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的立柱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5711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的立柱模块,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包括柱体,所述柱体的顶部开设有限位孔,所述柱体的顶部设置有卡块,所述柱体的左右两端焊接有立柱板,所述柱体的底部设置有限位凸块,所述限位凸块的外壁与限位孔的内壁相配合,所述立柱板的一侧开设有滑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限位凸块和限位孔的结合,方便将多个柱体进行连接,并且设置的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进一步加强了主体上下之间的连接,并且设置的连接块能够将多个柱体的左右两端进行连接,提高柱体的使用性,利用连接板内部中的弹性件对第一承载板进行夹持,能够减少第一承载板与第二承载板之间在连接时晃动的幅度过大。在连接时晃动的幅度过大。在连接时晃动的幅度过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的立柱模块


[0001]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的立柱模块。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装配式建筑大多采用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材料作为装配式建筑的装配模块原料,组装连接后还需要在施工现场给组装连接部位浇筑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成型之后完成模块的组装。
[0003]对一些立柱模块在搭建时不能提高各个立柱模块之间的连接性,容易导致立柱模块连接性不佳影响混凝土的浇筑,并且在浇筑混凝土时对立柱模块产生的冲击力不能有效的减少缓冲,该装配式建筑的立柱模块的适用性变差,因此需要进行结构创新来解决具体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的立柱模块,其中一种目的是为了具备提高立柱模块之间的连接性,解决立柱模块各装置之间连接性不佳的问题;其中另一种目的是为了解决在浇筑混凝土时产生较大的冲击力的问题,以达到减少混凝土对立柱模块的缓冲的效果。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装配式建筑的立柱模块,包括柱体,所述柱体的顶部开设有限位孔,所述柱体的顶部设置有卡块,所述柱体的左右两端焊接有立柱板,所述柱体的底部设置有限位凸块,所述限位凸块的外壁与限位孔的内壁相配合,所述立柱板的一侧开设有滑槽。
[0007]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承载板,所述连接板位于第一承载板的左右两端对称设置,所述卡块的底部与第一承载板的顶部固定连接。
[0008]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承载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承载板,所述第二承载板的左右两端设置有连接板,所述第二承载板通过设置的连接板与立柱板固定连接。
[0009]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连接板的内壁设置有夹持板和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顶部与连接板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底部与夹持板的顶部固定连接。
[0010]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柱体的内壁开设有凹槽,所述柱体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块,所述柱体通过开设的凹槽与连接块活动连接,所述凹槽的上方设置有螺栓孔,所述螺栓孔位于限位孔的一侧设置。
[0011]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夹持板和弹性件位于第一承载板的上下两端对称设置,所述夹持板通过设置的弹性件与连接板弹性连接。
[0012]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13]1、本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的立柱模块,通过设计精妙,采用限位凸块和限位孔的结合,方便将多个柱体进行连接,并且设置的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进一步加强了主体上下之间的连接,并且通过设置的连接块能够将多个柱体的左右两端进行连接,提高柱体的使用性。
[0014]2、本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的立柱模块,通过采用第一承载板与连接板的组合设置,利用连接板内部中的弹性件对第一承载板进行夹持,能够减少第一承载板与第二承载板之间在连接时晃动的幅度过大,有利于提高各装置之间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立柱板与柱体结构连接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立柱板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连接板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的连接块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柱体;2、限位孔;3、卡块;4、立柱板;5、限位凸块;6、第一承载板;7、第二承载板;8、连接板;9、滑槽;10、夹持板;11、弹性件;12、螺栓孔;13、凹槽;14、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2]实施例1
[0023]如图1

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的立柱模块,包括柱体1,柱体1的顶部开设有限位孔2,柱体1的顶部设置有卡块3,柱体1 的左右两端焊接有立柱板4,柱体1的底部设置有限位凸块5,限位凸块5的外壁与限位孔2的内壁相配合,立柱板4的一侧开设有滑槽9,通过限位孔2 和限位凸块5能够将多个柱体1进行连接,并且设置的立柱板4与为了增加柱体1的承载能力,通过立柱板4与第一承载板6和第二承载板7能够进一步提高柱体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0024]如图2所示,滑槽9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连接板8,连接板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承载板6,连接板8位于第一承载板6的左右两端对称设置,卡块3 的底部与第一承载板6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承载板6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承载板7,第二承载板7为凹形状,其底部的能够与卡块3相配合,从而使得,第二承载板7与第一承载板6进行连接,第二承载板7的左右两端设置有连接板8,第二承载板7通过设置的连接板8与立柱板4固定连接。
[0025]实施例2
[0026]如图4

5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连接板8的内壁设置有夹持板10和弹性件11,弹性件11的顶部与连接板8 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弹性件11的底部与夹持板10的顶部固定连接,夹持板10和弹性件11位于第一承载板6的上下两端对称设置,利用连接板8内部中的弹性件11对第一承载板6进行夹持,能够减少第一承载板6与第二承载板7之间在连接时晃动的幅度过大,有利于提高各装置之间的稳定性,夹持板10通过设置的弹性件11与连接板8弹性连接,柱体1的内壁开设有凹槽13,柱体1的一侧设置有
连接块14,柱体1通过开设的凹槽13与连接块 14活动连接,连接块14放入凹槽13的内部中时,漏出的距离与其进入的距离相等,通过另一个柱体1方便进行连接,从而提高了柱体1的稳定性,凹槽13的上方设置有螺栓孔12,螺栓孔12位于限位孔2的一侧设置。
[0027]下面具体说一下该装配式建筑的立柱模块的工作原理:
[0028]如图1

4所示,本技术首先将多个柱体1互相叠加,这时各个柱体1 上的限位孔2和限位凸块5便会连接在一起,并且卡块3与第二承载板7底部便会卡接,从而实现柱体1的高度的增加,当需要对左右方向上进行连接时,通过将连接块14放入柱体1的开设的凹槽13中,使用螺栓通过螺栓孔 12将柱体1与连接块14进行连接,由于凹槽13的长度有限,使得连接块14 的漏出一定的距离,这时将另柱体1的一侧与漏出的连接块14进行连接,即可完成对柱体1的宽度的安装。
[0029]上文一般性的对本技术做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技术基础上,可以对之做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于
的一般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脱离本技术思想精神的修改或改进,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的立柱模块,包括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1)的顶部开设有限位孔(2),所述柱体(1)的顶部设置有卡块(3),所述柱体(1)的左右两端焊接有立柱板(4),所述柱体(1)的底部设置有限位凸块(5),所述限位凸块(5)的外壁与限位孔(2)的内壁相配合,所述立柱板(4)的一侧开设有滑槽(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立柱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9)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连接板(8),所述连接板(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承载板(6),所述连接板(8)位于第一承载板(6)的左右两端对称设置,所述卡块(3)的底部与第一承载板(6)的顶部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立柱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板(6)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承载板(7),所述第二承载板(7)的左右两端设置有连接板(8),所述第二承载板(7)通过设置的连接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建陈小威潘宁吴刚万北京张平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九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