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7163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2:4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底座,包括:第一充电线圈、第二充电线圈、传热结构和传动结构;所述传热结构设有第一腔体,所述传热结构与所述第一充电线圈相邻设置,且与所述第二充电线圈不相邻;所述传动结构用于承载待充电设备;所述传动结构设有第二腔体,且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其中,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内的压力跟随所述第一充电线圈的温度变化,并且在所述压力变化的驱动下所述传动结构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待充电设备处于所述第一充电线圈的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待充电设备处于所述第二充电线圈的位置。待充电设备处于所述第二充电线圈的位置。待充电设备处于所述第二充电线圈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线充电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电子产品
,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发展,无线充电配置逐渐成为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标准配置,并且无线充电的功率也在逐步增大。然而,受限于充电线圈的转换效率,充电功率越大则充电过程中损耗的功率也越大,其中一部分功率会转化为热量使无线充电装置和被充电的电子设备温度升高,甚至可能存在温度过高导致电池爆炸的风险。
[0003]为了避免长时间大功率充电导致的温升过高,目前通常采用的方案是在温度达到一定阈值时,限制充电功率来延缓温度上升。这种通过限制充电功率方式虽然可以延缓温度上升,但是也导致了充电速度的降低,不能满足大功率快速充电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底座,以解决目前的无线充电方式由于充电温升导致充电功率受限,而不能满足大功率快速充电需求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000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包括:
[0007]第一充电线圈和第二充电线圈;以及,
[0008]传热结构,所述传热结构设有第一腔体,所述传热结构与所述第一充电线圈相邻设置,且与所述第二充电线圈不相邻;
[0009]传动结构,所述传动结构用于承载待充电设备;所述传动结构设有第二腔体,且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
[0010]其中,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内的压力跟随所述第一充电线圈的温度变化,并且在所述压力变化的驱动下所述传动结构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待充电设备处于所述第一充电线圈的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待充电设备处于所述第二充电线圈的位置。
[0011]这样,本申请的上述方案中采用双充电线圈的设计,并通过传热结构将第一充电线圈的温度变化转换为对传动结构的驱动力,可以使得传动结构所承载的待充电设备能够在第一充电线圈和第二充电线圈之间往复移动,即该待充电设备能够在两个充电线圈之间切换进行充电,从而在无线充电过程中,当第一充电线圈充电时的温度过高时,可以通过传热结构和传动结构的配合,将待充电设备切换到第二充电线圈进行充电,以及在第一充电线圈的温度降低时,还可以通过传热结构和传动结构的配合,将待充电设备恢复到第一充电线圈进行充电,以避免充电线圈和电子设备在充电时的温度过高,并且可以避免由于充电线圈的温度过高导致充电功率受限,以保证待充电设备可以持续大功率充电,进而满足了电子设备的持续大功率充电需求。
附图说明
[0012]图1表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装置的分解示意图之一;
[0013]图2表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装置的分解示意图之二;
[0014]图3表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承载支架移动过程的示意图之一;
[0015]图4表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承载支架移动过程的示意图之二;
[0016]图5表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承载支架移动过程的示意图之三;
[0017]图6表示本申请实施例的传热结构和传动结构的示意图;
[0018]图7表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散热结构的气流方向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
[0020]11、第一充电线圈;
[0021]12、第二充电线圈;
[0022]13、壳体;131、第一壳体部;132、第二壳体部;
[0023]14、底座;141、第三壳体部;1410、排风口;142、第四壳体部;
[0024]15、传热结构;
[0025]16、传动结构;161、固定管;1610、开孔;162、移动组件;1621、承载支架;1622、移动杆;
[0026]17、第一散热结构;
[0027]18、第二散热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申请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申请,并且能够将本申请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29]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包括:第一充电线圈11和第二充电线圈12;以及传热结构15和传动结构16。
[0030]所述传热结构15设有第一腔体,所述传热结构15与所述第一充电线圈11相邻设置,且与所述第二充电线圈12不相邻;所述传动结构16用于承载待充电设备;所述传动结构16设有第二腔体,且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
[0031]其中,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内的压力跟随所述第一充电线圈11的温度变化,并且在所述压力变化的驱动下所述传动结构16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待充电设备处于所述第一充电线圈11的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待充电设备处于所述第二充电线圈12的位置。
[0032]可选地,所述第一腔体内填充有热膨胀气体或液体;例如:第一腔体内可以选择填充热膨胀系数较高的气体或液体,以使得在温度升高时,该腔体内的气体或液体的体积能够具有较明显的变化,从而保证该无线充电装置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0033]例如:所述传热结构15可以与所述第一充电线圈11相邻设置,且与所述第二充电线圈12不相邻(参见图1该传热结构15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一充电线圈11的右侧)。当所述传动结构16处于所述第一充电线圈11的位置(即第一位置)时,该传动结构16所承载的待充电
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充电线圈11进行充电,所述传热结构15吸收所述第一充电线圈11在充电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第一腔体内的热膨胀气体或液体受热膨胀而压力增加。由于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连通,当第一腔体内的气体或液体膨胀时,会有部分气体或液体进入第二腔体,从而对传动结构16产生推力,可以驱动该传动结构16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移动,即所述待充电设备远离所述第一充电线圈11并靠近所述第二充电线圈12移动。
[0034]当所述第一充电线圈11的温升达到第一门限时,所述传动结构16移动到所述第二充电线圈12的位置(即第二位置)时,该传动结构16所承载的待充电设备通过所述第二充电线圈12进行充电,该第一充电线圈11不对外进行充电时温度逐渐降低,所产生的热量也逐渐降低,第一腔体内的热膨胀气体或液体的体积收缩而压力降低,第二腔体内的部分气体或液体进入第一腔体,从而对传动结构16产生“拉力”(即传动结构16外部大气压强对传动结构16产生的推力),可以驱动该传动结构16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移动,即所述待充电设备远离所述第二充电线圈12并靠近所述第一充电线圈11移动。在该第一充电线圈11的温度降低量低于第二门限的情况下,该移动结构16恢复到所述第一充电线圈11的位置,以通过所述第一充电线圈11继续进行充电,如此往复。该方案可以避免无线充电过程中,充电线圈和电子设备的温度过高,并且可以避免由于充电线圈的温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充电线圈和第二充电线圈;以及,传热结构,所述传热结构设有第一腔体,所述传热结构与所述第一充电线圈相邻设置,且与所述第二充电线圈不相邻;传动结构,所述传动结构用于承载待充电设备;所述传动结构设有第二腔体,且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其中,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内的压力跟随所述第一充电线圈的温度变化,并且在所述压力变化的驱动下所述传动结构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待充电设备处于所述第一充电线圈的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待充电设备处于所述第二充电线圈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结构包括传热管,所述传热管的腔体形成为所述第一腔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结构包括:固定管,所述固定管与所述传热结构连接;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用于承载所述待充电设备,且所述移动组件与所述固定管连接;其中,所述固定管的腔体形成为所述第二腔体;或者,所述固定管的腔体形成为所述第二腔体的一部分,所述第二腔体的另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移动组件;在所述压力变化的驱动下所述移动组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包括:承载支架,所述承载支架用于承载待充电设备;移动杆,所述承载支架固定于所述移动杆上,所述移动杆与所述固定管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自力段霈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