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物理特征及防转移激光潜入多码对应结构的防伪标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5915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随机物理特征及防转移激光潜入多码对应结构的防伪标识,包括PET塑膜层和硅油纸层,所述PET塑膜层下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树脂层,所述第一树脂层下表面固定安装有UV离型层,所述UV离型层下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树脂层,所述第二树脂层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印刷油墨层,所述印刷油墨层下表面固定安装有胶黏剂颗粒层,所述胶黏剂颗粒层下表面固定安装有色层,所述色层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压敏胶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随机物理特征及防转移激光潜入多码对应结构的防伪标识,通过采用涂布机多辊转移涂布方式,解决了凹凸不平材料的印色不全的问题,彻底消除了被贴物底色对标识表面效果的影响;所用的制备方法,科学合理,简单易行。易行。易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随机物理特征及防转移激光潜入多码对应结构的防伪标识


[0001]本技术属于防伪标识
,具体涉及随机物理特征及防转移激光潜入多码对应结构的防伪标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进步,防伪手段越来越先进,越来越多样化,各商品生产厂家为了防止自己的产品被假冒,大多采用防伪标识对其所生产的商品进行防伪,另外,目前的防伪标识防二次转移的性能差,通过吹风机加热后便可整体转移防伪标识,造成防伪标识轻易被转移,极大影响了生产厂家的经济效益,在制备工艺中,传统印色采用凹印机使用网纹辊涂布,对于表面比较平整的样品有良好的效果,但是表面凹凸不平的材料印色时,突出部分周围因为位置较低,无法印上色,只有远离突出部分的地方可以印色,颗粒周围没有色层遮挡,贴标后被贴物颜色影响标识的图案,容易造成无法识读和图案不美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随机物理特征及防转移激光潜入多码对应结构的防伪标识,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随机物理特征及防转移激光潜入多码对应结构的防伪标识,包括PET塑膜层和硅油纸层,所述PET塑膜层下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树脂层,所述第一树脂层下表面固定安装有UV离型层,所述UV离型层下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树脂层,所述第二树脂层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印刷油墨层,所述印刷油墨层下表面固定安装有胶黏剂颗粒层,所述胶黏剂颗粒层下表面固定安装有色层,所述色层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压敏胶层。
[0006]优选的,所述PET塑膜层和第一树脂层组成剥离部分,所述UV离型层、第二树脂层、印刷油墨层、胶黏剂颗粒层、色层、压敏胶层和硅油纸层组成留底部分。
[0007]优选的,所述PET塑膜层厚度为30微米,所述的印刷油墨层可变信息包含图文、二维码和验证码。
[0008]优选的,所述的胶黏剂颗粒层中设有防伪颗粒,所述防伪颗粒直径为0.2

1.0毫米,厚度为12

50微米,所述防伪颗粒为圆形、六边形、长方形、半圆形、菱形、月牙形、正方形或S形中的一种或几种。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0]本次技术结合了随机物理特征金属颗粒加留底材质易碎纸留底,表层塑膜揭开有激光镭射专版点或图案效果潜入底层与表层,通过选用多种防伪技术,其中选用随机金属颗粒(胶水加金属颗粒搅拌后涂在载体上)制作物理防伪标识物,并印设上具有惟一性的标识序号,将标识物上的随机分布的金属颗粒信息扫描采集下来,作为防伪识别特征信息(即识别真伪的依据),和标识序号结合在一起记录存储到接入电话网和互联网的计算机防伪查询系统数据库中,供公众通过电话、手机短信、手机彩信、手机扫描二维码、传真、3G、
WAP、互联网上的电脑等通讯手段,输入标识序号来查询验证标识物上的随机金属颗粒特征,是否与数据库中记录的防伪特征信息相符,从而验证真伪;通过选用激光潜入技术,表面看上去一个普通的塑膜,将标识的图像、条形码、物流码、防伪码、可变缩微码等信息一次性印刷在带有激光信息的塑膜上,标识表层揭开后,介质揭启膜层上的图像,数码及激光信息等只留于被贴物面层上,不能被整体转移走,揭开后的剥落层仅剩一张带有激光点的透明膜,揭开显示颗粒状激光镭图案,撕开后无法复原;留底材质是易碎材质,它具有粘贴后不能完整剥离、不可再利用的特点,结合以上几种技术制作成防伪标签,从而有效的打击假冒,增加造假售假的成本和难度,净化市场,减少假冒产品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损失,维护企业的形象和声誉,增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信心,提高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随机物理特征及防转移激光潜入多码对应结构的防伪标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随机物理特征及防转移激光潜入多码对应结构的防伪标识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PET塑膜层;9、硅油纸层;2、第一树脂层;3、UV离型层;4、第二树脂层;5、印刷油墨层;6、胶黏剂颗粒层;7、色层;8、压敏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1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17]如图1

2所示,随机物理特征及防转移激光潜入多码对应结构的防伪标识,包括PET塑膜层1和硅油纸层9,PET塑膜层1下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树脂层2,第一树脂层2下表面固定安装有UV离型层3,UV离型层3下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树脂层4,第二树脂层4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印刷油墨层5,印刷油墨层5下表面固定安装有胶黏剂颗粒层6,胶黏剂颗粒层6下表面固定安装有色层7,色层7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压敏胶层8。
[0018]PET塑膜层1和第一树脂层2组成剥离部分,UV离型层3、第二树脂层4、印刷油墨层5、胶黏剂颗粒层6、色层7、压敏胶层8和硅油纸层9组成留底部分;PET塑膜层1厚度为三十微米,的印刷油墨层5可变信息包含图文、二维码和验证码;的胶黏剂颗粒层6中设有防伪颗
粒,防伪颗粒直径为0.5毫米,厚度为20微米,防伪颗粒为圆形、六边形、长方形、半圆形、菱形、月牙形、正方形或S形中的一种或几种,且颜色为金色、银色、古铜色、红色、绿色、蓝色或灰色中的一种或几种;第一树脂层2可以提高UV离型层3对PET塑膜层1的结合力,色层7的目的是打底色,表面图文和可变信息不被任何颜色的被贴物干扰,印色工艺较为特殊,常规印色通常使用凹印机进行印色,对于含有颗粒的标识,无法在颗粒周围印色,使用多辊转移涂布方式,能确保色墨完全在颗粒周围涂布,保证色墨涂布的完整性,其中塑膜触感结构防伪标识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一、PET塑膜层1经过电晕涂布第一树脂层2,采用水性树脂4700;二、在第一树脂层2上涂布UV离型层3;三、在UV离型层3面涂布第二树脂层4,经过数码机印刷图文及可变信息,制成印刷油墨层5;四、使用复合机涂布胶黏剂,在复合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随机物理特征及防转移激光潜入多码对应结构的防伪标识,其特征在于:包括PET塑膜层(1)和硅油纸层(9),所述PET塑膜层(1)下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树脂层(2),所述第一树脂层(2)下表面固定安装有UV离型层(3),所述UV离型层(3)下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树脂层(4),所述第二树脂层(4)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印刷油墨层(5),所述印刷油墨层(5)下表面固定安装有胶黏剂颗粒层(6),所述胶黏剂颗粒层(6)下表面固定安装有色层(7),所述色层(7)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压敏胶层(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机物理特征及防转移激光潜入多码对应结构的防伪标识,其特征在于:所述PET塑膜层(1)和第一树脂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丽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诺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