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机的气囊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59900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真空机的气囊机构,其气囊机构包括壳体、导电柱和弹性囊片,导电柱可上下轴向活动的设置于壳体中,弹性囊片设置在导电柱上并位于壳体中,并将壳体的内腔分隔为上腔室和下腔室,弹性囊片与壳体内壁之间设置弹性复位件,下腔室对外连接用于充气的阀体;真空机的下胶条处设置有供导电柱穿入滑移的绝缘孔,下胶条在绝缘孔的外侧设置接线件,接线件与导电发热件相连,导电柱的上部在周边设置有抵触台,导电柱的下部对外连接电源;抵触台抵触接线件时令导电发热件接通电源,当阀体对下腔室充气时将弹性囊片向上顶起,令导电柱上移将下胶条抬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气囊机构的改进,线路可布置于真空腔室外的空间中,更加的安全耐用。加的安全耐用。加的安全耐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真空机的气囊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真空包装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真空机的气囊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真空机的封口机构包括腔室中的下胶条和上盖上的上胶条,上盖盖合封闭腔室后抽真空,上胶条和下胶条配合并在下胶条中加热丝通电加热时完成包装袋袋口的封口;现有技术中下胶条处会在两侧设置接线柱连接下胶条处的加热丝,实现导通电源进行加热,然后下胶条的下方设置气囊,通过对该气囊充气膨胀,向上鼓起令下胶条顶起,上下胶条夹住包装袋袋口进行加热封口;这样的结构存在一些弊端,比如两侧接线柱在侧边占用一定的空间,且周边的清洁较为麻烦,接线柱需要通过外露的电线连接至下胶条两端的结构,外露的电线在操作中容易被触碰而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空机的气囊机构,其整合接线柱和气囊的结构,令真空机腔室的结构得到优化,更便于加工制造以及日常的机器维护。
[0004]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真空机的气囊机构,包括真空腔室和设置于真空腔室中的下胶条,下胶条处设置导电发热件,真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机的气囊机构,包括真空腔室(1)和设置于真空腔室(1)中的下胶条(2),所述下胶条(2)处设置导电发热件(3),所述真空腔室(1)具有一底板(11),所述底板(11)的下方设置气囊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机构(4)为左右两组,两组所述气囊机构(4)包括壳体(41)、导电柱(42)和弹性囊片(43),所述导电柱(42)上下贯穿壳体(41)并可轴向活动的设置于壳体(41)中,所述弹性囊片(43)设置在导电柱(42)上并位于壳体(41)中,并将壳体(41)的内腔分隔为上腔室(44)和下腔室(45),所述弹性囊片(43)与壳体(41)内壁之间设置弹性复位件(46),所述下腔室(45)对外连接用于充气的阀体;所述下胶条(2)处设置有供导电柱(42)穿入滑移的绝缘孔(21),所述下胶条(2)在绝缘孔(21)的外侧设置接线件(22),所述接线件(22)与导电发热件(3)相连,所述导电柱(42)的上部在周边设置有抵触台(421),所述导电柱(42)的下部对外连接电源;所述抵触台(421)抵触接线件(22)时令导电发热件(3)接通电源,当阀体对下腔室(45)充气时将弹性囊片(43)向上顶起,令导电柱(42)上移将下胶条(2)抬升;当阀体停止对下腔室(45)充气时,由弹性复位件(46)的弹性力令弹性囊片(43)和导电柱(42)复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机的气囊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囊片(43)包括弹性主体(431)和硬质支撑片(432),所述弹性主体(431)和硬质支撑片(432)依次套设在导电柱(42)上,并通过两侧的卡环(422)进行固定,所述弹性主体(431)的周边固定在壳体(41)的周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真空机的气囊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1)包括上壳(411)和下壳(412),所述上壳(411)和下壳(412)的周边壳壁夹持弹性主体(431),且周边穿设若干螺栓组件(4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厉勇郑迪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鼎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