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举驱动双路正负压独立可调电源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65237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2:23
一种自举驱动双路正负压独立可调电源电路,由第一MOS管Q1、第一电感L1、第一电容C1、第三MOS管Q3、第二电感L2和第二电容C2组成正极性输出D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举驱动双路正负压独立可调电源电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电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举驱动双路正负压独立可调电源电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信息化的大规模普及和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对电源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对其功率密度和转换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在电能的转换中电压和频率会有所波动,使得转换的效率不尽如人意,随着产品对频率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技术利用肖特基二极管和IGBT做电能变换已不能满足性能要求,氮化镓器件化学稳定性好,耐高温,散热性好,适合在大功率下工作,氮化镓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是当今半导体领域的热点,其频率和功率特性远超硅、碳化硅、及其他所有半导体器件,氮化镓芯片体积小,集成度高,可以大大提高转换效率,应用于电力电子技术中的众多领域,如开关电源、逆变器、整流器、变频器等。因此氮化镓开关器件将成为今后代替MOS管的主流开关器件。但GaN芯片需要提供幅值不同,相位不同的工作电压,这对驱动芯片提出了很高的供电要求,而驱动电路直接影响到开关器件的性能。因此,亟需提供一种可具备自举功能,同时实现双路正负压输出的电源电路。
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举驱动双路正负压独立可调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正压输出端V
out+
与负压输出端V
out

,第一MOS管Q1、第一电感L1、第一电容C1、第三MOS管Q3、第二电感L2、第二电容C2、第二MOS管Q2、第三电感L3、第三二极管D3、第三电容C3、第一驱动单元U1和第二驱动单元U2;所述第一MOS管Q1、第一电感L1、第一电容C1、第三MOS管Q3、第二电感L2和第二电容C2组成正极性输出DC

DC变换器,第一MOS管Q1的G极与第一驱动单元U1的驱动端连接,D极连接至电源VCC端,S极与第一驱动单元U1的GND端连接;第一电感L1的一端连接至第一MOS管Q1的S极,另一端接地;第一电容C1的一端连接至第一MOS管Q1的S极,另一端与第三MOS管Q3的D极连接;第三MOS管Q3的G极空置,S极接地;第一驱动单元U1的VCC端连接至电源VCC;第二电感L2的一端连接至第三MOS管Q3的D极,另一端连接至正压输出端V
out+
;第二电容C2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至正压输出端V
out+
;所述第二MOS管Q2、第三电感L3、第三二极管D3和第三电容C3组成负极性输出DC

DC变换器,第二MOS管的G极与第二驱动单元U2的驱动端连接,S极连接至第二驱动单元U2的GND端,D极连接至电源VCC端;第二驱动单元U2的VCC端连接至电源VCC端;第三电感L3的一端与第二MOS管Q2的S极连接,另一端接地;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与负压输出端V
out

连接,负极与第二MOS管Q2的S极连接;第三电容C3的一端与负压输出端V
out

连接,另一端接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举驱动双路正负压独立可调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鸣宇龙江李中原郑和俊陆斐袁琼芝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航天林泉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