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针织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5878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针织面料,涉及纺织面料,旨在解决现有针织面料质地松软,立体感较差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基布,基布的一侧形成有若干呈椭圆形的凸起,基布由第一线圈纵列和第二线圈纵列以二十三个线圈横列为一循环织造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莫代尔纤维材质的包覆纱包裹在氨纶长丝外,通过莫代尔纤维具有柔软、光洁的特点,且具有良好的强力和韧性,能提高基布的手感,且基布的一侧选用第一线圈纵列织得形成阵列分布的凸起,提高基布表面的立体感,且第二线圈纵列采用相间的浮线和成圈组织,使得基布具有柔软质地的同时,其一侧具有平整光滑的质地。其一侧具有平整光滑的质地。其一侧具有平整光滑的质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针织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面料,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新型针织面料。

技术介绍

[0002]针织面料即是利用织针将纱线弯曲成圈并相互串套而形成的织物。针织面料与梭织面料的不同之处在于纱线在织物中的形态不同。针织分为纬编(weft knitted fabric)和经编(warp knitted fabric),针织面料广泛应用于服装面料及里料,家纺等产品中,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0003]现有的针织面料在织造时由于其表面形成质地均匀为平面的面层结构,为提高服装面料的的多样性和舒适度,还需通过烫金以及后续整理的方式对面料进行加工,存在加工不便问题。
[0004]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针织面料,通过将莫代尔纤维材质的包覆纱包裹在氨纶长丝外,通过莫代尔纤维具有柔软、光洁的特点,且具有良好的强力和韧性,能提高基布的手感,且基布的一侧选用第一线圈纵列织得形成阵列分布的凸起,提高基布表面的立体感,且第二线圈纵列采用相间的浮线和成圈组织,使得基布具有柔软质地的同时,其一侧具有平整光滑的质地。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新型针织面料,包括基布,所述基布的一侧形成有若干呈椭圆形的凸起,所述基布由第一线圈纵列和第二线圈纵列以二十三个线圈横列为一循环织造而成;
[0007]所述第一线圈纵列的组织结构为:第3、7、11、15、19、23路的上针均为成圈组织,第1、5、9、13、17、21路的下针均为成圈组织,第1、2、4、5、6、8、9、10、12、13、14、16、17、18、20、21、22路的上针均为浮线,第2、3、4、6、7、8、10、11、12、14、15、16、18、19、20、22、23路的下针均为浮线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布分别以第一线圈纵列和第二线圈纵列织造而成,使得基层的一侧形成若干等间距分布的椭圆形的凸起,增加基布表面的立体感,通过浮线的设置,由于具有较长的浮长线,能提高凸起的蓬松度,提高基布表面的手感,带来较好的舒适性。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线圈纵列的组织结构为:第1、3、5、7、9、11、14、16、18、20、22路的上针均为浮线,第1、3、5、7、9、11、14、16、18、20、22路的下针均为成圈组织,第2、4、6、8、10、12、13、15、17、19、21、23路的上针均为成圈组织,第2、4、6、8、10、12、13、15、17、19、21、23路的下针均为浮线。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线圈纵列采用相间排列设置的浮线和成圈组织,使得基布背向凸起的一侧质地平整挺括,具有良好的编织强度,能提高基布的抗形变能力,且
提高基布贴合皮肤表面的光滑度。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第1、5、9、13、17、21路穿织的纱线采用轻网络丝,第3、7、11、15、19、23路穿织的纱线采用锦纶弹力丝。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轻网络丝进行穿织,使得基布具有质地轻的特点,并且采用锦纶弹力丝材质,能提高基布的抗拉强度和防撕裂能力。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第2、4、6、8、10、12、13、15、17、19、21、23路采用的纱线包括氨纶长丝,所述氨纶长丝外包覆有若干包覆纱。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轻网络丝和锦纶弹力丝之间选用氨纶长丝,通过氨纶长丝具有优异的弹性,能提高基布的弹性。
[001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轻网络丝为150D/96F的涤纶长丝,所述锦纶弹力丝为50D/72F。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选用150D/96F以及50D/72F,使得轻网络丝具有良好的强度且其纤维数较大,具有细腻的手感,提高基布的亲肤性。
[001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包覆纱由若干股莫代尔纤维加捻而成。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莫代尔纤维材质的包覆纱包裹在氨纶长丝外,通过莫代尔纤维具有柔软、光洁的特点,且具有良好的强力和韧性,能提高基布的手感。
[0019]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基布分别以第一线圈纵列和第二线圈纵列织造而成,使得基层的一侧形成若干等间距分布的椭圆形的凸起,增加基布表面的立体感,通过浮线的设置,由于具有较长的浮长线,能提高凸起的蓬松度,提高基布表面的手感,带来较好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三角排列图一;
[0022]图2为本技术的三角排列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4]一种新型针织面料,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基布,基布由第一线圈纵列和第二线圈纵列以二十三个线圈横列为一循环织造而成,且基布的一侧形成有若干呈椭圆形的凸起。
[0025]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线圈纵列的组织结构为:第3、7、11、15、19、23路的上针均为成圈组织,第1、5、9、13、17、21路的下针均为成圈组织,第1、2、4、5、6、8、9、10、12、13、14、16、17、18、20、21、22路的上针均为浮线,第2、3、4、6、7、8、10、11、12、14、15、16、18、19、20、22、23路的下针均为浮线,而第二线圈纵列的组织结构为:第1、3、5、7、9、11、14、16、18、20、22路的上针均为浮线,第1、3、5、7、9、11、14、16、18、20、22路的下针均为成圈组织,第2、4、6、8、10、12、13、15、17、19、21、23路的上针均为成圈组织,第2、4、6、8、10、12、13、15、17、19、21、23路的下针均为浮线。
[002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线圈纵列和第二线圈纵列通过圆机纬编成门幅为120cm,且克重为140

145的针织布,且圆机的织针排列为上列采用1212,下列采用111222的方式针织而成,且第1、5、9、13、17、21路穿织的纱线采用轻网络丝,第3、7、11、15、19、23路穿织的纱线采
用锦纶弹力丝,具体的轻网络丝为150D/96F的涤纶长丝,锦纶弹力丝为50D/72F,第2、4、6、8、10、12、13、15、17、19、21、23路采用的纱线包括氨纶长丝,氨纶长丝外通过加弹机包覆有若干包覆纱,且包覆纱由若干股莫代尔纤维加捻而成。
[0027]第一线圈纵列的上针与下针以等间距阵列排布的浮线和成圈组织组成,通过浮线使得第一线圈纵列在基布一侧的表面上形成若干等间距阵列分布的凸起,且凸起呈椭圆状结构,能提高基布表面的立体感,无需对该基布进行后续的加工,便于纺织面料的制备,并且第二线圈纵列采用相间排列的浮线和成圈组织织造而成,具有均匀平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布,所述基布的一侧形成有若干呈椭圆形的凸起,所述基布由第一线圈纵列和第二线圈纵列以二十三个线圈横列为一循环织造而成;所述第一线圈纵列的组织结构为:第3、7、11、15、19、23路的上针均为成圈组织,第1、5、9、13、17、21路的下针均为成圈组织,第1、2、4、5、6、8、9、10、12、13、14、16、17、18、20、21、22路的上针均为浮线,第2、3、4、6、7、8、10、11、12、14、15、16、18、19、20、22、23路的下针均为浮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线圈纵列的组织结构为:第1、3、5、7、9、11、14、16、18、20、22路的上针均为浮线,第1、3、5、7、9、11、14、16、18、20、22路的下针均为成圈组织,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亦巍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迪阳纺织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