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GIS的桩基长度验证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76494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GIS的桩基长度验证方法及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包括S1、获取地勘数据;S2、对获取的地勘数据进行提取和处理;S3、将处理后的数据导入到Arcgis软件中,通过Arcgis软件将上述数据生成可视化数据点,其中不同颜色数据点代表不同地质层;S4、将每层地质层的数据点生成数字高程模型;S5、确定地质体的范围,将每层数字高程模型进行体块拉升,生成地质体。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GIS技术以三维可视化方式计算出来的桩穿地质层深度,计算结果更加准确,避免了因不准确而造成的设计问题。避免了因不准确而造成的设计问题。避免了因不准确而造成的设计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GIS的桩基长度验证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勘探
,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GIS的桩基长度验证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传统地质体信息主要通过二维平面的形式表达,将地质体的几何属性和拓扑关系等绘制到平面上,但是这种方式存在数据结构复杂、图像信息失真、数据更新困难、实体内部信息无法表达等问题。传统的桩长基于二维地址平面图,无法准确知晓桩穿过每层地质层的长度,往往在设计过程中根据经验去预估,造成了设计数据不够准确的问题,对后续的作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基于GIS的桩基长度验证方法,采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准确直观的表达地质体的结构形态和空间部分,提高数据的分析和解析效率,提升后续作业的安全性,还提供一种用于上述方法的系统。
[0004]本专利技术所采用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基于GIS的桩基长度验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S1、获取地勘数据;
[0007]S2、对获取的地勘数据进行提取和处理;
[0008]S3、将处理后的数据导入到Arcgis软件中,通过Arcgis软件将上述数据生成可视化数据点,其中不同颜色数据点代表不同地质层;
[0009]S4、将每层地质层的数据点生成数字高程模型;
[0010]S5、确定地质体的范围,将每层数字高程模型进行体块拉升,生成地质体;
[0011]S6、根据设计要求整理桩基数据,并将桩基数据导入到Arcgis软件中,在地质体重生成桩基模型,将桩基模型的线数据与地质体的面数据做相交运算,获取桩基穿透地质层的坐标点,并通过坐标点获取桩基穿越其中一个地质层的长度;
[0012]S7、依据所获取的桩基穿越地质层的长度,并结合地质层的阻力系统计算获取桩基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将计算值与设计值进行对比校验。
[0013]作为对本专利技术方法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步骤S1中,所述地勘数据包括探孔点平面位置图、探孔点图和断面图。
[0014]作为对本专利技术方法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对地勘数据进行提取和处理的过程包括:
[0015]S201、从探孔点的平面布置图中获取每个探孔点的平面位置坐标信息;
[0016]S202、根据探孔点的编号在探孔点图查找该点在地质层中的纵向坐标值;
[0017]S203、将上述所获取的信息整理成文本文档格式的文件,且文件的数据格式为每个地质层为一个集合,每个集合包括每个探孔点的平面位置坐标以及在该地质层的纵向坐标值。
[0018]作为对本专利技术方法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步骤S4中,将将每层地质层的数据点生成数字高程模型的过程中,通过插值算法对探孔点之间的范围进行插值计算,使生成的数字高程模型更平滑。
[0019]作为对本专利技术方法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步骤S5中,将每层数字高程模型进行体块拉伸,并在与上一层的数字高程模型相交时停止拉伸。
[0020]作为对本专利技术方法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步骤S6中,所述桩基的数据包括桩基所在平面位置坐标、桩基顶部纵向坐标和桩基底部纵向坐标;
[0021]通过桩基的线数据与数字高程模型的面数据做相交运算获取的穿越地质层的坐标点,同一桩基的相邻两个纵向坐标相减,获取该桩基穿越该地质层的长度。
[002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基于GIS的桩基长度验证系统,包括数据获取组件、数据处理组件、三维模型生成组件和设计模型对比组件,其中:
[0023]所述数据获取组件用于获取地勘数据;
[0024]所述数据处理组件用于从获取的地勘数据中提取有效数据,并处理成三维模型生成组件可识别的数据格式;
[0025]所述三维模型生成组件用于根据所提取的有效数据生成地质模型以及桩基模型;
[0026]所述设计模型对比组件用于通过所生成的地址模型以及桩基模型计算桩基的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并与设计值进行对比校验。
[0027]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系统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所述地勘数据包括探孔点平面位置图、探孔点图和断面图。
[0028]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系统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所述地质模型和桩基模型的生成过程包括将所获取的有效数据导入到Arcgis软件中,生成每层地质层的数据点,并通过每层数据点构建数字高程模型,在构建数字高程模型的过程中通过插值算法进行插值计算,使获得的数字高程模型更加模型,将每层数字高程模型进行体块拉伸,生成地质体,将桩基数据导入到Arcgis软件中,生成桩基模型,通过生成的地质模型和桩基模型做相交运算,获取桩基穿越某层地质层的长度,所述计算模型对比组件根绝所获取的桩基穿越地质层的长度数据,并结合阻力系统,计算桩基的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0029]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系统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所述有效数据获取过程为从探孔点的平面布置图中获取每个探孔点的平面位置坐标信息,再根据探孔点的编号在探孔点图查找该点在地质层中的纵向坐标值,将上述所获取的信息整理成文本文档格式的文件,且文件的数据格式为每个地质层为一个集合,每个集合包括每个探孔点的平面位置坐标以及在该地质层的纵向坐标值。
[0030]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31]1、本专利技术的数据更加精准,设计师在传统的方式下计算桩基穿越地质层的深度时,都是根据地勘报告来进行预估,数据不准确,桩基是建筑承受荷载的最重要的构件之一,本专利技术通过GIS技术以三维可视化方式计算出来的桩穿地质层深度,计算结果更加准确,避免了因不准确而造成的设计问题;
[0032]2、本专利技术的校验效率更高,传统地勘数据是以二维CAD数据方式形式呈现给设计师,再加上地下情况复杂,传统方式很难让人直观的感受到地下真是的情况,并且需要强大的三维空间想象力,本专利技术通过三维可视化的方法将复杂的地下结构进行呈现,降低了理
解难度以及人员沟通时间成本,基于机算结果,不仅计算让计算结果更加准确,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35]图1为专利技术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36]图2为数据点的表示示意图;
[0037]图3为地质模型和桩基模型的生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0039]需要理解的是,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GIS的桩基长度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获取地勘数据;S2、对获取的地勘数据进行提取和处理;S3、将处理后的数据导入到Arcgis软件中,通过Arcgis软件将上述数据生成可视化数据点,其中不同颜色数据点代表不同地质层;S4、将每层地质层的数据点生成数字高程模型;S5、确定地质体的范围,将每层数字高程模型进行体块拉升,生成地质体;S6、根据设计要求整理桩基数据,并将桩基数据导入到Arcgis软件中,在地质体重生成桩基模型,将桩基模型的线数据与地质体的面数据做相交运算,获取桩基穿透地质层的坐标点,并通过坐标点获取桩基穿越其中一个地质层的长度;S7、依据所获取的桩基穿越地质层的长度,并结合地质层的阻力系统计算获取桩基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将计算值与设计值进行对比校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地勘数据包括探孔点平面位置图、探孔点图和断面图。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地勘数据进行提取和处理的过程包括:S201、从探孔点的平面布置图中获取每个探孔点的平面位置坐标信息;S202、根据探孔点的编号在探孔点图查找该点在地质层中的纵向坐标值;S203、将上述所获取的信息整理成文本文档格式的文件,且文件的数据格式为每个地质层为一个集合,每个集合包括每个探孔点的平面位置坐标以及在该地质层的纵向坐标值。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将将每层地质层的数据点生成数字高程模型的过程中,通过插值算法对探孔点之间的范围进行插值计算,使生成的数字高程模型更平滑。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将每层数字高程模型进行体块拉伸,并在与上一层的数字高程模型相交时停止拉伸。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中,所述桩基的数据包括桩基所在平面位置坐标、桩基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诚瑞姜修涛季华卫刘益安魏川张同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