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钢构折叠式施工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68538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建筑钢构折叠式施工架,涉及建筑钢构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的建筑钢构折叠式施工架在使用时,踏板通常使用螺栓固定,其安装和拆卸比较麻烦,同时踏板的连接稳定性较差,而且踏板难以根据不同施工架的横杆长度进行安装使用,另外施工架受折叠效果影响,其折叠位置容易发生松动现象,导致整体的稳定性降低的问题,包括主支撑杆;所述主支撑杆为四组纵杆并呈矩形阵列方式分布,且前后两侧主支撑杆之间设有连接架,并且左右两侧主支撑杆之间设有固定杆;所述主支撑杆上设有两处踏板。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挂钩能够沿滑槽滑动,根据不同横杆的长度,进行调节两处挂钩的位置,因此能够满足踏板的安装位置,从而提高踏板的实用性。从而提高踏板的实用性。从而提高踏板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钢构折叠式施工架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钢构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建筑钢构折叠式施工架。

技术介绍

[0002]建筑施工时,为了获得足够的施工高度,常用到的工具便是施工架,其通过多根施工架横杆和多根施工架竖杆的组装,能够形成框架结构的施工架,便于施工人员摆放施工用物品或站立施工。
[0003]例如申请号:CN201410394257.X公开了一种建筑钢构折叠式施工架,包括由一组以上的支架组组成的架体,每组支架组均包括第一支架板、第二支架板和一连接板,所述第一支架板与第二支架板的两端均开设有一卡口,每个卡口内侧面均开设有一通孔,连接板设置在该卡口内,位于连接板正对通孔位置处设有销轴,所述架体的底部设有一底板,所述第一支架板的底部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支架板的上端面设有第二凹槽,各支架板的底部两侧均开设有第一插孔,正对第一插孔的底部底板上设有第二插孔,第一插孔与第二插孔内设置一支撑杆。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通过阶梯状的形状,在施工时可方便调节高度,不同的高度选择不同的段位,灵活性高,且可折叠运输,占用空间小,运输方便。...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建筑钢构折叠式施工架,其特征在于:建筑钢构折叠式施工架,包括主支撑杆;所述主支撑杆为四组纵杆并呈矩形阵列方式分布,且前后两侧主支撑杆之间设有连接架,并且左右两侧主支撑杆之间设有固定杆;所述主支撑杆上设有两处踏板,且两处踏板呈对称方式分布,并且两处踏板之间通过连接双耳铰链连接;所述踏板下方设有固定架,且固定架通过两组支撑架与踏板相连接,并且两组支撑架呈对称方式分布;四组所述主支撑杆上均转动连接有斜撑杆,且斜撑杆末端通过连接杆与主支撑杆相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建筑钢构折叠式施工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杆包括横杆、对接套、对接座和楔形块,左右主支撑杆之间靠近中部位置焊接有横杆,主支撑杆顶端设有对接座,且对接座上设有四处楔形块,并且四处楔形块呈环形阵列方式分布,主支撑杆底端设有对接套,且对接套与对接座口径相匹配。3.如权利要求1所述建筑钢构折叠式施工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包括第一架杆、第二架杆、固定套和伸缩杆,第二架杆为柱形管状结构,且伸缩杆滑插于第二架杆空腔内,并且伸缩杆通过销轴与第一架杆转动连接,第一架杆上套装有固定套,且固定套位于伸缩杆和第一架杆连接处;第一架杆,第一架杆的端部设有第一插槽,第一架杆上设有两处限位块,且两处限位块呈对称方式分布;第二架杆,第二架杆的端部设有第二插槽,第二架杆侧壁开设有限位孔,且限位孔呈线型阵列方式分布;固定套,固定套侧壁开设有通槽,且固定套端部设有棘齿爪;伸缩杆,伸缩杆上设有棘齿槽,伸缩杆开设有通孔,且通孔与限位孔相匹配。4.如权利要求3所述建筑钢构折叠式施工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杆通过第一插槽与楔形块相卡接,且第二架杆通过第二插槽与楔形块相卡接,当第一架杆与第二架杆呈锁紧状态时,固定套通过通槽与限位块滑动连接,且伸缩杆通过棘齿槽与棘齿爪相卡接,并且通孔与限位孔内滑插有锁紧螺栓锁紧控制。5.如权利要求1所述建筑钢构折叠式施工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贺王顺斌刘超
申请(专利权)人:枣庄科技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