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7156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2:4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壳体组件包括图案可视区和非可视区,图案可视区包括:电子墨水层;第一图案组件,第一图案组件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第一子图案结构层,第一子图案结构层包括第一电极图案层、第一绝缘基材和第一导线层,第一电极图案层包括间隔绝缘设置的第一图案区和第一非图案区,不同的第一子图案结构层中的第一电极图案层的第一图案区的图案不同;第二组件,第二组件设置在电子墨水层第二表面的一侧,第二组件包括绝缘层和电极层;光学镀膜层,光学镀膜层设置在第二组件远离电子墨水层的一侧;基体,基体设置在光学镀膜层远离电子墨水层的一侧。由此,壳体组件可显示不同的图案,显示不再单一。显示不再单一。显示不再单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电子领域,具体地,涉及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了人们不可或缺的工具。消费者在面对琳琅满目的移动终端产品时,不仅需要考虑产品的功能是否满足自身需求,还会考虑产品的外观,也就是说,目前消费者在选择移动终端产品时,也会将产品的外观作为是否选购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随着移动终端的迭代,各品牌的移动终端外形逐渐趋于同质化,外观辨识度较差,并且,移动终端在出厂之后,其颜色和图案通常是固定不变的,长时间容易产生审美疲劳。
[0003]目前,移动终端的壳体仍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旨在至少一定程度上缓解或解决上述提及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0005]在本申请的一方面,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图案可视区和非可视区,所述图案可视区包括:电子墨水层,所述电子墨水层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图案组件,所述第一图案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图案组件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第一子图案结构层,其中,每个所述第一子图案结构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图案层、第一绝缘基材和第一导线层,所述第一电极图案层包括间隔绝缘设置的第一图案区和第一非图案区,所述第一导线层与所述第一图案区通过贯穿所述第一绝缘基材的第一导电柱电连接,其中,不同的所述第一子图案结构层中的第一电极图案层的第一图案区的图案不同;第二组件,所述第二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所述第二组件包括绝缘层和设置于所述绝缘层的表面上的电极层;光学镀膜层,所述光学镀膜层设置在所述第二组件远离所述电子墨水层的一侧;基体,所述基体设置在所述光学镀膜层远离所述电子墨水层的一侧。由此,可以设置具有不同图案的层结构,使得壳体组件可以显示不同的图案,显示不再单一,用户体验较佳。
[0006]在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前面所述的壳体组件;显示屏组件,所述显示屏组件与所述壳体组件相连,且所述显示屏组件和所述壳体组件之间限定出安装空间,其中,所述壳体组件中的基体远离所述安装空间设置;以及主板,所述主板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内且与所述显示屏组件电连接。由此,该电子设备具有有前面所述的壳体组件所具有的全部特征以及优点,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07]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08]图1显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示例的壳体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09]图2显示了根据本申请另一个示例的壳体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0]图3至图5显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中第一图案组件包括三个第一子图案结构层的情况,其中,图3(A)示出了第1个第一子图案结构层的第一电极图案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B)示出了第1个第一子图案结构层的第一导线层(第一子导线片)、第三导线层、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第一导线、第二导线等;图4(A)示出了第2个第一子图案结构层的第一电极图案层的结构示意图,图4(B)示出了第2个第一子图案结构层的第一导线层(第一子导线片)、第三导线层、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第一导线、第二导线等;图5(A)示出了第3个第一子图案结构层的第一电极图案层的结构示意图,图5(B)示出了第3个第一子图案结构层的第一导线层(第一子导线片)、第三导线层、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第三导电片、第一导线、第二导线、第一Pin脚等;
[0011]图6显示了根据本申请又一个示例的壳体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2]图7至图9显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示例中第二图案组件包括三个第二子图案结构层的情况,其中,图7(A)示出了第1个第二子图案结构层的第二电极图案层的结构示意图,图7(B)示出了第1个第二子图案结构层的第二导线层(第二子导线片)、第四导线层、第四导电片、第五导电片、第三导线、第四导线等;图8(A)示出了第2个第二子图案结构层的第二电极图案层的结构示意图,图8(B)示出了第2个第二子图案结构层的第二导线层(第二子导线片)、第四导线层、第四导电片、第五导电片、第三导线、第四导线等;图9(A)示出了第3个第二子图案结构层的第二电极图案层的结构示意图,图9(B)示出了第3个第二子图案结构层的第二导线层(第二子导线片)、第四导线层、第四导电片、第五导电片、第六导电片、第三导线、第四导线、第二Pin脚等;
[0013]图10显示了根据本申请又一个示例的壳体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4]图11显示了根据本申请又一个示例的壳体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5]图12显示了根据本申请又一个示例的壳体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6]图13显示了根据本申请又一个示例的壳体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7]图14显示了根据本申请又一个示例的壳体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8]图15显示了电子墨水层的一种状态的示意图;
[0019]图16显示了电子墨水层的另一种状态的示意图;
[0020]图17显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示例的光学镀膜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18显示了根据本申请另一个示例的光学镀膜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19显示了根据本申请又一个示例的光学镀膜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0显示了根据本申请又一个示例的光学镀膜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1显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示例的壳体组件不同通电状态的示意图;
[0025]图22显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示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1000:壳体组件;2000:电子设备;100:电子墨水层;110:第一表面;120:第二表面;130:微胶囊颗粒;131:白色氧化钛颗粒;132:黑色碳颗粒;133:电泳液;200:第一子图案结构层;300:第二子图案结构层;211:第一图案区;311:第二图案区;211

1:第一子图案区;311

1:第二子图案区;212:第一非图案区;312:第二非图案区;220:第一绝缘基材;320:第二绝缘基材;420:第三绝缘基材;230:第一导线层;330:第二导线层;240:第三导线层;340:
第四导线层;231:第一子导线片;331:第二子导线片;250:第一导电片;260:第二导电片;290:第三导电片;350:第四导电片;360:第五导电片;390:第六导电片;270:第一导线;280:第二导线;370:第三导线;380:第四导线;400:背景色组件;410:正面电极层;500:光学镀膜层;510:第一子镀膜层;520:第二子镀膜层;530:第三子镀膜层;540:镀膜基体层;600:基体;700:封框胶;800:防水阻隔层;10:第一导电柱;20:第二导电柱;40:第三导电柱;50:第四导电柱;60:第五导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图案可视区和非可视区,所述图案可视区包括:电子墨水层,所述电子墨水层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图案组件,所述第一图案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图案组件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第一子图案结构层,其中,每个所述第一子图案结构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图案层、第一绝缘基材和第一导线层,所述第一电极图案层包括间隔绝缘设置的第一图案区和第一非图案区,所述第一导线层与所述第一图案区通过贯穿所述第一绝缘基材的第一导电柱电连接,其中,不同的所述第一子图案结构层中的第一电极图案层的第一图案区的图案不同;第二组件,所述第二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所述第二组件包括绝缘层和设置于所述绝缘层的表面上的电极层,光学镀膜层,所述光学镀膜层设置在所述第二组件远离所述电子墨水层的一侧;基体,所述基体设置在所述光学镀膜层远离所述电子墨水层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件为第二图案组件,所述第二图案组件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第二子图案结构层,且所述第二子图案结构层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子图案结构层的数量相等,其中,每个所述第二子图案结构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二电极图案层、第二绝缘基材和第二导线层,所述第二电极图案层包括间隔绝缘设置的第二图案区和第二非图案区,所述第二导线层与所述第二图案区通过贯穿所述第二绝缘基材的第二导电柱电连接,其中,不同的所述第二子图案结构层中的第二电极图案层的第二图案区的图案不同;或者,所述第二组件为背景色组件,所述背景色组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整面电极层和第三绝缘基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子图案结构层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导线层同层且间隔设置的第三导线层,所述第三导线层与所述第一非图案区通过贯穿所述第一绝缘基材的第三导电柱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子图案结构层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导线层同层且间隔设置的第四导线层,所述第四导线层与所述第二非图案区通过贯穿所述第二绝缘基材的第四导电柱电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图案区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子图案区,所述第一导线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子导线片,多个所述第一子图案区与多个所述第一子导线片一一对应电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图案区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子图案区,所述第二导线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子导线片,多个所述第二子图案区与多个所述第二子导线片一一对应电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子图案结构层中的所述第一绝缘基材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非可视区,定义所述非可视区中的所述第一绝缘基材的部分为第一绝缘部,在所述第一绝缘部的一个表面上设置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一导电片和所述第二导电片均与所述第一导线层同层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所述第一导线层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片与所述第三导线层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图案组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M个所述第一子图案结构层,定义在M个所述第一子图案结构层中,最靠近所述电子墨水层的所述第一子图案结构层为第M个所述第一子图案结构层,最远离所述电子墨水层的所述第一子图案结构层为第1个所述第一子图案结构层,其中,在第M个所述第一子图案结构层中第一绝缘基材延伸出的所述第一绝缘部的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三导电片,所述第三导电片的数量N=2M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万俊
申请(专利权)人: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