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机支撑辊轴承与轧机牌坊窗口间隙的动态测量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76231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2: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轧机支撑辊轴承与轧机牌坊窗口间隙的动态测量方法,采用零调过程对轧机牌坊开档间隙进行监测,分次进行动态压下,通过线性拟合的方法得到轴承回油温度公式,计算工作状态下轧机支撑轴承的回油温度,进而得到轴承的横向膨胀量,然后进行间隙值对比,当发现轧机支撑辊的动态间隙不满足标准要求时,采取停机措施,重新调整间隙,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对轧机牌坊窗口间隙的合理控制,防止轧机支撑辊轴承因为温度膨胀、压力变形等导致的支撑辊轴承抱死。抱死。抱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轧机支撑辊轴承与轧机牌坊窗口间隙的动态测量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热轧精轧机测控的
,尤其涉及一种轧机支撑辊轴承与轧机牌坊窗口间隙的动态测量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对于轧机,特别是热轧机,支撑辊采用的是油膜轴承,通过运行时的油膜动压力,使得轴承悬浮,从而达到减少轴承摩擦力的目的。轴承安装在轧机牌坊的窗口内,轴承和轧机牌坊的窗口之间有一定的间隙要求,间隙过大,轴承会在轧机牌坊窗口内晃动,影响轧机的控制精度,间隙过小,由于润滑油在高压、快速流动状态,温度很快升高,轴承热膨胀,在牌坊窗口的限制下,极易发生报死现象。现场一般采用静态测量的方法,测量轧机支撑辊轴承与牌坊窗口间隙,再参照轧机牌坊窗口间隙参照表,对轧机轴承的间隙进行管理。但测量的值是轧机静止时的轴承间隙,当轴承受力和温度的影响时,间隙是不一样的。为此需要专利技术一种方法,对轧机轴承与轧机牌坊间隙进行校正,确保轧机轴承间隙在合适的范围之内,轧机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轧机支撑辊轴承与轧机牌坊窗口间隙的动态测量方法,能够考虑到轧机运行时的压力和温度的影响,矫正轧机间隙测量值,获得轧机运行时的动态间隙,使得轧辊在轧机牌坊窗口中间隙满足要求,即不过大导致轴承晃动,也不过小,导致轴承在运行时抱死。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轧机支撑辊轴承与轧机牌坊窗口间隙的动态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0005]S1)对轧机进行零调,在轧机工作辊和支撑辊转动的情况下,分次进行多次动态压下,分别测量每次的压下力值F、工作辊转速V和支撑辊轴承回油温度为T,然后打开辊缝,轧机压下力为0,完成轧机零调工作,同时也完成轧机轴承缝隙测量工作;
[0006]S2)利用线性拟合的方法,得出工作状态下回油温度公式,将轧制压力F

,工作辊转速V

带入,计算轧机在工作状态下的回油温度T


[0007]S3)计算轧机轴承的横向膨胀量L=κα(T


T0),T0为轧机调零前,初始状态下的轧机回油温度,α为轴承的线性膨胀系数,κ为调整系数,表示在长时间运行时,对轴承温度上升幅度的修正;
[0008]S4)在静态时,支撑辊轴承与轧机牌坊窗口的间隙为d
S
,标准间隙为d
t
,间隙为d
S
与横向膨胀量L的差值与标准间隙d
t
做对比,判断轧机轴承间隙是否需要调整。
[0009]按上述方案,步骤S2中所述工作状态下回油温度公式为T=aV+bF+c,a、b、c均为常数。
[0010]按上述方案,步骤S4中所述判断标准为:若d
s

L>d
t
,则轧机轴承间隙满足工艺要求,可进入正常生产阶段,若d
s

L>d
t
,则轧机轴承间隙过小,需要重新调整。
[0011]按上述方案,步骤S3中所述轴承的线性膨胀系数α=1.1

1.2*10
‑5m/℃。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轧机支撑辊轴承与轧机牌坊窗口间隙的动态测量方法,在轧机运行时,由于压力和温度的影响,间隙会发生改变,采用零调过程对轧机牌坊开档间隙进行监测,当发现轧机支撑辊的动态间隙不满足标准要求时,采取停机措施,防止因为轧机牌坊开档间隙过小导致的支撑辊轴承抱死,引起后续更大的生产损失。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0015]在每次轧机定修时,需要对轧机进行零调,即找到轧机的辊缝零点,本专利技术采用零调过程对轧机牌坊开档间隙进行监测,当发现轧机支撑辊的动态间隙不满足标准要求时,采取停机措施,防止因为轧机牌坊开档间隙过小导致的支撑辊轴承抱死,引起后续更大的生产损失。
[001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轧机支撑辊轴承与轧机牌坊窗口间隙的动态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0017]S1)对轧机进行零调,在轧机工作辊和支撑辊转动的情况下,分次进行多次动态压下,分别测量每次的压下力值F、工作辊转速V和支撑辊轴承回油温度为T,然后打开辊缝,轧机压下力为0,完成轧机零调工作,同时也完成轧机轴承缝隙测量工作;
[0018]S2)利用线性拟合的方法,得出工作状态下回油温度公式T=aV+bF+c,a、b、c均为常数,将轧制压力F

,工作辊转速V

带入,计算轧机在工作状态下的回油温度T


[0019]S3)计算轧机轴承的横向膨胀量L=κα(T


T0),T0为轧机调零前,初始状态下的轧机回油温度,α为轴承的线性膨胀系数,α=1.1

1.2*10
‑5m/℃,κ为调整系数,表示在长时间运行时,对轴承温度上升幅度的修正;
[0020]S4)在静态时,支撑辊轴承与轧机牌坊窗口的间隙为d
S
,标准间隙为d
t
,间隙为d
S
与横向膨胀量L的差值与标准间隙d
t
做对比,判断轧机轴承间隙是否需要调整。若d
s

L>d
t
,则轧机轴承间隙满足工艺要求,可进入正常生产阶段,若d
s

L>d
t
,则轧机轴承间隙过小,需要重新调整。
[0021]实施例一
[0022]如图1所示,在轧机工作辊和支撑辊转动的情况下,进行动态压下,压力初始值F为F1=500吨,工作辊转速为V1,利用温度传感器检测支撑辊轴承回油温度T1,增大轧机压下力F到F2=1000吨,工作辊转速为V2,测得支撑辊轴承回油温度为T2,增大轧机压下力F到F3=1500吨,工作辊转速为V3,测得支撑辊轴承回油温度为T3,随后打开辊缝,轧机压力为0,完成轧机零调工作,同时也完成轧机轴承缝隙调整工作。由于转速、压力的不断提高,油温也不断提高,再利用线性拟合的方法,求得公式T=aV+bF+c,计算轧机在工作状态下的油温T4,轧制压力F4=3000吨,工作辊转速V4,从而计算轧机轴承的横向膨胀量L=κα(T4‑
T0),α为轴承的线性膨胀系数,α=1.1

1.2*10
‑5m/℃,κ为调整系数,表征在长时间运行时,对轴承温度上升幅度的修正。轴承和轧机牌坊窗口之间的间隙在静态时设为d
S
,标准间隙d
t
,若d
s

L>
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轧机支撑辊轴承与轧机牌坊窗口间隙的动态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对轧机进行零调,在轧机工作辊和支撑辊转动的情况下,分次进行多次动态压下,分别测量每次的压下力值F、工作辊转速V和支撑辊轴承回油温度为T,然后打开辊缝,轧机压下力为0,完成轧机零调工作,同时也完成轧机轴承缝隙测量工作;S2)利用线性拟合的方法,得出工作状态下回油温度公式,将轧制压力F

,工作辊转速V

带入,计算轧机在工作状态下的回油温度T

;S3)计算轧机轴承的横向膨胀量L=κα(T


T0),T0为轧机调零前,初始状态下的轧机回油温度,α为轴承的线性膨胀系数,κ为调整系数,表示在长时间运行时,对轴承温度上升幅度的修正;S4)在静态时,支撑辊轴承与轧机牌坊窗口的间隙为d
S
,标准间隙为d
t
,间隙为d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碧涛周坤袁金龚旭陈维栋陈燕才徐在新张鹏武何可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