出管路的液体,由于有可能需要以喷射方式对现场的生产管线进行去冰作业,因此通过增压泵可以有效保证液体压力,进而有效喷出。而进入第二输出管路的由于其下游是位于生活区室内的热交换装置,因此压力更小、流速更慢,能够有利于在室内充分进行热交换,且还能够避免噪音过大,因此在第二输出管路上不设置增压泵。液体经过热交换装置后必然发生较大幅度的压降,为此通过热交换装置与液体加热装置之间的增压泵,将液体泵回至液体加热装置的输入端,实现循环加热的目的。此外,本方案还通过两端的流量计,判断液体加热装置加热过程中是否有液体泄漏、整个系统循环过程中液体的损耗量等数据,从而为本系统所需补充的液体量提供参考。
[0011]进一步的,所述分流器包括第一壳体、固定在第一壳体顶部的进液接头、固定在第一壳体底部的排液接头、活动穿过第一壳体底部的排液管,所述排液接头、排液管的轴线均竖直分布;所述排液接头用于连通第二输出管路,所述排液管用于连通第一输出管路;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排液管升降的升降机构。
[0012]其中,进液接头用于与液体加热装置的输出端进行连通,使得加热后的液体通过进液接头进入第一壳体内部。
[0013]排液接头固定在第一壳体底部,使得分流器内部即使是最底部的液体也能够在重力作用下自动流入排液接头内,以此保证向第二输出管路的稳定供液、从而保证在冬季常态下对生活区热交换装置的稳定供暖。对于生产区的供暖,通过活动穿过第一壳体底部的排液管实现液体供给,由于排液管穿过第一壳体底部,即是排液管的底端应位于第一壳体之外便于与第一输出管路相连,而排液管的顶端位于第一壳体之内接收液体,通过升降机构调整排液管的整体高度、即可调整排液管顶端进液位置的高度,以此可控制对生产区、生活区各自供液的能力:位于排液管顶部高度以下的液体,必然无法通过排液管进入第一输出管路,因此该部分液体可作为油田小型站场生活区冬季供暖的保障,避免顾及生产区域而导致生活区域无法供暖的非正常情况发生,始终保证在艰苦的野外站场工作条件下的一线工作人员的冬季生活基本质量。本申请中排液管顶端在分流器内部的高度根据实际站场布局情况、管线长度、气候情况、作业情况等进行适应性调整,相较于仅使用阀门进行启闭的方式而言,具有明显的灵活性和可调性。当然,在作业现场遭遇突发情况亟需供暖时,也可通过升降机构控制排液管下降至低位。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底部开设通孔,还包括固定在第一壳体底部的限位桶,所述限位桶底部开设与通孔同轴的螺纹孔;所述排液管自下而上依次穿过螺纹孔、通孔;所述
通孔的孔壁设置若干密封圈,所述排液管与通孔动密封配合;还包括固定在排液管外壁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位于通孔与螺纹孔之间,且限位件无法通过通孔和螺纹孔;限位件将排液管分隔为上、下分布的光管段、螺纹段,所述螺纹段与螺纹孔螺纹配合。
[0015]本方案通过限位桶与第一壳体的配合,实现对排液管的稳定连接和上下移动。具体的,限位桶固定在第一壳体底部,第一壳体底部的通孔与限位桶底部的螺纹孔同轴相对,使得排液管能够同时穿过。其中排液管由其上的限位件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为光管段,即表面光滑的常规管材,该部分穿过前述通孔,能够上下滑动;下部分为螺纹段,即表面设置有与螺纹孔相匹配的外螺纹,该部分穿过前述螺纹孔,能够通过旋转方式实现上下运动。
[0016]本方案在需要调整排液管高度时,只需通过任意方式驱动排液管旋转,排液管上的螺纹段沿限位件上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区域供热系统,包括液体加热装置(3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液体加热装置的输出端连通的分流器(31),所述分流器(31)连通第一输出管路(32)、第二输出管路(33),所述第一输出管路(32)用于与加温软管相连,所述第二输出管路(33)连通热交换装置(34)的输入端,所述热交换装置(34)的输出端连通液体加热装置的输入端;还包括设置在第二输出管路(33)上的排气装置(3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区域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生活区、生产区,所述加温软管的末端位于生产区,所述液体加热装置位于生产区,所述热交换装置(34)位于生活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区域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管路(32)上、热交换装置(34)与液体加热装置之间均设置增压泵(36);所述液体加热装置(30)的两端均设置流量计(3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区域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器(31)包括第一壳体(311)、固定在第一壳体(311)顶部的进液接头(312)、固定在第一壳体(311)底部的排液接头(314)、活动穿过第一壳体(311)底部的排液管(313),所述排液接头(314)、排液管(313)的轴线均竖直分布;所述排液接头(314)用于连通第二输出管路(33),所述排液管(313)用于连通第一输出管路(32);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排液管(313)升降的升降机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区域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311)底部开设通孔,还包括固定在第一壳体(311)底部的限位桶(316),所述限位桶(316)底部开设与通孔同轴的螺纹孔(317);所述排液管(313)自下而上依次穿过螺纹孔(317)、通孔;所述通孔的孔壁设置若干密封圈(315),所述排液管(313)与通孔动密封配合;还包括固定在排液管(313)外壁的限位件(318),所述限位件(318)位于通孔与螺纹孔(317)之间,且限位件(318)无法通过通孔和螺纹孔(317);限位件(318)将排液管(313)分隔为上、下分布的光管段(3131)、螺纹段(3132),所述螺纹段(3132)与螺纹孔(317)螺纹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区域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思佳刘省丹李林林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