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域救援干式救援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67194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域救援干式救援服,包括:防水透气层、耐磨层、氯丁橡胶层和松紧绳,所述耐磨层缝制在防水透气层的内侧,所述氯丁橡胶层缝制在防水透气层的领口和袖口位置,所述松紧绳缝制在所述防水透气层的腰部位置,还包括:加热组件,缝制在所述耐磨层的内侧,防水透气层、耐磨层和加热组件共同组成干式救援服主体。该水域救援干式救援服,在实际使用中,能够进行自发热,为救援人员持续提供热量,保证体温始终满足身体活动的需求,同时能够提高使用者胸部防撞能力,并且无需手持即能随身携带救生衣,且不妨碍搜救工作,当救援服提供的浮力不足时,还能够进行快速充气,从而提高救援服的浮力,以满足救援人员的救助需求。以满足救援人员的救助需求。以满足救援人员的救助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域救援干式救援服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域营救设备
,具体为一种水域救援干式救援服。

技术介绍

[0002]干式救援服是一种在冬季寒冷时进行水域救援穿戴的一种特殊服饰,其手部、颈部和脚踝位置,都由高度贴合的氯丁橡制成,能够防止水流进入,同时还具备耐磨、轻便、抗拉力强及颜色标识醒目等性能;然而,现阶段的干式救援服只能做到降低人体的热量流失,而无法进行自发热,当救援人员进行长时间救援工作后,身体热量仍旧会大量流失,从而带来危险,其次,救援人员在进行水域救援被困者时,有时需要游泳前往狭窄水域救助被困者,而后还需要帮助被困者进行游泳脱困,因此手持携带救生衣前往救援时较为不便,此外,现有的干式救援服自身能够提供一定的浮力,但是浮力大小无法改变,若穿戴者背负体重较大的人员时,往往会因为浮力不足而导致救援行动缓慢,基于上述问题,现提出一种水域救援干式救援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域救援干式救援服,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无法进行自发热、携带救生衣较十分不便和无法增大浮力的问题
[0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域救援干式救援服,包括:防水透气层(1)、耐磨层(2)、氯丁橡胶层(6)和松紧绳(7),所述耐磨层(2)缝制在防水透气层(1)的内侧,所述氯丁橡胶层(6)缝制在防水透气层(1)的领口和袖口位置,所述松紧绳(7)缝制在所述防水透气层(1)的腰部位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组件(3),缝制在所述耐磨层(2)的内侧,防水透气层(1)、耐磨层(2)和加热组件(3)共同组成干式救援服主体;充气机构(4),装配在所述防水透气层(1)是肩部位置;防撞机构(5),装配在所述防水透气层(1)的胸部位置;所述加热组件(3)包括:保温层(31),缝制在所述耐磨层(2)的内侧;发热层(32),数量为若干个,分别缝制在所述耐磨层(2)的内侧肘部和腿部位置;隔气贴(33),黏贴在所述发热层(32)的内侧,发热层(32)能够自主发热,隔气贴(33)能将发热层(32)与空气隔绝,防止未使用时发生氧化而提前发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域救援干式救援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层(32)的外层由微孔透气膜无纺布制成,内层由铁粉,水,蛭石,活性碳,食盐共同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域救援干式救援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机构(4)包括:气密拉链(41),缝制在所述防水透气层(1)的肩部位置;气囊(42),收纳在所述气密拉链(41)与防水透气层(1)形成的夹层中;密封组件,装配在所述气囊(42)的外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域救援干式救援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包括:气口(43),固定安装在所述气囊(42)的外壁,且与气囊(42)的内腔连通;胶塞(44),插接于所述气口(43)的内腔顶端,且右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气口(43)的外壁;永磁铁(45),固定安装于所述气口(43)的内腔中部;第一气孔(46),开设于所述永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德祥王盛贤吴越王波徐森
申请(专利权)人:万舟救生装备东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