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菌剂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7170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菌剂混合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微生物菌剂混合装置。其中包括安装于装置主体内的混合腔,所述混合腔底部采用振动元件进行封口,所述混合腔中部设有导流元件,所述导流元件包括中间导流部和边缘导流部,中间导流部便于混合时混合腔中间的微生物菌剂往上涌动,边缘导流部用于混合时混合腔边缘的微生物菌剂沿着边缘导流部向下流动;温度调节装置,用于调节微生物菌剂混合时的温度,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包括保温层、散热通道、冷却装置、储液腔和加热块,安装在振动元件下方的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拍打所述振动元件,使得混合腔内的微生物菌剂混合流动,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储液腔内填充液体的温度或混合腔壁温。于采集储液腔内填充液体的温度或混合腔壁温。于采集储液腔内填充液体的温度或混合腔壁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生物菌剂混合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菌剂混合装置
,尤其是一种微生物菌剂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微生物菌剂,又称为生物接种剂。是一类含有活的微生物的特定制品,用于植物生产,可获得特定的效应,能够促进植物生长、提高品质,增加产量等,而在这种效应的产生中,活性微生物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微生物菌剂不是以直接供给植物养分或者农药为目的,而是通过特定菌株在土壤中大量繁殖、活动,为植物提供所需的养分或抑制致病菊的生长。
[0003]微生物菌剂是由目标菌和辅助菌共同构成的复合菌剂,施入土壤后在辅助菌的协助下可以稳定繁殖,并最终在植物根际中形成优势菌。故在复合菌剂制备中需要将目标菌和辅助菌进行混合调配,在特定温度下对菌株进行合理时间混合调配可以提高微生物菌剂的抗旱、抗酸碱、抗极端温度等特性,能够在互相促进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作物逆境生存能力,而现有的菌剂混合装置只单纯具备混合作用,不能给菌剂混合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传统混合桨对底部的菌剂难以混合得当,使得菌剂混合效果不好,得到的菌剂抗性不佳,其必将导致目标菌株在土壤中难以较好地存活和繁衍,从而严重制约微生物菌剂整体功能的发挥。这也是当前微生物菌剂肥效不稳定所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生物菌剂混合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微生物菌剂混合装置,其中包括:
[0006]装置主体;
[0007]安装于装置主体内的混合腔,所述混合腔底部采用振动元件进行封口,所述混合腔中部设有导流元件,所述导流元件包括中间导流部和边缘导流部,中间导流部便于混合时混合腔中间的微生物菌剂往上涌动,边缘导流部用于混合时混合腔边缘的微生物菌剂沿着边缘导流部向下流动;
[0008]温度调节装置,用于调节微生物菌剂混合时的温度,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包括保温层、散热通道、冷却装置、储液腔和加热块,所述储液腔包覆混合腔外壁,介于储液腔和装置主体之间设有保温层,所述装置主体开设有连接至储液腔外壁的散热通道,所述冷却装置并列安装于散热通道内的储液腔外壁,所述加热块安装于储液腔内壁下部;
[0009]安装在振动元件下方的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拍打所述振动元件,使得混合腔内的微生物菌剂混合流动,
[0010]温度传感器,安装于储液腔内壁,用于采集储液腔内填充液体的温度或混合腔壁温;
[0011]安装于装置主体外壁一侧的控制盘,用于调控温度调节装置工作及温度显示。
[0012]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多个所述冷却装置可并联安装于储液腔外壁,所
述冷却装置包括散热片、隔热棉、导冷块、冷端风扇和制冷片,所述散热片紧贴储液腔外壁安装,所述隔热棉安装在散热片,所述隔热棉中间安装有制冷片,所述制冷片紧贴储液腔外壁,所述隔热棉外部固定连接有导冷块,所述导冷块外部安装有冷端风扇,冷端风扇和制冷片并联接入控制盘的电源输出端口。
[0013]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凸轮、传动杆、环状通孔、滚槽、击打块、安装座、连接销、滚轮和保护膜,所述电机安装于装置主体下部的底座上,底座上部安装有安装座,底座顶部开设有供传动杆上下活动的通槽,所述传动杆设有环状通孔和滚槽,所述滚槽内设有滚轮,滚槽可相对于滚轮上下移动,所述连接销穿过环状通孔和滚轮与安装座连接,所述电机输出轴连接凸轮,所述凸轮与传动杆底部接触,用于电机驱动凸轮时,传动杆上下传动使得击打块拍击振动元件,完成混合腔内的微生物菌剂混合流动。
[0014]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中,所述混合腔底部一侧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管道上设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控制盘内的主控单元输出端口电连接。
[0015]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中,所述储液腔顶部设有注液口,所述储液腔底部设有排液口,所述储液腔内部填充水或冷却液。
[0016]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中,为实现温度即时显示功能,所述控制盘内置主控单元,所述主控单元芯片型号为STM32F104,控制盘表盘过盈连接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主控单元的信号端口电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与主控单元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控制盘表面还设有按键盘及按钮,用于上下调节温度或控制相应设备动作。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改进,所述装置主体顶部铰接有与混合腔顶部开口适配的顶盖,便于混合时温度保持,避免内外温差较大时不易调控。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温层可选岩棉纤维或玻璃纤维,用于储液腔温度保持,减少能量流失的同时减少储液腔与装置主体的振动磨损,降低噪音。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改进,振动元件为聚四氟乙烯膜,底部设有保护膜,用于击打块直接拍击保护膜作用于振动元件。
[0020]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中,导流元件为一块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中间导流部的中部开设有大孔,所述中间导流部和边缘导流部之间开设有9个小孔,所述大孔的直径为43mm,四周的小孔直径为14mm。
[0021]进一步地,所述小孔的开孔方向与竖直方向呈45
°
夹角,可避免符合菌剂上推时从小孔中上涌,又可促进复合菌剂从小孔中下流。
[0022]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中,所述温度传感器型号为PT100铂热电阻,性能稳定,耐腐蚀性强。
[0023]本专利技术可以为微生物菌剂混合时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微生物菌剂的混合,利用传动杆向上运动,并顶着振动元件成上凸状时,推动复合菌剂从中间导流块之间的中心大孔涌出,形成中心的向上流动;当传动杆下行至最低点时,振动元件也随之回落至最低点,成下凹形,造成负压使容器内的流体从四周小孔回流到混合腔底部的小室内,完成一次循环流动。如此往复,达到混合腔内的复合菌剂完全混合。
[0024]通过储液腔内的温度传感器采集混合腔壁温,通过控制盘上的显示屏进行显示:若温度低于25℃时,按下控制盘上的加热按钮,加热块对填充液进行加热,待加热至35℃时,将复合菌剂导入混合腔内,持续升温至37℃时关闭加热进行温度保持;若温度高于37℃
时,按下控制盘上的冷却按钮,制冷片和冷端风扇一起工作,对混合腔外壁进行降温处理,待冷却至35℃时,将复合菌剂导入混合腔内,缓慢升温至37℃时关闭加热进行温度保持。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冷却装置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传动杆连接示意图。
[0028]图4为本专利技术混合时复合菌剂流动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装置主体1、混合腔2、保温层3、散热通道4、冷却装置5、散热片501、隔热棉502、导冷块503、冷端风扇504、制冷片505、储液腔6、水7、出料口8、底座9、电机10、凸轮11、传动杆12、环状通孔1201、滚槽1202、击打块1203、安装座13、连接销14、滚轮1401、保护膜15、振动元件16、中间导流部17、边缘导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生物菌剂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主体(1);安装于装置主体(1)内的混合腔(2),所述混合腔(2)底部采用振动元件(16)进行封口,所述混合腔(2)中部设有导流元件,所述导流元件包括中间导流部(17)和边缘导流部(18);温度调节装置,用于调节微生物菌剂混合时的温度,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包括保温层(3)、散热通道(4)、冷却装置(5)、储液腔(6)和加热块(22),所述储液腔(6)包覆混合腔(2)外壁,介于储液腔(6)和装置主体(1)之间设有保温层(3),所述装置主体(1)开设有连接至储液腔(6)外壁的散热通道(4),所述冷却装置(5)并列安装于散热通道(4)内的储液腔(6)外壁,所述加热块(22)安装于储液腔(6)内壁下部;安装在振动元件(16)下方的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拍打所述振动元件(16),使得混合腔(2)内的微生物菌剂混合流动;温度传感器(19),安装于储液腔(6)内壁,用于采集或混合腔(2)壁温;安装于装置主体(1)外壁一侧的控制盘(20),用于调控温度调节装置工作及温度显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菌剂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冷却装置(5)并联安装于储液腔(6)外壁,所述冷却装置(5)包括散热片(501)、隔热棉(502)、导冷块(503)、冷端风扇(504)和制冷片(505),所述散热片(501)紧贴储液腔(6)外壁安装,所述隔热棉(502)安装在散热片(501),所述隔热棉(502)中间安装有制冷片(505),所述制冷片(505)紧贴储液腔(6)外壁,所述隔热棉(502)外部固定连接有导冷块(503),所述导冷块(503)外部安装有冷端风扇(504),冷端风扇(504)和制冷片(505)并联接入控制盘(20)的电源输出端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菌剂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10)、凸轮(11)、传动杆(12)、环状通孔(1201)、滚槽(1202)、击打块(1203)、安装座(13)、连接销(14)和滚轮(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维亚李金林黄丽骆瑜刘志斌汪保林万汉坤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市检验检测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