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体及磁悬浮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6860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2:33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车体及磁悬浮车辆。其中,该车体包括骨架、底架、一对侧墙、端墙和车顶。骨架为由金属型材构造成的框架结构;底架连接于骨架的底部,底架包括底板,底板为采用复合材料三明治结构的板状结构;一对侧墙连接于骨架横向方向上的两侧,侧墙包括侧墙主体,侧墙主体为采用复合材料三明治结构的板状结构;端墙连接于骨架纵向方向上的端部,为采用复合材料三明治结构的板状结构;车顶连接于骨架的顶部,为采用复合材料三明治结构的板状结构;复合材料三明治结构包括外蒙皮、夹芯和内蒙皮,外蒙皮和内蒙皮均采用复合材料,夹芯中设置有蜂窝结构或泡沫。采用本申请中的方案,能够较大程度上的减轻车体的重量。能够较大程度上的减轻车体的重量。能够较大程度上的减轻车体的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体及磁悬浮车辆


[0001]本申请涉及磁悬浮车辆技术,具体地,涉及一种车体及磁悬浮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磁悬浮车辆是利用电磁力作用使被支撑物体和定子之间悬浮,车体本身的重量是影响磁悬浮车辆的载客量和行驶速度的重要因素。常规的磁悬浮车辆包括车顶、底架、侧墙、司机室、端墙等结构,全车为铝合金材质,各个部分之间大多采用焊接连接。采用铝合金型材的车体具有如下缺点:车体重量较大,焊接量大,焊接变形大,外观轮廓度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缺陷之一,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车体及磁悬浮车辆。
[0004]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体,该车体包括:
[0005]骨架,为由金属型材构造成的框架结构;
[0006]底架,连接于所述骨架的底部,所述底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为采用复合材料三明治结构的板状结构;
[0007]一对侧墙,连接于所述骨架横向方向上的两侧,所述侧墙包括侧墙主体,所述侧墙主体为采用复合材料三明治结构的板状结构;
[0008]端墙,连接于所述骨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体,其特征在于,包括:骨架(10),为由金属型材构造成的框架结构;底架(20),连接于所述骨架(10)的底部,所述底架(20)包括底板(26),所述底板(26)为采用复合材料三明治结构的板状结构;一对侧墙(30),连接于所述骨架(10)横向方向上的两侧,所述侧墙(30)包括侧墙主体,所述侧墙主体为采用复合材料三明治结构的板状结构;端墙(50),连接于所述骨架(10)纵向方向上的端部,为采用复合材料三明治结构的板状结构;车顶(60),连接于所述骨架(10)的顶部,为采用复合材料三明治结构的板状结构;所述复合材料三明治结构包括外蒙皮(71)、夹芯和内蒙皮(74),所述外蒙皮(71)和所述内蒙皮(74)均采用复合材料,所述夹芯中设置有蜂窝结构或泡沫(7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司机室(40),连接于所述骨架(10)纵向方向上的前端,采用复合材料三明治结构;所述端墙连接于骨架(10)纵向方向上的后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10)包括:顶部框架,设置于所述车体的顶部,所述车顶(60)连接于所述顶部框架的顶部;所述顶部框架包括至少两根骨架横梁(11)和至少两根骨架纵梁(12),两根所述骨架纵梁(12)间隔布置,所述横梁连接在两根所述骨架纵梁(12)之间;多根立柱(13),沿横向和沿纵向间隔布置,所述立柱(13)的顶端与所述顶部框架连接,底端与所述底架(20)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6)的所述夹芯中设置有补强筋(73)和所述蜂窝结构,所述蜂窝结构为铝蜂窝,多根所述补强筋(73)交叉布置在所述外蒙皮(71)和所述内蒙皮(74)之间,所述补强筋(73)采用复合材料,多根所述补强筋(73)包括帽形筋和矩形管。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6)的所述外蒙皮(71)采用碳纤维层合板,所述外蒙皮(71)的碳纤维层中从下向上的第二层布置有表面膜(75),所述表面膜(75)包括铜网。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20)还包括:多个第一连接件(21),构造为L型结构,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部和沿竖向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件(21)与所述立柱(13)一一对应;多根纵向边梁(22),分别连接于所述底板(26)左右两侧的边缘,所述纵向边梁(22)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所述第一连接件(21),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纵向边梁(22)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立柱(13)的底端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20)还包括沿所述车体(100)的长度方向延伸多根纵向边梁(22)以及沿所述车体(10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横向边梁(23)、第二横向边梁(24),所述多根纵向边梁(22)分别连接于所述底板(26)左右两侧的边缘;所述第一横向边梁(23)、所述第二横向边梁(24)分别连接于所述底板(26)的前后两侧的边缘,所述纵向边梁(22)和所述第二横向边梁(24)采用金属型材,所述第一横向边梁(23)采用复合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主体的夹芯中设置有补强筋(73)和所述泡沫(72),所述补强筋(73)的数量为多根,分别沿竖向和纵向延伸,沿竖向延伸的补强筋(73)与沿纵向延伸的补强筋(73)交叉且连接,所述泡沫(72)填充在所述补强筋(73)之间的间隙中;所述侧墙主体上开设有窗口(311)和门口(321),所述窗口(311)的四周设置有围绕所述窗口(311)设置的沿竖向延伸的至少一对补强筋(73)和沿纵向延伸的至少一对补强筋(73),所述门口(321)周围设置有围绕所述门口(321)设置的沿纵向延伸的至少一根补强筋(73)和沿竖向延伸的至少一对补强筋(73)。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30)还包括窗框(31)和门框(32),所述窗框(31)和所述门框(32)均采用实心碳纤维层合板,所述侧墙主体、所述窗框(31)和所述门框(32)一体成型。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纵梁(12)上设置有第一翻边(121),所述第一翻边(121)朝下凸出且沿所述骨架纵梁(12)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立柱(13)上设置有第二翻边(131),所述第二翻边(131)沿横向凸出并且沿所述立柱(13)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侧墙(30)的四周的边缘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翻边(121)、所述第二翻边(131)以及所述底架(20)的纵向边梁(22)铆接,所述侧墙(30)与所述第一翻边(121)、所述第二翻边(131)以及所述纵向边梁(22)的接缝处还填充有密封胶。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6)前端边缘的轮廓与所述司机室(40)底部边缘的轮廓相适配,所述司机室(40)跨坐于所述底板(26)上,所述底架(20)还包括第二连接件(25),所述第二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力郭金城王峰王永朋王海生杨玉喜杜建强平瑶慧美玲贺东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