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星组合体转移入轨智能能源管供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75996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星组合体转移入轨智能能源管供方法及系统,包括:具有独立能源供给的多颗卫星,在组合体状态下转移入轨的过程中,根据太阳阵和蓄电池可提供能源与多颗卫星所需能源情况,分级进行能源供给和管理。在轨运行过程中,通过减载以及改变供电的方式独立能源管理,提高组合体轨道转移过程中应对常规地影期以及非正常状态下能源不足时的生存能力,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星组合体转移入轨智能能源管供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卫星系统设计技术,具体地,涉及一种多星组合体转移入轨智能能源管供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一般地,卫星到达GEO轨道的方法通常包括卫星本体携带燃料通过多次远地点点火完成或者通过运载上面级将卫星送入GEO轨道。对于多星进入GEO轨道大多采用上面级完成。上面级是一种自主独立性的飞行器,不具有太阳能发电能力,在能源配给方面可提供卫星的供电,亦可卫星自己太阳帆板自主供电及管理。
[0003]王林涛等人的专利技术专利《不同电压体制的多航天器并网供电系统设计方法》(CN201810147367.4)提出了一种多航天器组合体并网供电的拓扑结构和供电方案,主要针对不同电压体制电源并网的适应性与安全性进性描述;钟丹华等人的专利技术专利《航天器分布式电源系统》(CN 202010568201.7)描述了一种通过多个标准供电单元并网供电、并对负载用电进行安全性监测与故障保护的电源系统,张绍林等人的专利技术专利《一种用于空间飞行验证平台的供配电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CN 2018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星组合体转移入轨智能能源管供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独立能源供给的多颗卫星,在组合体状态下转移入轨的过程中,根据太阳阵和蓄电池可提供能源与多颗卫星所需能源情况,分级进行能源供给和管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星组合体转移入轨智能能源管供方法,其特征在于,每颗卫星具备太阳能发电并直接供电、蓄电池供电以及太阳阵与蓄电池联合供电的能力。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星组合体转移入轨智能能源管供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组合体状态下,由能源充足的第一卫星进行组合体的能源配置并完成组合体能源管理;当第一卫星能源不足的情况下,组合体进行多级能源管理和相应的供电方式的切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星组合体转移入轨智能能源管供方法,其特征在于,供电方式的切换包括:第一步:组合体由能源供给充足的第一卫星统一配给组合体各用电卫星,同时由第一卫星根据获取的组合体各卫星工作状态统一管控第一卫星能源使用情况;第二步:当太阳光照角不足或组合体进入地影期,第一卫星将进入太阳阵和蓄电池联合工作状态或仅蓄电池供电状态;当第一卫星蓄电池输出能力不足时,第一卫星统一将组合体能源管理配置为节能模式,并保持第一卫星对组合体供电;第三步:当第一卫星蓄电池供电续航能力持续下降,其他卫星检测到第一卫星输出功率低到特定阈值V
off
时,其他卫星自主的将本星供电源切换为本地供电模式,并进行能源管理;同时第一卫星检测到其他卫星能源自给自足状态时,第一卫星放开其他卫星能源控制权;组合体进入各自本地控制和供给状态;第四步:当第一卫星能源逐步恢复到特定阈值V
on
后,组合体再自主将控制和供电方式回到第一卫星总控总配状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星组合体转移入轨智能能源管供方法,其特征在于,特定阈值V
off
和特定阈值V
on
为一组在轨可调参数,包括第一卫星的蓄电池电压或母线电压,特定阈值V
off
小于特定阈值V
o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瑞雪陈占胜解加华杨牧孙伟杜一凡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