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恒压切换保护电路及电池充电器
[000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电池充电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恒压切换保护电路及电池充电器。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蓄电池组作为新一代卫星用储能电源具有比能量高、使用温度范围宽、自放电率低和无记忆效应等特点,但是锂离子蓄电池组由于自身的原因而存在不可过充电的特殊性。
[0003]现有技术中对卫星锂电池采用恒压充电方式,还存在充电电压控制不足的问题,容易出现锂电池过充现象,从而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进而影响卫星在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恒压切换保护电路及电池充电器,实现根据卫星轨道条件切换电池充电的恒定保护电压,从而提高卫星在轨的使用寿命。
[0005]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恒压切换保护电路,包括:至少一个反馈模块、恒压保护切换模块和充电控制器;
[0006]所述恒压保护切换模块包括至少一个输入端和至少一组输出端;
[0007]每组所述输出端包括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恒压切换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反馈模块、恒压保护切换模块和充电控制器;所述恒压保护切换模块包括至少一个输入端和至少一组输出端;每组所述输出端包括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反馈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与所述反馈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每一所述反馈模块的输出端与一所述恒压保护切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恒压保护切换模块的控制端接入电压切换信号;所述恒压保护切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压切换信号调节所述反馈模块的输出参数;所述反馈模块用于根据反馈电源和所述输出参数形成控制信号;所述充电控制器与所述反馈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充电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恒压电源输出恒定保护电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恒压切换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模块包括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第一端作为所述反馈模块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分压电阻的第一端连接后作为所述反馈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分压电阻的第二端作为所述反馈模块的第二输入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恒压切换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恒压保护切换模块包括第一切换单元、第一控制单元、第二切换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包括至少一个输入端以及与所述输入端对应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切换单元的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切换单元的一输入端连接后与所述反馈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切换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反馈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输入端接入所述电压切换信号;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切换单元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电压切换信号生成第一调节信号;所述第一切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调节信号调节所述反馈模块的第一输出参数;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包括至少一个输入端和与输入端对应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切换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反馈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的输入端接入所述电压切换信号;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切换单元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电压切换信号生成第二调节信号;所述第二切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调节信号调节所述反馈模块的第二输出参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恒压切换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包括:第一继电器和至少一个第三分压电阻;其中,所述第三分压电阻的个数与所述反馈模块的个数匹配;所述第一继电器包括至少一个输入触点以及与所述输入触点对应的输出触点;所述第一继电器的输出触点包括两个触点;所述第一继电器的输出触点的第一触点悬空,所述第一继电器的输出触点的第二触点与一所述第三分压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分压电阻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第一切换单元一输出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恒压切换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第七二极管、第八二极管和第一电阻;所述电压切换信号包括:第一切换信号、第二切换信号、第三切换
信号和第四切换信号;所述第一继电器包括第一线圈电源端、第二线圈电源端、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第三输入端和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第四输入端依次对应与所述第五二极管、所述第六二极管、所述第七二极管和所述第八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入端接入所述第一切换信号;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入端接入所述第二切换信号;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第三输入端接入所述第三切换信号;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第四输入端接入所述第四切换信号;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源;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线圈电源端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一控制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明中,陈周瑜,南雨,吴敬友,刘焕红,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馥昶空间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