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术前单髁置换影像学评价的辅助固定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7163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术前单髁置换影像学评价的辅助固定支具,包括侧方限位件、固定连接件、抵压安装件和关节驱动件;侧方限位件成对设置,具有连接在一起的第一侧板都和第二侧板,两个侧板分别置于患者腿部的股骨和胫骨两侧,将患者腿部保持在一定角度;固定连接件,有两个,分别与两个第一侧板或两个第二侧板连接,使两个第一侧板或两个第二侧板相互保持平行;抵压安装件,有两对,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一侧板和两个第二侧板上;关节驱动件,至少为一个,安装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连的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辅助固定支具,可以推动患者膝关节保持内翻或外翻,并进行X光拍摄,不再需要医生手动保持,医生不需要在射线环境中暴露,因而更加安全。全。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术前单髁置换影像学评价的辅助固定支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辅助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术前单髁置换影像学评价的辅助固定支具。

技术介绍

[0002]膝关节单髁关节置换术,是一种介于膝关节截骨术和全膝关节置换术之间的治疗膝关节内外侧踝的治疗手段;即当膝关节所包含的内侧间室、外侧间室和髌骨间室这三个间室中的一个间室发生病变时,针对产生病变的间室进行置换的手术。膝关节单髁关节置换术与截骨术相比,具有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康复快的特点,长期结果要优于截骨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相比,具有手术小,保留后交叉韧带,骨量保留多,出血少,康复快的优点。
[0003]单髁关节置换术对于适应症的选择要求特别严格,在做单髁关节置换术前需要对患者腿部进行X光拍照,对关节间室的软股进行观察并选择适应症;在进行X光拍照时,需要将患者的股骨固定,然后用力将膝关节内翻或外翻至应力位,将患者的软骨关节间隙显露出来,只有如此,医生才能对拍出来的X光片上的软骨关节进行观察,并对适应症做出选择。
[0004]现在通常的做法是,医生戴上防护手套,穿上铅衣,用手臂的力量去给膝关节做内翻或外翻,然后在放射线上暴露。然而这种方法,会让医生暴露在射线环境中,虽然做有防护,当经常性的暴露,仍会对医生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0005]中国专利文献CN209847211U公开了一种单腿用膝关节内外翻应力位支架,其通过束缚大腿,推动小腿左右摆动的方式,对膝关节进行内外翻;中国专利文献CN209847212U公开了一种双腿膝关节内外翻应力位支架,其通过固定两个大腿,推动两个小腿向内或向外摆动的方式,对膝关节进行内外翻;中国专利文献CN210019388U公开了一种用于获取膝关节X射线影像的三点弯曲推力仪,其通过从一侧对大腿和小腿进行限位,从另一侧对膝关节进行推动的方式,对膝关节进行内外翻;中国专利文献CN211325199U 公开了一种膝关节内外翻装置,其在用于固定大腿的大腿固定部和用于固定小腿的小腿固定部之间设置可伸缩的内翻部和外翻部,通过将内翻部伸长或将外翻部伸长,实现膝关节的内外翻;中国专利文献CN211325120U公开了一种膝关节内翻或外翻应力位X线摄影辅助固定装置,其通过设置若干具有固定卡口的垫子,并通过错位摆放,实现的对膝关节的内外翻。上述专利文献中提供的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基本是对直腿进行操作,也就是说,将腿伸直后,将大腿固定,推动小腿相对大腿摆动,实现膝关节位置的内外翻;然而对于判断是否可以进行单髁关节置换来说,直腿状态下进行膝关节内外翻所得到的影像并不能够使用,而是需要先将大腿与小腿之间成约150
°‑
170
°
的夹角,再对膝关节位置进行内外翻,如此能够最大程度将内侧间室、外侧间室及髌骨间室这三个位置拍摄清楚,从而能够准确地判定是否适宜做膝关节单髁关节置换术,以上专利文献中公开的技术方案,均无法实现上述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6]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膝关节内外翻装置无法对
大小腿屈曲成特定角度的膝关节进行应力位内外翻,人工辅助又会对人体造成辐射损伤的技术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对大小腿屈曲成特定角度的膝关节进行应力位内外翻的固定支具。
[0007]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术前单髁置换影像学评价的辅助固定支具设备,包括:
[0008]侧方限位件,成对设置,具有端部成一定角度连接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
[0009]固定连接件,为两个,一个用于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并使两个所述第一侧板保持平行;另一个用于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侧板并使两个所述第二侧板保持平行;
[0010]抵压安装件,为两对,一对相对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一侧板上,另一对相对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二侧板上;
[0011]关节驱动件,至少为一个,安装在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连接的位置,适于推动膝关节内翻或外翻。
[00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连接件包括:
[0013]固定连接板,为两个,分别用于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或两个所述第二侧板固定连接;
[0014]幅度限位板,为两个,可快速拆装地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固定连接板的首端中间和尾端中间。
[001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幅度限位板的一端设有两个限位螺纹孔,与两个所述限位螺纹孔相对的所述固定连接板上,设有两个固定连接通孔,两个固定连接螺栓穿过所述固定连接通孔后与所述限位螺纹孔螺接;
[0016]所述幅度限位板的另一端开设有两个限位通孔,与两个所述限位通孔相对的所述固定连接板上,设有两个固定插拔栓,两个所述固定插拔栓可插拔地安装在两个所述限位通孔内部;所述固定插拔栓的外径小于所述限位通孔的内径;
[0017]所述幅度限位板的侧面上还开设有至少一个横穿两个所述限位通孔的侧穿孔,释放栓可插拔地安装在所述侧穿孔内部,用于限制所述固定插拔栓的插入深度。
[001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抵压安装件包括:
[0019]抵压安装轴,螺接在所述第一侧板或所述第二侧板上;
[0020]手柄,固定设置在所述抵压安装轴的外端;
[0021]抵压球,固定设置在所述抵压安装轴的内端;
[0022]第一抵压安装板,通过抵压安装孔套设在所述抵压安装轴上,且所述抵压安装孔的内径小于所述抵压球的直径;
[0023]第二抵压安装板,与所述第一抵压安装板扣接,中部形成有容纳所述抵压球的空间;所述第二抵压安装板的远离所述第一抵压安装板的一侧,设有弧形抵压面。
[002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抵压安装轴同时穿过所述固定连接件和所述侧方限位件设置。
[002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关节驱动件包括:
[0026]螺纹轴,螺接在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连接处;
[0027]驱动手柄,固定设置在所述螺纹轴的外端;
[0028]方形转盘,固定设置在所述螺纹轴的内端;
[0029]第一推板,通过在中心位置设置的圆形通孔套设在所述螺纹轴上,位于所述驱动
手柄和所述方形转盘之间;
[0030]第二推板,与所述第一推板扣接,并在中部形成有供所述方形转盘转动的圆形内腔;所述第二推板的远离所述第一推板的一侧为关节驱动面。
[003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延长板,适于与所述第一侧板或所述第二侧板连接;
[0032]所述延长板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安装通孔,所述第一侧板或所述第二侧板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安装通孔,所述延长板通过穿过所述第一安装通孔和所述第二安装通孔安装的安装螺栓,与所述第一侧板或所述第二侧板连接。
[003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通过角度控制结构可转动连接;
[0034]所述角度控制结构包括:
[0035]U型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的端部,两个相对的内侧面上固定设有两个相对的角度限位圆环,所述角度限位圆环具有若干连续设置的锯齿形凹槽以及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术前单髁置换影像学评价的辅助固定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侧方限位件(1),成对设置,具有端部成一定角度连接的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固定连接件(2),为两个,一个用于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侧板(11)并使两个所述第一侧板(11)保持平行;另一个用于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侧板(12)并使两个所述第二侧板(12)保持平行;抵压安装件(3),为两对,一对相对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一侧板(11)上,另一对相对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二侧板(12)上;关节驱动件(4),至少为一个,安装在所述第一侧板(11)和所述第二侧板(12)连接的位置,适于推动膝关节内翻或外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固定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连接件(2)包括:固定连接板(21),为两个,分别用于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11)或两个所述第二侧板(12)固定连接;幅度限位板(22),为两个,可快速拆装地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固定连接板(21)的首端中间和尾端中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固定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幅度限位板(22)的一端设有两个限位螺纹孔(220),与两个所述限位螺纹孔(220)相对的所述固定连接板(21)上,设有两个固定连接通孔(210),两个固定连接螺栓(23)穿过所述固定连接通孔(210)后与所述限位螺纹孔(220)螺接;所述幅度限位板(22)的另一端开设有两个限位通孔(221),与两个所述限位通孔(221)相对的所述固定连接板(21)上,设有两个固定插拔栓(211),两个所述固定插拔栓(211)可插拔地安装在两个所述限位通孔(221)内部;所述固定插拔栓(211)的外径小于所述限位通孔(221)的内径;所述幅度限位板(22)的侧面上还开设有至少一个横穿两个所述限位通孔(221)的侧穿孔(222),释放栓(223)可插拔地安装在所述侧穿孔(222)内部,用于限制所述固定插拔栓(211)的插入深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固定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压安装件(3)包括:抵压安装轴(31),螺接在所述第一侧板(11)或所述第二侧板(12)上;手柄(32),固定设置在所述抵压安装轴(31)的外端;抵压球(33),固定设置在所述抵压安装轴(31)的内端;第一抵压安装板(34),通过抵压安装孔(340)套设在所述抵压安装轴(31)上,且所述抵压安装孔(340)的内径小于所述抵压球(33)的直径;第二抵压安装板(35),与所述第一抵压安装板(34)扣接,中部形成有容纳所述抵压球(33)的空间;所述第二抵压安装板(35)的远离所述第一抵压安装板(34)的一侧,设有弧形抵压面(35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辅助固定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压安装轴(31)同时穿过所述固定连接件(2)和所述侧方限位件(1)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固定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节驱动件(4)包括:螺纹轴(41),螺接在所述第一侧板(11)和所述第二侧板(12)的连接处;
驱动手柄(42),固定设置在所述螺纹轴(41)的外端;方形转盘(43),固定设置在所述螺纹轴(41)的内端;第一推板(44),通过在中心位置设置的圆形通孔(440)套设在所述螺纹轴(41)上,位于所述驱动手柄(42)和所述方形转盘(43)之间;第二推板(45),与所述第一推板(44)扣接,并在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均馨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